通过“联吴抗楚”的战略方针。晋国占据了称霸中原的主动权,但是这个时候晋集团内部依然存在诸多隐患。
首先说晋集团。齐国一手重拳,鞌之战中落败,被迫将先前侵占的鲁、卫两国土地归还。
然而,仅过了六年,晋景公便派遣韩穿出使鲁国,说服鲁国将齐国归还的土地再次送给齐国。
晋国的这一举动,明眼人都能看出其背后的意图——以鲁国的利益为筹码,换取齐国对晋国的支持。
鲁国实力不济,自然不敢轻易得罪这些强大的诸侯,更何况,一旦得罪,便是同时得罪了晋国与齐国两大强国。因此,鲁国只能无奈接受,季孙行父作为执政大臣,虽在台面上顾全大局,私下里却对韩穿大发雷霆,认为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来笼络大国的做法实在有失盟主风范,晋国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甚至不顾道义,怎能得到各方诸侯的尊重和拥护?
季孙行父的指责,无疑道出了许多小国的心声,使得跟随晋国的小国们心中生寒。
于是,晋国再度组织诸侯会盟,希望借此缓解怨气,增进感情。但季孙行父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德则不敬,巡盟何为?”你都已经做了缺德事,还在这儿跟我们谈什么会盟、重温旧好?季孙行父此举无疑让会盟的氛围更加尴尬。
再来说说晋国国内的情况。这晋国内的戏份比鲁国的无可奈何还要精彩。着名的“赵氏孤儿”惨案,便是其中之一。
这起惨案之所以闻名遐迩,流传至今,主要得益于元代杂剧的艺术演绎和《东周列国志》的文学创造。然而,无论是元代杂剧还是《东周列国志》,其改编的依据都是《史记·赵世家》和民间传说。
由于赵氏是“三家分晋”的合谋者和胜利者,史家的记载自然偏袒于赵氏。例如,赵盾弑君的桥段,在《左传》、《国语》和《史记》中都将晋灵公定义为大反派,而对于赵盾专政、晋灵公收权的核心诱因却选择性地忽略,从而掩盖了真相。那么 ,“赵氏孤儿”惨案是否也存在着被刻意隐藏的真相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史记》和《左传》在记载这起惨案时存在诸多出入。结合当时的历史形势来看,《史记·赵世家》应该掩盖了不少真相,同时也虚构了一些小说化的情节,其可信度远低于《左传》。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时间问题。《史记》中记载“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这个时间点存在两个疑点:首先,赵盾已经去世,但赵氏依然枝繁叶茂,大权在握,晋成公都无可奈何,嗣位三年的晋景公就有如此气魄与胆略?;其次,直到“连吴抗楚”之际,赵同、赵括依然官居将佐,活得生龙活虎。因此,这个时间点值得怀疑。
二、人物问题。《史记》中记载背着晋景公戕害赵氏的罪魁祸首是时任司寇的图岸皋。然而,历史上是否真有图岸皋这个人一直受到广泛质疑。除了《史记》之外,《左传》和《国语》都没有提及此人。即便真有此人且世袭了大夫的爵位,但其地位显然较低,并不足以与赵氏一门三将佐相抗衡。因此,图岸皋是否真有此人以及他是否能成功策划并实施这起惨案都值得商榷。
三、事件细节问题。《史记》中记载图岸皋将赵同、赵括、赵朔、赵婴齐等人诛杀于夏宫并顺势灭了赵氏之族。但根据《左传》的记载赵婴齐此时已被驱逐了(原因我们后面再讲),且赵朔应该已经去世多年。
那第四点,关于赵氏孤儿的母亲,也就是赵朔的妻子,史记称她是晋成公的姐姐,即晋文公之女。这问题可就复杂了。大家还记得吧,晋文公回国嗣位之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追随他流亡的功臣赵衰。赵朔是赵衰的孙子,难道能娶自己的祖母为妻吗?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第五点,公孙杵臼和程婴两个人舍命搭救赵氏孤儿的桥段,应该是来自于民间传说,且独见于《史记》当中,缺乏《左传》和《国语》的佐证。
既然史记的说法存在诸多疑点,那么赵氏孤儿惨案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咱们不敢说《左传》的记载就完全符合历史真实,但至少比《史记》要可靠得多。那我们就来看看《左传》里是怎么说的。
根据 《左传》的记载,这桩惨案最初的起因是来源于赵氏内部的一场不伦之恋,即赵婴齐与赵庄姬好上了。
赵庄姬何许人也?说出来吓人一跳,她是晋成公的女儿,赵朔的妻子,赵婴齐的侄媳妇,也就是后来赵氏孤儿的亲生母亲。
家族内部发生这样的丑事,立场偏袒于赵氏的《史记》当然不会去写。但是作为有头有脸的公族大夫赵括、赵同,肯定也不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随即,就把赵婴齐驱逐去了齐国。
赵婴齐不走,说执政大臣栾书一直想置赵氏于死地,只是因为有他赵婴齐在,栾书才不敢动手。自己真要走了,赵氏必将大祸临头。
赵婴齐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但在赵括、赵同看来,他就是在胡说八道,犯了失心疯,乱伦乱出幻觉了。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在赵婴齐遭到驱逐之后的三年,赵庄姬一心想为情人报仇,就向晋景公举报,说赵括、赵同这哥俩儿正在密谋作乱,还煞有介事地说栾氏、郤氏都可以出来作证。
栾氏、郤氏是巴不得赵氏起内讧,从而减少一个争权夺利的政敌。于是,就借势栽赃陷害,令晋景公最终下定了消灭赵同、赵括的决心。
灭门之祸最初只涉及赵同、赵括两家。前面咱们说了,赵盾为了报恩,将赵氏公族大夫的位置让给了赵括。灭赵括,差不多就等于灭了赵氏中坚力量。
但即便如此,栾氏和郤氏依然觉得意犹未尽,为了将赵氏赶尽杀绝,又提出追究赵盾当年弑君之罪,将这场灾难扩大到赵盾他们一家,并且没收了赵氏的田地。
幸运的是,赵朔的儿子赵武跟随母亲在藏匿在晋景公的宫中,孤儿得以幸免。所以由此可见,赵武并不是所谓的孤儿,说他父亲早亡,但母亲还在,母亲一直在,也不是赵氏存活下来的唯一血脉,至少赵婴齐这一支,以及血缘关系更远一些的赵氏都没有受到波及。只是他们的地位没有达到公族大夫的级别而已。
两年以后,重病缠身的晋景公梦见赵同、赵括化作厉鬼来索仇。幼年时期曾经被赵盾抚养的韩厥趁机就替赵氏发声,认为无论后人怎么样,毕竟赵衰当年从王有功,赵盾的执政也尽忠职守,却落得一个绝后不济的窘境,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更无法勉励为善之人。
于是,晋景公就复立了赵氏,让赵武担任公族大夫,并将赵氏的田地悉数返还。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