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 一条妙计

    晋国此时的实力,并不足以与楚国爆发全面冲突。

    然而,正所谓事在人为,办法总比问题多。有人适时地提出了一条妙计——联合遥远的吴国,共同对抗楚国。

    这一全新战略方针的实行,成为了晋楚争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庄子有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晋国与吴国之间,毕竟隔着千山万水。对于晋国人而言,吴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是否有结盟的意愿,结盟之后是否有效,都是未知数,几乎是一无所知。

    那么如何能琢磨出如此高明的、令人拍案叫绝的策略呢?其实,这事得感谢角色美女夏姬,以及子重、公子侧这两位“猪队友”的推波助澜。

    当年,大夫屈巫为了抱得美人归,不惜舍弃官位和族人,带着夏姬私奔。两人最初打算投奔齐国,但恰逢齐国在战争中受挫,屈巫便觉得跟着这样的国家混,前途渺茫。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奔了晋国。屈巫与晋国执政大臣郤克有交情,通过这层关系,被封为邢大夫,开始为晋国效力。

    此时,公子侧向楚共王建议,通过贿赂晋国,使屈巫遭到囚禁。但楚共王并未同意,认为屈巫对晋国是否有用,应由晋国自行评价,不会按楚国的旨意行事。公子侧与屈巫有仇,起因是迎娶夏姬的问题。公子侧也想娶这位绝世美女,但屈巫跳出来反对,说夏姬克夫、克情人、克儿子,没有好下场。结果,屈巫自己将夏姬带走。

    令尹子重与屈巫也有旧怨。据说,子重曾向楚庄王讨要申、吕两地作为采邑,屈巫反对说申、吕是抵御北方诸侯的边境要地,不能作为赏赐。结果子重未能如愿。

    子重和公子侧一合计,联手杀了屈巫的族人,还瓜分了其财产。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84年,子重伐郑打了败仗之后。

    屈巫得知噩耗,怒火中烧,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子重和公子侧,让他们做好疲于奔命的准备,表示自己绝不会让他们消停。

    屈巫说这话可不是装腔作势。看似强横的楚国,其软肋到底在哪儿呢?晋国人摸不着头脑,但屈巫却心知肚明——吴国,其实还有更远的越国,但距离晋国更远,实力也不及吴国。

    吴国便是牵动着楚国最为敏感的神经。

    公元前601年,为了集中全力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楚国灭掉了舒、蓼等弹丸小国后,蒙吴越而还。这也是吴国和越国第一次在《左传》中出现。十七年后,屈巫为了报复子重和公子侧,向晋景公提出了联吴抗楚的战略方针。

    吴国的疆域大致位于长江下游一带。至于其来历,情况较为复杂。

    根据《史记·吴世家》的记载,吴国的始祖是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他们为了成全父亲希望将王位传给小孙子姬昌(即周文王)的心愿,主动逃亡到荆蛮之地,从而建立了吴国。但这段记载一直受到史学界的质疑。

    因为《左传》记载泰伯和仲雍是虞国的始祖。以此关于吴国的来历,还有以下三种推测:

    一是由南蛮部落演进发展而来,之所以泰伯、仲雍为始祖的说法可能是吴国后来为争霸中原而伪造的;

    二是虞国的别支,曾是汉阳诸姬之一,后东迁至长江下游一带;

    三是楚国衍生出来的支脉。据《史记·吴世家》记载,吴国的第一代君主名叫熊随”这与楚国公室同姓,且楚国君主熊渠曾册封小儿子为越章王,越章即指长江下游地区,与吴国疆域吻合。

    尽管吴国的来历不详,但有明确记载的是,到君主寿梦在公元前585年继位时,吴国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

    在屈巫提出联吴抗楚战略的前夕,吴国出兵讨伐地处淮水以北的谭国,走出了闯荡中原的第一步。

    或许这也是屈巫认定吴国足以与晋国联手抗楚的重要原因吧。

    联吴抗楚,让晋景公看到了出奇制胜的一条捷径,屈巫丝毫不敢耽搁,立即动身经举国前往吴国接洽。为了表示结盟的诚意,晋国主动提出 向吴国提供军事援助,包括派出将士充当教员,为吴国的士兵训练车战阵法和射御之术。屈巫还把自己的儿子胡庸留在了吴国做官,当然,也不乏充当人质的意思。

    胡庸后来凭借自己的贤能,成为了吴国的执政大臣。

    《左传》总结得很精辟,晋国所做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为了四个字儿 ,叫“联吴抗楚”。作为一支潜力股,吴国果然没有辜负操盘手屈巫的殷切期盼。史载蛮夷属于楚者,无进取之心。尽管有夸大之嫌,但徐国、巢国等这些外围诸侯,乃至楚国本土,都遭到了吴国的频繁滋扰。

    正如屈巫当初放出的狠话,令尹子重一年救了七次火,率师抵御吴军,忙得那叫个焦头烂额。楚国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牵制,栾书则趁机率领晋军,策应吴国的军事行动,南下征讨蔡国,进而侵扰楚国及其附属诸侯沈国。

    沈国国君、楚大夫申离被俘。随后,晋、鲁联合兵力讨伐谭国,开辟出了通往吴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