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晚上的辗转反侧,我们几乎整夜都没有入睡,直到第二天早上起床铃声响起的时候,大家才勉强打起精神,迅速地从床上爬起来,简单地洗漱一番,然后拿起饭盒和书本匆匆忙忙地出了门。今天,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计划,打算吃完早饭后直接奔向教室。
我轻轻地推开中文 912 的门,走进教室后才发现原来我们几人并不是最早到达的。此时此刻,班干部们已经全部到齐了,而邓军则犹如一只鸵鸟般站立在人群正中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五位同学围绕在他身旁,他们一个个如同捞鱼鱹一般,仰起头来,伸直脖颈,全神贯注地聆听着邓军发表演说。
就在这时,邓军听到了身后传来的轻微响动声,他迅速转过头来,目光恰好与我们交汇。紧接着,他大声呼喊着润华的名字,并示意让她过去。
润华把书本递给我,轻捷地走过去,我和李小青坐在座位上,扭身放下润华的书。陈伟还没来,后几排稀拉地坐着几个人。谢宇平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吕武座位还空着。赵向华和班艳红是同桌,她俩的课桌十分显目的兀立在教室中。那个愤起而攻老余的毕建文也没到校。
李小青俯在我耳边,窃窃私语,“事情是不是更严重了?你看班干部的脸色,都像锅底。”
我抬起头,看着他们,确实如此,邓军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朝后梳的背头也没以往利整。柴大胜似乎瘦了一圈,双目红肿。黄敏更加瘦黑,眼睛低垂着。靳凯齐耳短发贴在脸上,全无平日的干练,彭丽穿着依然俏丽,但脸绷的很紧,双唇紧闭。就连玉树临风的杨岭峰,今天也憔悴了,唇边的胡子都没有刮掉。
看来,形势比我们想得还要严重。
润华背对着我们,邓军正和她交谈。我隐约听见润华纠正邓军,“不全是女的,是女的占多数。”
我抬手看了看表,还有十分钟上课。
人们陆陆续续进了教室,吕武穿了一件旧中山装,淡灰色的,扣子系的严严实实,胳肢窝夹着一本书正往进走,他后面还有三个男生,我看了一眼,没有那个毕建文。
陈伟还没来。
润华此时正在与班干部们交谈着关于陈伟的事情。她将昨晚陈伟讲述的部分内容转达给了邓军等人。正当润华转头看向我这边时,她似乎在寻找着陈伟的身影。
但我们只能干等。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时候,电话这种东西远远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拥有固定电话的家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般稀少。
至于移动电话更是只有那些老板级别的人物才能够拥有的奢侈品。而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大哥大”,则是在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中。
1988 年,这位亲戚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只身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闯荡。
到了 1990 年,当他回到我们所在的省城时,只见他手中赫然握着一部黑色的“大哥大”,那场面简直震撼极了!当时的我十分幸运地目睹了他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地用这部“大哥大”拨打电话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我们班42个学生中,我只听说陈伟家有电话。
陈伟家位于繁华的省城城区,那里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每天清晨,他都会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前往学校,这段短暂而愉快的旅程只需十几分钟即可完成。
陈伟的母亲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中专教师,她拥有广泛的社交圈子和众多相识的朋友。由于职业原因,她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也使得她在人际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洞察力。
值得一提的是,陈伟是家中的独生子,这意味着他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与期待。这种特殊身份既赋予了他责任和压力,同时也给予了他无尽的关爱与支持。在成长过程中,他努力学习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最近一段时间,陈伟讲给我们听的,我有个疑问一直未解,老余当时选班干部时,为什么落下陈伟不选呢?以陈伟家的家庭背景,老余不应该不重视陈伟的呀。当我得知陈伟家世后,这个疑问一直缠绕着我。
当然今天不适宜探讨这个问题。
上课铃响了,陈伟还没来,毕建文也没来。班干部们回了座位,润华一直朝门口望着。我知道,她等的不仅是陈伟,还有事情进展的消息。
第一节是文概课,文雅帅气的曲老师推门进来,军训结束后,这是第二次上文概课。
大家都非常喜爱这位曲老师,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外表透露出一股令人愉悦的书香气息,更多的是,当他开始讲课时,那种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文雅、温和以及谦逊有礼的气质,让我们深深为之折服。
他的嗓音柔和低沉,脸上永远挂着永不消逝的微笑,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传授着文学概论的知识体系。单看课程名称,这门课本来应该让人感到头疼,因为它涵盖的都是文学殿堂中枯燥乏味的文学理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曲老师个人魅力的影响下,这门学科竟然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气。
大家都持有这样的共识,甚至连一向迂腐的吕武也对曲老师赞赏有加。
今天,我们依旧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曲老师带来的精彩授课。不过,每个人心中都纠结着一块大石头,眉头自然也无法像平日那般舒展开来。
黄敏向曲老师报告了人数,应到42人,实到38人,4人未到。
曲老师三十出头的年纪,正值而立之年,却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每次上课时,他都不会坐下,而是一直站在讲桌后面,微微弯曲着身体,面朝着我们,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
“同学们,关于咱们班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说实话,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都非常焦急。”曲老师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种强大的力量。现在,请大家握紧自己的拳头,然后在心里默默念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期待最好的结果出现吧。”
话音刚落,曲老师便率先做出示范。他紧紧握住双拳,将它们放在胸前,然后轻轻闭上双眼,开始默默祈祷。在这一刻,整个教室里变得异常安静,只能听到同学们轻微的呼吸声。
大家纷纷效仿曲老师的动作,握紧拳头,闭上眼睛,在心中默念着那句充满希望的话语。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的这句诗说,苏轼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的心态,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最终会迎来美好的变化。同学们,我们要有信心,不能灰心。”曲老师谆谆教导我们。
听曲老师引用了苏轼的词,吕武有些激动,他踢开板凳,站了起来,字正腔圆地朗诵了普希金的着名诗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作者: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他声情并茂地朗诵完毕后,依然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只见他缓缓闭上双眼,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回味着刚才那动人的诗篇。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将双手高高举起,仿佛要托起一轮充满希望的太阳。
他的动作是那么坚定,那么有力,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看着他那激情澎湃的样子,我们不禁为之动容。我们多么想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以表达对他朗诵水平的赞赏和肯定。
然而,一种异样的情绪涌上心头,让我们无法轻易地鼓起掌来。我们突然意识到,此时此刻,欣喜和快乐并不应该出现在 912 班的教室里。
这里,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压抑的氛围,让人感到心情沉重。
润华走出座位,站在讲台旁,像一株明媚挺拔的向日葵,缓缓转动着秀美的头颅,从左到右,将目光遍洒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轻启丹唇,朗声道:
“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讨两句话,第一句是‘苦难也是一笔财富’。
大家听说过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吧?
王洛宾,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第二句是:‘经历挫折,更能发愤’。
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同学们,生活瞬息万变,灾祸有时如同不速之客,悄然降临。正是这无法预见的挑战,成就了我们坚韧的心智与卓越的能力。
正如锐利的兵器需在盘根错节中显现,人的意志唯有历经苦难才能愈发坚强。
每一次打击,都是对才能的深度锻打;每一场困厄,都是对能力的独特洗礼。
枫叶因霜而愈显火红,人生因逆境而更见辉煌。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生,才更加圆满,更加精彩。
让我们跟随系领导,余老师,曲老师的信念和希望,为赵向华和班艳红祈福吧!”
润华说完,先转过身朝曲老师弯腰致意,接着又朝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仿佛进入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
尤其是坐在后面几排的男生们,他们占据了大多数座位,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润华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突然间,在这群男生中间,有人用手压着声音,轻轻地鼓起掌来。
那掌声虽然轻微,但却如同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一般,迅速传遍整个教室。毫无疑问,这些掌声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如此出色的润华最真挚的赞美!
我坚信,他们完全是不由自主地为这位才华横溢的润华喝彩叫好!
我更坚信,他们的掌声并没有淹没对两位受难女同学的担忧。
曲老师一脸崇拜地看着润华,他似乎还叫不来润华的名字,毕竟是只上过一节文概课,作为科任老师,和学生接触少,短时间内认不全学生的名字是正常现象。
“你叫什么名字啊?”曲老师轻声询问。
“曲老师,我叫高润华,润泽万物,华彩乐章。”润华朗声答道。
“好名字,名如其人,咱们912班人才济济啊!”曲老师发自肺腑的夸赞。
这可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啊!曲老师那一双眼睛简直就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穿每个人的本质和潜力。
二十年后的那场班级聚会上,中文912班简直就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神仙打架”!
每个人都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采和成就,让人刮目相看。
靳凯成为了知名企业家,拥有着硕大的商业领域;任岭峰则成为了省城语文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研究成果名扬九州;润华成为了文化名人,作品影响深远……
那场聚会仿佛成了一个展示才华和实力的舞台,大家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共同回忆起当年的青春岁月。
在那样的氛围中,我不禁感到自豪和欣慰:能够与如此优秀的同学们一同度过学生时代,并且见证他们如今的辉煌成就,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同时也深深地感激曲老师当年对我们的悉心教导和培养,没有他的指引和鼓励,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
当然这是后话,不久的将来,曲老师眼中的这些济济人才都将展露头角,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