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4章 槐花糕生意

    路洵一本正经道:“全听老板娘吩咐!”

    苏然也不扭捏,叉着腰指着锅里,“快快烧火,本姑娘继续给你们做葱油饼。”

    三人不约而同的都笑了起来,苏然余光留意着烙饼的路洵。心想哪怕日后两人开间小铺子做点小生意,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也是一件美事。

    忙碌一上午,葱油饼全部烙好了,苏然可算可以坐下歇歇,路洵还在忙活着煎鱼。

    苏然:“我们下午就去找阿花姐,可以先做上一批过两日拿去镇上试试水。你也一起,刚好再去看老大夫。”

    齐婉清配合的点点头,她突然也想能恢复的快点,这样就可以更方便的帮着苏然做事,她也想能在一片陌生的环境里快点独立起来。

    到了午饭时间,今天路家午饭吃的有些晚,烙了几十张饼子耽搁不少时间,苏然累的趴在院中的方桌上。

    路洵与齐承忙活着午饭的最后工作,齐婉清也帮不上忙,只好陪着苏然坐着。

    午饭就是葱油饼加上一条煎鱼,还有两盘野菜。简单又单调,有鱼有菜还有细粮,几人吃的饱饱的。

    吃过午饭后,齐承回自己院子歇晌去了。

    苏然:“路洵,你也歇会在干吧,这会日头太大了,下午在弄。”

    她拉着齐婉清就要去李花家,出门前不忘嘱咐一下这个闲不住的男人。

    路洵嘴上应承着,人却是往后院走,天气越来越热,赶快把牲口棚盖好,省的味大。

    家里大鹅已经熟悉了环境,白日里都不关着,随它们前院后院自己溜达。

    ……

    来到李花家门口,大中午的村里人几乎都没下地,都在歇晌。

    苏然先是往院里看看,李花隔壁就是张珠云家,路过时她特意注意了一下。

    张珠云家院子安安静静,院中的尘土看起来这两天没人打扫,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人。

    “阿花姐,在吗?”不知道李花他们是不是在歇晌,几个孩子也没在院子里。

    听见屋外的声音,“来了来了。”李花穿上鞋子,就往外走。

    “大晌午的谁啊?”张文杰干了一上午的活,乏的不行,刚躺下一会儿就被吵醒,有些不悦。

    李花扯过炕上的衣服给他盖上,“你睡你的,我去瞧瞧。”

    出屋一看,“哎呦,是阿然和齐姑娘啊,快来快来。”

    苏然讪笑一下,“我是不是打扰你们休息了?”

    李花害了一声:“没有,我在炕上给几个娃娃补衣裳呢,他们几个好像身上带刺,那衣裳三天两头就要补,不是这破了就是那开了的。”

    把两人迎进来之后,李花带着她们到孩子们的屋里坐着。“家里地方太小,别介意。”

    苏然笑着说道:“不会。”

    屋内陈设简单,一张大大的土炕,还有个破旧的长桌和几个柜子,墙角放着几张小矮凳。

    炕上除了张晨正在酣睡,不见另外两个孩子。

    李花:“那两个毛小子正是淘的时候,压根在家待不住,这会不一定又去哪里下河摸鱼或者上树摘果去了,不用管他们,吃饭时候自己就回来了。”

    苏然一想,确实。她都遇见几次村里孩子们成帮结队的来她家里做客。

    李花搓了搓手,“哎呦,你看我这脑子,忘了给你们倒水。”说完就往外走,苏然客套的声音终究是没赶上。

    “来家里啥事啊?糕点咋样吃的惯不?乡野粗食你们不一定喜欢。恒哥回来时带了你做的饼子,我都不好意思,一点糕点换了你这么大一篮子细面。”

    苏然:“礼尚往来,礼轻情意重。阿花姐就不要和我计较这么多了。”

    李花坐在炕边,替张晨把掀开的被子盖好。“是是,你说的对。我没啥学问不像你们读过书,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我分得清啥是好啥是坏。妹子,姐明白你的心意。”

    她们三人生活成长环境完全不同,齐婉清与苏然虽是大户人家出身,可也是大不相同。

    苏然是商户之女,说句不好听的是大户人家中最不得体面的一种。

    齐婉清家中是读书人,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

    而李花就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小山沟的,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最远也就是去过镇上。

    苏然:“阿花姐是这样,我觉得你的这个槐花糕可以拿去镇上卖。但不是卖给老百姓,而是我们一起把它做的更好卖给酒楼茶馆,你觉得怎样?”

    李花惊讶的啊了一声,“我,我有点没明白。你是说我做的糕点,你要拿去镇上酒楼卖?”

    苏然:“是,但是现在做的不行,太粗糙味道也差点意思,卖不上好价钱。我不会做槐花糕,所以咱们合作,你来做,我提供食材,最后成品再卖去镇上。”

    李花没去过酒楼,只听过里面的东西贵的吓人,几文钱的鸡进去摇身一变就成了几十文,甚至几钱银子。

    她没见过不了解,根本想象不到自己做的糕点如何能卖上那么贵的价格。

    李花试探的问道:“那能卖多少钱?五文?十文?”

    苏然笑笑:“要是真的做的好,应该不止这点…”她也不知道酒楼能谈下来什么价格,但是她吃过呀。

    城里酒楼茶馆、戏院里的点心,价格一般都在几十文一盘,一盘一般是三到四块。

    镇上也许价格会低些,一盘价格应当在二十文左右,他们能和酒楼谈的价钱应该在一块两三文钱,酒楼卖出一盘就能挣一半还多。

    齐婉清用水在桌上写道:“我们卖按块太麻烦,直接按斤算。”

    苏然摆摆手,做生意嘛讲究个弯弯绕,“按斤我们就亏了,他们酒楼就是按块,咱们也按块,物以稀为贵。咱们也做不多,一整块能分几小块阿花姐?”

    李花比划了一下,蒸笼一次蒸出来的分量,大约就是木盆大小。“能分几十块嘞。”

    苏然:“那我们一小块估摸能挣一文钱,不算人工吧。”

    毕竟他们的原料不需要成本,唯一的成本就是糖和蜂蜜。

    李花掰着指头数了数,捂着嘴都不敢想象,“这么多?那一整块不得挣个三四十文?一天蒸十块,咱们能挣三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