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主臣众人各自行礼、言笑晏晏、融洽无比之场景,淳于琼心中又道:
大公子固有河南诸高士悉心辅佐;然则2公子麾下亦不乏深谋远虑、兼且慷慨悲歌之燕赵高士,这…
此刻,淳于琼心中陡然生出1丝明悟。
然而…淳于琼生出明悟,正要展开联想时,却被袁熙打断。
“淳于叔父,此番叔父亲自坐镇卢龙塞,熙还望叔父尽力保障粮道通畅而无阻。”
淳于琼呵呵1笑,向袁熙抱拳:“保障粮草辎重,此乃老夫之所长也!”
也不知淳于琼在说出这番话时,良心会不会痛…
由于袁绍极爱面子之故,袁熙当然不可能知道淳于琼的那些黑历史,所以袁熙对此欣然还礼。
“如此,便有劳叔父!”
袁熙实则颇为无奈。
在得到田豫委婉提醒之后,其人不敢让沮授、审配坐镇卢龙塞这1咽喉要冲,而令田豫等人守卢龙塞则是浪费人才。
所以,袁熙只能做如此安排。
应对公孙度毒计之事既已商议妥当,众人便各自离去、准备出征。
如是般,袁氏与公孙氏的这场恶战,1触即发。
同1时间,位于西域轮台国、渠犁国之间的西域都护府内。
西域大都护满宠,正召集西域都护府全体同僚议事。
满宠当先问道。
“诸君,2月已至,寒冬将逝,西域南道及北道诸国,此番越冬究竟如何?冬小麦长势又如何?苜蓿等牧草是否已耕种?”
西域都护府长史、身材愈显瘦高的于禁起身抱拳道。
“回大都护,去岁冬日虽极寒,然则,因乌孙国供应越冬物资充足之故,南北两道5十余国之牧民、农户鲜有冻毙之例。
此外,因冬小麦在入冬之前,皆已施用新肥之故,开春渐渐化冻后,冬小麦长势喜人。
此番某等已组织各国耕种苜蓿,并遣兵卒协助各国耕作,近日某等将辗转于各国、巡视冬小麦及苜蓿实际情况如何。”
满宠满意颔首。
“甚善!甚善!”
于禁含笑行礼坐下之后,徐庶复又起身向满宠行礼。
“大都护,而今寒冰稍(渐渐)融,须格外当心春汛。前者,主公曾向某等修书,责令某等务必加强堤防、提前清淤及疏浚河床,愚以为,此正当时也。”
做为1名资深且专业的水利专家,赵旻深知寒冬过后,春汛必然水势汹涌。
因此早在去年腊月之时,赵旻便已遣精悍斥候,向西域都护府传书,责令满宠等驻守西域之人务必严防春汛,并因势利导、在农田聚集处附近兴建水塘蓄水用以灌溉、畜牧。
汉末的西域其实并不缺水,但是由于西域胡人
总而言之,建安8年(西历203年)卫府国策的主旋律只有1个字:治水。
由于西域开春之后升温较晚,所以,徐庶才会说“此正当时也”。
于是乎,西域都护府上下人等在反复商议1番之后,很快便达成共识。
最后,满宠抚须总结道:“便如此。元直、公威、广元、州平、公责(诸葛4友加张任),你5人总揽乌孙国至车师6国,亦即西域北道治水之事。
此外,西域北道诸国之纠纷、货殖、屯田、畜牧等事,亦皆由你等负责。
余者,皆由文则(于禁)统率,总揽姑墨至鄯善,亦即西域南道诸国治水之事,你等职责与北道诸君等同,不可因治水而荒废西域诸多事务!”
言罢,满宠霍然而起。
“诸君,西域都护府你等不必忧心,西域都护府左近之治水、互市、城防、屯田等事,由宠、史阿及伯俭2人总揽即可。”
“伯俭”是指凉州汉阳郡(后世天水)人阎温阎伯俭,此君在历史上乃是义士;
此时空之中,其人也如史阿1般,被慧眼识珠的满宠所发掘,并被当时任凉州牧的满宠征辟为从州事。
随着满宠这番总结性的任命说出口,1贯简洁高效的西域都护府,便在第1时间按照最新分工,各自行动起来。
就在西域都护府上下人等,皆被满宠动员起来的同时,江东吴郡丹徒城中的吴侯府内,同样热闹非凡。
因为第1批讨伐吴郡、会稽郡交界处之山越人的武将们,已经羁押34万精壮山越人凯旋。
不同于冬小麦、秋高粱1年两熟的北方,更不同于因有芍陂及中渎水灌溉,因此占城稻、晚稻可以1年两熟的扬州9江郡及徐州广陵等郡…
缺乏完善水利体系、更缺乏良种培育机制的江东,尽管气候温和,但仍然是春水稻1年1熟。
以是故,正值江东春耕之时,这34万精壮山越人,恰好可被孙权有效补充到江东春耕农夫大队5之中。
此刻江东主臣各个喜形于色,在他们看来,讨伐山越、补充兵员及劳力这1国策,是江东兴旺发达的关键1步。
但他们都忽略了1点:
山越人是为逃避苛政而躲入深山中的黎民百姓,山越人源源不绝,便足以证明江东施政存在弊端!
孙权其实最应该做的,是效仿赵旻推行新政,以避免黎民百姓继续沦为山越人。
况且,孙权在玩弄权谋诈术、动员臣属斗臣属这方面,可谓是宗师级高手;
但其人对于如何有效发展农业,水平显然不及其人之权谋诈术那般炉火纯青。
是以,孙权只能想到暂时收编这些山越人用于春耕,却想不到利用这些山越人,趁开春水势即将上涨之时,兴建各种水塘、水库,将江东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结合为1个发达、完善的水利体系。
因此,在卫府大兴水利、稳固并发展农业;刘备积极南拓开边、以寻求增长贸易及占据更多沃土之时,孙权已经错失了发展良机。
战争固然是政治的延续,但同时,军事也要靠经济来支撑起其庞大的体系。
孙权讨伐山越(其实就是江东流民)、以之补充兵员及劳力的做法,实则是在杀鸡取卵。
在赵旻启发、新肥支援、与卫府互相贸易刺激,以及诸葛亮这个大战略家出谋划策之下,刘备已经找到了1条适合交趾发展的正确道路,并且坚决果断地迈了上去。
但孙权,格局终究还是小了。
假以时日,在诸葛亮辅佐之下,刘备必将远超孙权。
赵旻当然不可能清楚知道,辽东即将风云突变;交趾亦将掀起1场大风波;江东如今已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赵旻只清楚1点:
自己打算依靠泾水、渭水结合人力清淤的思路,经过局部试验证明,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效率简直高到逆天。
按照这种经过赵旻反复、精确测算、现场监督指导后的施工做法来疏浚白公渠的卫府3万精锐…工程骑兵,仅用了短短78天,便已将白公渠,自下游的渭水至上游,疏浚了近2十里。
由于位于泾水之滨、白公渠渠首的引水闸因闸门尚未锻造之故并未被修缮,因此赵旻暂时还做不到两端引水、疏浚整座白公渠。
尽管如此,78天疏浚近2十里白公渠,还是足以使卫府3万精锐…工程骑兵将赵旻惊为天人。
因为白公渠全长不过2百里,而且,赵旻疏浚的部位,还是白公渠的新建渠道。
1旦赵旻修缮完毕白公渠渠首的引水闸,自泾水、渭水两端1同引水冲刷、并疏浚白公渠…
届时,白公渠修缮便完工在即。
而如今,赵旻既然已找到了正确的思路、方法及工序,那么,那1天不再遥远。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介绍完诸多案例,再谈谈“行军不披甲”的原因。
从现实角度考虑,军队开拔,尤其是进入战区之后,随时可能遭遇敌军。按理应当是时刻披甲。因此“人甲分置”必定有不得已的原因。
我个人倾向,无甲行军,1方面在“节省体能”,另1方面在“节省物资”,尤其减少对鞋袜的磨损。
(1)节省体能
3国的甲胄,大抵沿袭自两汉。从“形制”上说,有玄甲、襦甲、筩袖甲、裲裆甲与盆领甲。
但从“甲片连缀方式”上说,以上诸多铠甲,实际都是“札甲”或“鳞甲”,即将甲片叠压连缀。
因此,单位面积的装甲,实际体积更大,质量更重,穿戴起来也更费体力。
链甲流行于中亚与欧洲,板甲出现的时间则极晚(具装板甲的成熟大约在十6世纪以后,相当于我国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时间,所用的都是札甲或鳞甲。
即使像明清时代的棉甲,也是外罩棉布、内层连缀铁片、外层以铜泡钉加以固定,实际是“包覆棉布的札甲”。
因此,穿着如此笨重的甲胄,如果要长距离徒步行军,对体能无疑是巨大考验。
从《赵俨传》的记载来看,士兵行军时,不仅无甲,连刀戟都扔在辎重车里。完全是空手徒步,节省体能。
俨自随步骑百5十人,皆与叛者同部曲,或婚姻,得此问,各惊,被甲持兵,不复自安。--《魏书赵俨传》
须知赵俨的部队仅有1百5十人,便已如此懈怠;推而广之,情况应该更坏。
(2)减少对鞋袜的磨损
有过负重徒步经历的读者,应该能够体会到鞋袜的重要性。
虽然3国汉季的“鞋”种类繁多,有木尺鞋(屐)、木底鞋(舄)、长筒鞋(靴)、丝麻鞋(履)等,实际上述鞋款,都是贵族的专享。比如“靴”是官员的专利,而“舄”则是帝王的禁脔。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