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1章 邵洵美何以是民国实至名归的性情才子?

    在才子佳人辈出的民国时代,有

    "性情才子

    "之称的邵洵美,一生率性而为,一生多才多艺,活出了真实的自已,哪怕晚年飞来横祸,仍直面生活,淡然以对。

    纵观邵洵美六十二年过山车似的人生经历,他不仅活得潇洒飘逸,而且收获满满,载誉而归,实为民国最牛的才子。

    一、含着金钥匙长大,追求恋爱自由

    1906年出生于上海的邵洵美,原名邵云龙,有着显赫的官商世家背景。

    他的祖父邵友濂,是晚清重臣,同治年间举人,曾任湖南、台湾巡抚,官至一品大员;母亲盛樨蕙是大实业家盛宣怀的四女儿。他的叔外祖父乃晚清中兴名臣李鸿章。

    为此,有着优渥条件的邵洵美,自小便含着金钥匙长大,时称上海

    "洋场阔少

    "。

    不过,邵洵美并没有阔少的恶习,不像他父亲那样整天纵情声色,当混日子的

    "纨绔子弟

    "。

    自小,邵洵美就有自已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不到六岁便入家塾读《诗经》,背唐诗。完成启蒙教育后,即进入有名的教会学校圣约翰中学读书,由此打下较好的英文底子。

    他又是

    "帅男

    ",长得眉清目秀,长发高额,有

    "希腊式完美的鼻子

    ",是民国有名的美男子。

    故邵洵美才子加俊男的名声不胫而走,深得远远近近的年轻美女们追逐,似

    "众星拱月

    "般捧着。

    偏偏邵洵美只喜欢表姐盛佩玉,只为她写定情诗《Z的笑》。

    从上海南洋路矿学校毕业后,邵洵美即赴欧洲留学。期间,他学会了开汽车,在暑期经常开着福特车到处兜风,还带着家仆去戏院邵家包厢里看戏,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19岁时,邵洵美正式向表姐盛佩玉表白,不久旋即订婚。盛佩玉为他编织了一条白色毛背心,邵洵美当即写下《白绒线马甲》,作为处女作发表在《申报》上。

    二人浪漫多情的自由恋爱便正式公开。

    21岁时,邵洵美转赴英国就读剑桥大学经济系,花了两年时间辅修英国文学。

    回国后,邵洵美即与盛佩玉在上海卡尔登饭店举办盛况空前的婚礼。证婚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两人的结婚照还登在1927年1月21日《上海画报》的封面上,冠以

    "留英文学家邵洵美与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俪影

    ",配发文章《美玉婚渊记》。

    两人结婚时的豪华阵容,一时空前绝后,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最为时髦的爆炸式新闻。

    在邵、盛两家雄厚的财力支配下,邵洵美还将书房布置得奢华之极,收藏了无数喜爱的艺术品:

    有估价五千金以上的希腊女诗人沙弗像真迹,有在伦敦拍得的价值20万英磅的史文明手稿,用羊皮纸装订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有徐悲鸿的帆布油画……

    可见,年轻时的富家公子邵洵美,是何等率性与豪情!完全是一掷千金的洒脱状态。

    二、重情重义,无心做官,有

    "孟尝君

    "之称

    不过,邵洵美这位上海滩邵家大少爷,有名的

    "性情才子

    ",尽管任性奢华,却重情重义,秉持

    "热情慷慨、诚信仗义

    "的为人处世信条。

    他将

    "钞票花得光,交情用不光

    "作为一生遵循的生活态度,对待友人始终如一地

    "肝胆相照

    "。

    在英国剑桥读书时,邵洵美凭着家资雄厚,手头经济宽裕,随时慷慨解囊。只要拮据的同学朋友一开口,就大力相助,且散金不骄人,从不要人还,时称

    "活银行

    "。

    期间,他接济夏衍,为其刊发大作《北美印象记》;对徐悲鸿、蒋碧微等等友人亦不时施以援手……

    徐悲鸿回国后,他与邵洵美的好友谢寿康、滕田、唐槐秋等只要去上海,必在邵家落脚,食宿均由邵洵美全包。

    邵洵美留学归来的职业选择,也令人感叹。

    1927年4月,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好友刘纪文邀请他担任秘书,他干了3个月。即辞职,一个转身又回到上海。

    此后,邵洵美无心入仕,不愿为官,在最美好的岁月忙碌于交友、读书、写诗、作文章、编杂志、办书店等等爱好中,乐此不疲。

    当时的上海滩文艺界多元格局并存,热衷于交友的邵淘美不在意派别之争,与左、中、右各翼人士都有密切往来。好友郁达夫称:邵洵美家里经常是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

    为此,亦是好友的画家鲁少飞特意给邵洵美画了一幅《文坛茶话图》,发布于《六艺》月刊,还称邵洵美是了不起的

    "孟尝君

    "。

    他不仅与《孽海花》的作者曾孟朴是

    "忘年交

    ",商量怎样办书店;还为徐志摩、郁达夫、沈从文、老舍、胡适、巴金、施蛰存、夏衍等一大批文坛好友散尽万金,免费出书。

    1935年,邵洵美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认识后,视为一生的知已。在她回美国时,见其一时生活拮据,当即为之借转一千美元,帮她顺利渡过难关。

    三、投身抗日洪流,多渠道大显身手

    一二八事件发生后,邵洵美当即投身于抗日洪流,在创刊、办报、出版、撰稿等渠道采撷飞扬,大显身手。

    他不仅迅速创办《时事月报》,撰写许多富有战斗气息的短论,反映民众的抗战呼声,唤起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情绪。

    还在复刊的《时代》上发表《容忍是罪恶》,呼吁

    "要抵抗,要革命,有革命才有进步

    "。

    又在创办的《自由潭》英文版《直言评论》上向读者推荐有名的政论文章《论持久战》,称它是一部

    "人人都了解,人人都欣赏,万人传颂,中华称赞

    "的作品。

    该文经美国女作家项美丽译成英文后,特别加上按语

    "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没有别的书比这一本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了

    ",一时连载转发,反响很大;还印了500本单行本通过不同的渠道大力推广,亦好评不断。

    此外,邵洵美还全力支持、出版老舍的经典抗战作品《救国难歌》、《长期抵抗》等,接济拮据的作家丁玲顺利返回湖南,在丁玲、潘梓年被国民党当局秘密绑架后,与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联名致电抗议,及时施以援救……

    解放后,新华印刷厂出版《人民画报》缺少设备,夏衍找到邵洵美寻求支持,邵洵美二话没说,当即将自已从德国高价购来的当时属最先进的印刷机

    "忍痛割爱

    ",转给夏衍,支持他大力发展文艺事业。

    四、在多才多艺的领域中穿梭

    不仅如此,

    "性情才子

    "邵洵美还在自已多才多艺的领域不停穿梭,且颇有建树,大放光芒。

    首先,他集诗人、作家、散文家、小说家为一体,乃民国有名的文学大家。

    有诗歌卷《花一般的罪恶》,随笔卷《不能说谎的职业》,小说卷《贵族区》,文艺闲话《一个人的谈话》,回忆录《儒林新史》等等。

    现代诗方面,就有不斐的成就,他与徐志摩并称民国

    "诗歌双壁

    "。只不过,两人同为新月派诗人,维度不同,邵洵美具有贵族气质,侧重于追求

    "唯美

    ",有

    "唯美主义诗人

    "之称。

    这一特质,源于邵洵美自小对诗歌的浓厚兴趣。那时,邵洵美就爱写诗,还在自家豪宅里办以诗为主的文学沙龙,常在

    "雅赌

    "中获得诗意,称

    "越输钱,诗写得越好

    ",时称

    "赌国诗人

    "。

    卲洵美留学剑桥后,又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等人相识,由此醉心于英诗,追求英式诗风。他可以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写诗,落笔字迹美丽,行列清晰,匀称洁净,能直接付印。

    他自已如是说:

    "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

    "

    郁达夫就曾胜赞他为

    "很好的诗人

    ",柴树铎评他的诗:

    "有声,有色,有情,有力。

    "

    其次,邵洵美还是一流的翻译家。他译过拜伦的《青铜时代》,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麦布女王》,泰戈尔的《两姐妹》等。

    第三,在出版业方面,邵询美更是成就裴然,堪称民国时代最

    "情有独钟

    "的大出版家。

    也许是

    "天生

    "的出版情怀,邵洵美在12岁时就显露出对出版的兴趣。他在家里就曾模仿日报样式,将一张32开白纸弄成《家报》,把当天新闻及好玩的事写在纸上,一式誊写四份,分送给祖母、母亲和两个姑姑阅读。

    在英国留学期间,就开始效仿北岩爵士在出版事业上的做法:出自已的书,也为朋友出书。

    回国后,邵洵美便将继承的万贯家财投入少年中国的出版业上,作为终生事业去追求,旨在娱人悦已,唤醒民智民声。

    但他从不以谋私利为目的,即便为出版亏损赔尽家产,亦不在乎,仍倾注全部心血和财力去经营。

    写下《断章》的现代诗人卞之琳就曾提及他办版

    "赔完巨万家资

    ",依旧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从1928年起到1950年,邵洵美用在出版事业上的时间整整22年。他从办金屋书店起,到创建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再到成立第一出版社,每一步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

    他先后接管了《狮吼》杂志,并创办了《狮吼.复活号》、《时代画报》、《文学时代》、《万象》等十多种诗刊,还和友人合作出版《诗刊》、《新月》月刊。

    最辉煌时期,是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合作,共同创办《自由潭》月刊,旗帜鲜明地提出

    "追求自由

    "。

    抗战胜利后,邵洵美仍致力于出版事业,有自已的印刷厂,曾出任时事周报《见闻》总编,复办《论语》半月刊。

    五、晚年

    "荣辱皆忘

    ",依旧活出真性情

    哪知,邵洵美在晚年时,天降横祸,一下跌入人生的低谷,不再有儿时的富贵,年轻时的风光。

    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波三折。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

    不过,

    "性情才子

    "就是

    "性情才子

    "。邵洵美并没为此而沮丧悔恨,依旧坦然以对,

    "荣辱皆忘“地直面当下生活。

    起因其实不过是一件小事。

    弟弟邵云骧于1958年在香港突然染病,急需大笔笔医治。此时,52岁的邵洵美也因经济上断了链,便多方筹措资金,以让弟弟及时得到更好的治疗。

    那时,美国好友项美丽已渡过难关,邵洵美便写信请她转一千美元到香港为弟弟治病。

    岂料这封原本正常的书信被截获,邵洵美由此遭遇一场无妄之灾,视为

    "美蒋特务

    "而被逮捕审查,蹲了提篮桥监狱。

    在狱中,坦荡的邵洵美深信,事情总会过去的,眼下既已如此,不如平静以待,直面现实,解决当下可以解决的事为好。

    故邵洵美狱中生活很静默,还感染了其他蒙冤的狱友放下悲观,随遇而安地看待飞来的横祸。

    幸运的是,他结识了狱友理论文艺家贾植芳,由此相识相知。在贾植芳先出狱时,邵洵美即拜托他帮办两件事。

    一件事是,1933年他曾以世界笔会中国分会的名义招待来访的萧伯纳,其费用46块银元是由他私人承担支付的,但在当时上海大小报纸的报道中,却独没有他的名字,希贾植芳出狱后能写一文

    "以纠正记载上的失误

    "。

    另一件事是鲁迅先生曾讥讽他

    "邵公子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做文学资本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

    "我写的文章虽不好,但实实在在是自已写的,不是花钱雇人代写的。

    "希贾植芳在文中一并纠正。

    这就是活出真性情的卲洵美,即便含冤入狱,也没觉得有多大悲凉。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上门。

    "

    自已实实在在办的事,哪怕是小事,也要说清楚。死,也要死得清清白白,不能背黑锅。

    狱友贾植芳后来没有负邵洵美所托,出狱后专门写了《提篮桥难友邵洵美》一文,于1989年公开发表,为邵洵美正了名。

    邵洵美原本无罪,关了几年,在夏衍等人积极搭救下,于1962年4月接受

    "教育

    "后释放。

    出狱后,邵洵美仍不丧失真性情,一如继往地乐观豁达生活。

    他与妻子盛佩玉分住沪、宁两地,由儿女分别赡养。由此,邵洵美便不时致信于妻,澄澈地共话家常。其中一封信中如是写道:

    "你为我买了两只香肚,好极了。我立刻便感到馋涎欲滴

    ",我想有机会再尝真正的南京鸭旽肝,也只要几只,放在里嚼嚼鲜味。

    "

    可见,邵洵美的真性情就似一泓春天里的清泉,烂漫中没有添加任何杂质,让人由衷感叹。

    邵洵美到了暮年,患上肺原性心脏病,自感时日不多,便不再到医院治疗,出院后回家淡然静养,还作绝命诗表意:

    天堂有路随便走,地狱白夜不关门。

    小别居然非永诀,回家已是隔世人。

    这就是

    "性情才子

    "邵洵美,直到临终前的一刻,仍秉持真性情,达观地生活。

    1968年5月5日,邵洵美与世长辞,宁静告别人世间,走完他潇洒而又真性情的一生,卒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