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公元前三二零年的寒冬岁首,天空飘洒着细碎的雪花,晶莹而冰冷,如同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局。
周慎靓王元年,辛丑之年,卫国悄然更迭国号,卫侯自贬为君,满朝震惊,民间亦议论纷纷。从昔日的繁华一落千丈,只落得一个“君”的称呼,仿佛是历史舞台上一位默默退场的角色。
转年壬寅春日未至,秦铁骑已踏破魏土,鄢城沦陷,狼烟四起。这一年,魏国内部亦是暗流涌动。
魏惠王,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霸主,终于在一场无声的告别中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生命旅程,留下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江山给他的儿子魏襄王。
襄王含泪登基,立于残垣之上,望着满目疮痍,誓道:“父王已逝,孤不负先王遗志,必复我大魏国威!”言罢,目光如炬,誓师反击,誓要与强秦一较高下。
与此同时,邹国的孟子,这位被称为“亚圣”的智者,踏着厚重的积雪,踏入了魏国的宫殿。他的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仿佛能洞穿世间的一切虚妄。
见到新王之时,孟子的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凉意。这魏襄王,远远望去,虽有王者之形,却无王者之气,走近了更是感觉不到丝毫的威仪与敬畏。
退出宫殿后,孟子对身旁的弟子们叹息道:“望之不类人君,近之而无威严。突然间他向我询问:‘这天下何以能安定?’我答:‘定于一统。’他又问:‘谁能一统?’我言:‘不嗜杀人者能之。’再问谁能辅佐于他,我答:‘天下之人,莫不愿归附于仁德之君。’你们可曾知道田间的禾苗?若七八月间遭遇大旱,禾苗便会枯萎。但待到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那干涸的禾苗又会勃然生起,茁壮成长。仁德之君,就如同这天降甘霖,无人能阻其成就大业。”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已是慎靓王三年,壬寅岁末。这一年,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军,如同一道惊雷划破天际,誓要讨伐日益强盛的秦国。
他们的矛头直指函谷关,那里是秦国的咽喉要道,也是通往中原的门户。五国联军声势浩大,旌旗蔽日,然而秦国并非易于之辈。
秦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军力日盛,早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当五国联军兵临城下之时,秦军毫不畏惧,以逸待劳,只待一击必胜。
战斗的结果,却是出人意料。五国联军虽然兵多将广,却因各怀鬼胎,难以协同一心。反观秦军,则如臂使指,进退有据。
最终,在一场激烈的交锋之后,五国联军大败而走,函谷关依旧牢牢掌握在秦国手中。这一战,不仅让秦国更加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也让天下诸侯重新审视起了这位西陲之国的力量。
而那位年轻的魏襄王,更是在这场战争中看到了秦国的不可一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怯意。
五国伐秦未果,次年甲辰,公元前三一七年,秦国又开始了对韩国的征伐。这一次,秦军的铁蹄踏破了韩国的边境,直逼其腹地。
在修鱼之地,两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最终以秦军的大获全胜告终。此次战役,韩军损失惨重,八万将士命丧沙场,大将申差也被秦军生擒活捉。
此战之后,韩国元气大伤,诸侯各国也都为之震颤。秦国的强大,已经不再是秘密。
然而,在这乱世之中,不仅国家之间纷争不断,即便是同国内部,也是暗潮汹涌。此时的齐国,正发生着一起震惊朝野的刺杀案。
齐国的某位大夫,因与苏秦争夺宠信而心生怨恨,竟暗中派人将其刺杀于秦国。苏秦,这位曾经合纵连横、搅动天下风云的智者,就在无尽的阴谋与仇恨中黯然落幕。
消息传出后,整个天下都为之哗然。有人叹息苏秦的英年早逝,也有人暗喜终于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没有谁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