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风云变幻的年代,齐国孟尝君,以其广交天下、智勇双全之名,闻名遐迩。一日,他身负使命,踏上了前往楚国的征途,意在巩固两国邦交,共谋天下大计。
楚国都城,繁华似锦,楚王为表诚意,特赐孟尝君一象床,此床雕工精细,镶嵌宝石,价值连城,足以彰显楚王对孟尝君的尊重与厚爱。
然而,这份厚重的礼物,却在送达之际,引出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故事。负责护送象床的登徒直,望着那沉甸甸的宝物,心中却生出了几分忧虑。他深知路途遥远,稍有差池,便是倾家荡产之祸。
于是,他私下里找到了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戌,眼中闪烁着恳切的光芒:“公孙先生,这象床价值千金,若有一丝一毫的损伤,便是卖了妻儿也赔不起啊。您若能想个法子,让我免了这趟差事,我愿将家传宝剑相赠,此剑乃先祖遗物,锋利无比,定能入您法眼。”
公孙戌闻言,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孟尝君以仁义着称,若因此事损了名声,实非他所愿。于是,他轻拍登徒直的肩膀,应承下来,转身便去见孟尝君。
孟尝君府邸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那深邃的眼眸。公孙戌步入厅堂,行礼毕,缓缓开口:“主公,小国之所以纷纷将相印授予您,皆因您能扶危济困,存亡继绝,您的义举与清廉,令天下人敬仰。今番初至楚国,便受如此重礼,恐未至之国闻之,将何以待您?恐有损主公仁德之名啊。”
孟尝君闻言,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道:“公孙先生言之有理,我险些因小失大。此象床,确实不该收。”说罢,他挥手示意,象床随即被退回。
公孙戌心中一喜,正欲告退,却听孟尝君突然唤住他:“公孙先生,且慢。”他转身,只见孟尝君目光如炬,似有所悟:“先生适才之言,虽出于公心,但我也需自省,是否平日里对门客之谏言,过于严苛,以致大家有所顾虑?从今往后,我要广开言路,无论忠言逆耳,皆需虚心接纳。”
言罢,孟尝君提笔,在门板上郑重写下:“有能扬我之名,止我之过,私得宝于外者,速来谏言!”
此语一出,府中上下皆感振奋,知孟尝君真心求谏,门客们更是纷纷誓以忠诚,共谋大业。
而另一边,韩宣惠王正为朝中政事烦恼不已。他欲同时重用公仲、公叔两位重臣,以平衡朝局,却又恐生内乱。于是,他召来了智谋过人的缪留,询问其意。
缪留躬身行礼,缓缓道:“大王,此举不可。昔日晋国因六卿争权而分裂,齐国简公因重用陈成子与阚止而遭杀身之祸,魏国因犀首、张仪之谋而失西河之地。今大王若同时重用二人,强者必在内结党营私,弱者则可能借外势以自保。朝中若生此等乱象,群臣或骄横于主,或勾结外邦以削弱国家,大王之国,危矣!”
韩宣惠王闻言,大惊失色,冷汗涔涔。他深知缪留之言,字字珠玑,非但点醒了他的迷思,更让他看到了潜在的危机。
他紧握双拳,目光坚定:“缪留之言,如当头棒喝,寡人险些铸成大错。从今往后,寡人定当谨慎用人,避免重蹈覆辙。”
于是,韩宣惠王采纳了缪留的建议,重新调整朝局,力求平衡各方势力,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使国家逐渐走向稳定与强盛。
韩宣惠王在这一过程中渐渐领悟,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广开才路、虚心纳谏,方可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