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 戴枷示众

    俩人想了一路,不得要领。回到同庆阁,召来郑珠儿问计。郑珠儿抱臂听完原委,稍稍一凝眉,“这有何难?”

    迅即给出了建议。

    ~~~~~~

    本朝二十余年来,虽说丰亨豫大,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盘剥的加剧。

    除了全国性的租,调,需朝廷颁下法令。各地州府,地方衙门均可以在自己辖区乱收费。真是乱收费!

    例如,官禄银,这是收了给衙门自己发工资的。塘丁银,这是水利收费。还有迎送钱,这是主官吃喝招待的钱,还有迎新钱,离故钱……

    反正就是钱。还不算各种繁重的劳役。

    各衙门都是人手有限。除了征发衙役,以完成繁复的收费工作外,还把大量的收费工作外包给地方豪绅,力士。百姓的负担由此再额外产生一笔。

    南城尉的收费行为不违规,更不违法。这是如今世道的真实写照。

    要没个士子身份,最好就做个逃户,投效某个高姓大族。否则,迟早是个家破人亡了事。

    说了半天,苏烈之所以强令有任何征敛都必须报南巡尉衙门,也就是想替生民百姓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盘剥,毕竟回建康一路所见,人生真是太苦了!

    真正的税赋是不敢挡的,也不能挡。若能在南城地面上把额外的那部分损耗银子给挡住,免掉。就已经是大大的善政了。

    ~~~~~~

    阴云变薄,天色变亮了些。

    河水涨势凶猛。秦淮河本来就挺宽阔,约莫五十来丈,经连番大雨之后,现在水色浑浊,更显得波涛汹涌。

    苏烈几人坐在岸边一个幌子底下,喝着羊汤。

    十来斤羊腿肉混着十来斤肋板肉,去骨切块后,下锅熬煮成浓汤。

    只加盐,胡椒粉。再撒入大量芫荽,葱头。

    原本叫胡羹,后来就直白了,就叫做羊汤。

    羊汤鲜美异常,管保你顾不上说话。再配上一大张炕饼,你就别管了,众人都是埋头大嚼。

    ~~~~~~

    过了午正,雨终于停下。街上行人渐多,苏烈几人又转了一个时辰。才转回尉衙。

    尉衙门口人山人海的围了有几百口人。永青巷两头都有巡卒在疏导道路,阻滞人流。

    苏烈顺着人流慢慢的挤到南尉衙口,看了会儿,便哑然失笑。

    张庆,谢必言弄了十来个人,鼓舞而来,两个歌姬正当街献唱。宣扬着要感谢南尉府的精心管治,若不是南尉府安排人手维持街面治安,同庆阁就没法有这么好的买卖。

    为感谢都尉大人的爱民之心,特捐输一万两银子做为治安管理费。请南尉接受,孙通正不敢做主,在门口挡着呢。

    张庆两人还不知怎么弄了卷纸轴,凑了有两三百人的签名,罗列其上。

    说是众多乡里署名,吵吵着要树碑写志,歌颂大人功德。正鼓动着围观百姓呢!

    围观群众都在看热闹,自然是哼也行,哈也可以。掏钱绝对不行!

    ————漂亮!这俩憨瓜是开窍了呀!苏烈躲在人堆里暗叹。

    看了会儿热闹,苏烈走出人从,往衙门里走。守门的兵丁看见,赶紧吆喝,“都让开,都让开!城尉大人回衙了!”

    围观的百姓们一听,反倒更不相让。都往前凑,想看看新都尉长什么样。

    苏烈也不生气,站在衙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围观众人。一旁的刘和挡住了想上来拜见的张庆和谢必言。

    李慧一见苏烈要讲话的样子,忙站在阶下大声喊:“肃静!请城尉大人示下!”鼓者,歌者闻声而停,围观百姓也声音小了下来。

    苏烈见场面安静了,扬声笑道:“诸位乡贤。蒙陛下天恩,某掌南城都尉。自当尽忠职守,卫护南城,使我百姓安居乐业。诸位皆是南城父老,与我南尉比邻而居。若有事端,当出告南尉。我自当为诸位主持公道。”

    “如此方不负圣人之抚育教化。近日,闻有匪人,冒充府县胥吏,入户收钱滋事。此重罪也。诸人务必不给,上报南尉之后,南尉自会遣人缉拿。”

    苏烈又追问围观百姓:“诸人可明白了?”

    围观众人似懂非懂,将信将疑。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苏烈说的什么。

    没办法,苏烈只好叫李慧进去,把那四个六合会的无赖拎出来,枷上示众。

    ——然后别忘了————把那一万两银子收进来。

    ~~~~~~

    转进二堂坐定,张庆,谢必言拘谨的站在堂下。说城尉大人不能老是勤于公务啊,也该劳逸结合才是。

    苏烈和颜悦色地夸了他们两句,说他们办事讲究。勉励他们以后定要再接再厉。刘和就礼送两人出衙。

    然后就是听张文秀的汇总回禀。石五钧处抄出不少账册,众多女子的去向不一。多数卖入了私宅,不少贵族豪绅也有购买记录;一少部分卖入了各地青楼,发现同庆阁竟也名列其中。详细的各地销售清单正在汇总,更为要害的:买羊的清单则还需进一步核实。

    苏烈嘱咐他,重点找出那些不是买来的女子,如何来,如何去。这才是钉死十八航的关键。

    ~~~~~~

    陪着老娘吃了顿饭后,又打了四圈麻将。苏烈才回到自己书房。

    家具焕然一新,一张巨大的楠木书案,端端正正摆在北墙之下,丈许长,三尺六寸宽,厚达三寸。竟然是整木所制。难得这么大树。

    据姚黄说,六条汉子才抬进门摆好。为保稳妥,底下横竖分别撑了四付木脚。

    椅子座面也稍稍调高了些。姚黄言道,赵平说了,世子身量高,估摸着还得长,便让孙七五估算着调高了一些。

    苏烈一坐,上下真是挺合适,很是满意。赵平真是用心了。

    周围举凡几,椅,凳,榻,柜,案,花盆架,多宝隔子一应俱全,全是调高了的。刻画简洁,颇符合苏烈的审美。看来还得整些文房用具。

    ……

    才说写几个字过过瘾,高兴没一霎,苏烈马上就苦了脸。

    姚黄抱来一堆账册,说是庄子上的花销。都需世子过目的。

    苏烈一翻开,头就大了。

    六月十五购砖一万二千块费银六十两。

    六月十五购柴三千五百担费银四十三两三百钱。

    六月十五购石灰五百六十车费银一千三百四十两。

    ……看了三列,果断合上了账册。“姚黄,以后你们四个帮我看,汇总了我再看一眼。”——太费神了,要看这个,整天什么也别干了。

    转天一大早,刘和便准备车马,姚魏随行,带上杜正文,一行百余人奔农庄而去。临出发前,刘和还遣人通知了三个冤大头,让他们多派账房书手,全都赶到庄子上。

    庄子上变成了个大工地,忙碌得热火朝天。到处堆着砖木灰石,车来人往,好多地基都已成型。尤其曲库最快,墙都起来了。

    赵平迎了苏烈,先回到老孙家坐地。赵平,老孙,马逢贵,曲二有等一众管事,执事,都自然聚齐小院。

    苏烈就捧着陶碗,耐心听各位管事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