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楚荇用完早膳,就在屋里漫不经心地开始摆弄新送来的花草,手里拿着剪子时不时比划一道。
旁边的青芍看的有些许着急,凑近青雉的耳边,“如今宋姑娘还在牢里关着,公主怎么就又不急了?”
明明她看出昨日的公主还走路大步流星,今日就连门都不出了。
“别胡说……”
青雉刚要低声训斥两句,就见外面的丫鬟进来通报。
丫鬟福身,“公主,赵夫人上门求见。”
“没规矩,怎么不先递了帖子?”青芍下意识地就皱了眉头。
凡官宦人家来往都是要先递过拜见帖,待主人家同意后,再例行拜会才是正理。
哪有人直接冒冒失失上门的?
“让她进来吧。”楚荇依旧瞧花瞧的仔细,嘴角微微上扬,可见心情还不错。
既然放好了鱼饵,那自然是等鱼上钩。
这不鱼儿就来了?
丫鬟应了声是,转身出去,没多会儿就将赵夫人带了进来。
赵夫人一改在宫里的不讲理,先恭恭敬敬给楚荇请了安,又回身递上丫鬟手中带着的礼,这才靠着椅子的三分之一处坐了下来。
她想了想先开口,“公主,昨日万福楼的事情,是个误会。”
楚荇手中的剪子微微一顿,随后咔嚓剪去了一大片枝叶,任由其坠落在地上。
“赵夫人说的话,本宫有些听不懂。”她看都不看赵夫人一眼。
赵夫人一边陪着笑,一边在心里骂了几声难缠。
昨日跟楚荇打过交道之后,她就知晓这楚荇果然如传言般不是个好让人欺负的。
可现在……她竟是寻着赵家的命门去了。
凭着楚荇给的一张画像,她儿子闹着要休妻,这是何等的丢人现眼?!
昨日她不过是为儿媳多说了两句,竟也让夫君指着鼻子一顿痛骂,要求她今日前来公主府将事情解决。
见楚荇故意拿架子,赵夫人也不得不低了头。
她咬牙,“昨日万福楼的事情,是臣妇的娘家侄儿不知好歹,还请公主大人有大量,饶了我们这一回。”
儿媳是她娘家的侄女,更是她一手护下来的,用计让侄女嫁给自己的儿子的。
如今她娘家在京城里的地位早就不比赵家,她若不伸手拉着些,日后哪里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娘家侄儿?”楚荇好奇回头,“本宫记得赵夫人的娘家姓许?”
许家在京城的地位不显,家中也没几个入仕当官的,早就没落了下去。
难怪小许氏不顾赵括已经快要成亲,也要拼命嫁到赵家。
看赵夫人这副维护娘家的模样,她很难不在其中插手。
楚荇若有思索的点点头。
赵夫人只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按理说他们跟楚荇没什么来往,可她却能一下子点出她娘家姓许,应该是早就查清楚了的。
怪不得夫君让她赶紧来解决这件事,不然连侄儿都护不住。
“是。”赵夫人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她背后冷汗津津,对上眼前楚荇的目光时,更觉得有些不自觉地发怵。
甚至……昨日在宫中都没这样奇怪的感觉。
楚荇看着她这副样子,顿时没了什么兴趣,昨日的赵夫人咄咄逼人,还以为今日也要上来得敲打敲打。
没想到一进门就这么老实。
她索性直奔主题,“既然万福楼是遭人陷害,那赵夫人打算拿什么条件来交换你的娘家侄儿?”
昨日她就知晓那赵括看到画像的时候,应该认出了画像上的人,果然不出她所料,跟小许氏的的弟弟有关系。
看来是个为“受了委屈的”姐姐仗义出手的好弟弟。
可惜她楚荇不吃这一套啊。
“这……”赵夫人登时愣住。
今日一早夫君催着她来公主府道歉,可也没说过能有什么交换条件。
“既然赵夫人没什么诚意,那本宫索性就让琼枝在牢里多待几日,再去寻些证据,将你那侄儿送进去,正好也能为百姓除一害。”楚荇已然有了不耐烦。
“不不不,玉荇公主。”赵夫人赶紧摇头。
她今日来就是为了护下侄儿的。
侄儿为了给儿媳出气,不知好歹地去捅万福楼的篓子,若是落在楚荇的手里,焉有好下场?
更重要的是。
许家就那一个独苗儿,家中还指望着他日后能走仕途路。
赵夫人咬牙,“那公主您说,您想要什么条件,我们只要能拿得出来,就一定会答应您。”
这已经是赵家的最高诚意了。
不然儿子那边安抚不好,真闹出休妻之事,丢的还是赵家的颜面。
到时候夫君也不会放过她。
当年赵家跟宋家的亲事决裂上,夫君可不向着儿子,差点拿家法将儿子的腿打断,足足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呢。
赵夫人见楚荇不说话,小心翼翼地抬头看过去,就见她似是在沉思着什么。
她深吸一口气,夫君还说过,萧家在碍了皇帝眼的情况下,还能全身而退,这玉荇公主乃是在其中占了一半多的功劳,甚至……现在她身边还有个极其得盛宠的景王。
身为赵家的当家主母,她不可能对朝堂上的事情半点敏锐都没有。
夫君昨日细细跟她掰碎了一说,她登时为自己的愚蠢行为惊出了一身冷汗!
“本宫的要求不高。”楚荇回头看她,“听说坐镇赵家族学的都是当代大儒,本宫好巧不巧想跟赵家合作一把,借用这些大儒开个书院。”
赵家族学?大儒?书院?
赵夫人听得脑袋嗡了一声。
谁不知道赵家立足于京城四大世家之首,靠的就是赵家族学,若将这些人拱手相让的话,岂不是沦落到跟沈家一样的下场?
现在沈家狗屁都不是!
“公主,这件事……”赵夫人下意识地就想拒绝。
楚荇淡淡打断她的话,“是赵家先惹的本宫,赵夫人也不想让自己的侄儿落个牢狱之灾,而赵家则是鸡犬不宁吧?”
她顿了顿,“赵夫人不如回去跟赵大人商量商量呢?”
那赵家家主赵忠文本就是状元出身,将近百年的时间里,赵家更是接连出了四个状元郎。
虽在朝中的官位都没有顶破天的高,可却深得读书人的信任。
她想将书院办起来,赵家必须为她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