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6章 无力回天

    哪有送出的礼物还往回收的道理?

    萧宴没有收回的意思,反而笑道:“公公请务必收下,或许将来我还会有求于公公之处。”

    王公公闻言,笑着点了点头,终是收下了银票。

    “那老奴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待李氏整理好衣物,王公公便携衣离去。

    母子二人特意将他送至府门,目送那辆马车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街道尽头,李氏这才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烁着难以名状的忧愁。

    “皇宫中所谓的养伤,实则是变相的软禁,真不知道皇上此举背后有何深意。”

    多年的夫妻情深,又怎能不让她忧心忡忡?

    只是面对这样的局势,即便是她也感到无力回天!

    萧宴见状,冷静分析道:“或许是皇上担心父王插手袁记赌坊之事,怕袁大人调查时遇到阻力。因此暂时将父王留于宫中,以便袁大人能够毫无阻碍地展开调查。”

    感受到母亲的忧虑,萧宴又连忙安慰:“母妃不必过于担忧,父王行事光明磊落,定无大碍。”

    李氏闻言,只能深深地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无奈和期盼,“但愿一切如你所言。”

    而与此同时,袁记赌坊之事在京中迅速发酵,人们得知镇北王的一位侧室也涉入其中,街头巷尾充斥着各种猜测和议论。

    镇北王府一时间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甚至书院的学生们也不例外,此事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无疑让慕姝瑶寻找抄书人一事变得更为艰难。

    岑凝凝离开之后,慕姝瑶与萧宴径直前往客栈。

    不出所料,那里空无一人,连抄书者的踪迹都没有。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明白,必须另寻他法。

    返程的马车缓缓行进,车内气氛凝重。

    慕姝瑶默默计算时间,“离招生考试只剩下不到二十天,书籍的问题仍旧悬而未决。真是急煞人也,不知哪里还能找到解决之道。”

    平日里机智多谋的她,此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扰。

    但她绝不会向那些迂腐的老学究低头,更不会违背自己让女子接受教育的誓言。

    这不仅仅是承诺,更是她内心深处的信念。

    只是,当前的困境的确让她头疼不已。

    萧宴紧紧握住她的手,温柔地宽慰道:“总会有办法的,困难之前必有转机,急不来。”

    慕姝瑶深知时间紧迫,怎能不焦急万分?

    可现实摆在眼前,急躁并不能解决问题。

    马车最终停在了王府大门前,萧宴抢先一步掀开车帘向外望去,眼前的景象令他愕然。

    紧跟其后的慕姝瑶,看见那两位访客,同样惊讶不已。

    “常公子,你怎么会来到王府?”

    出乎意料,不仅常凌出现,常清也伴随其侧。

    常清手持木杖,稳稳站在府门前,另一手轻轻拉住常凌的衣袖,似乎在倾听着周围的一切动静。

    当听到慕姝瑶的声音,她微微侧头,脸上绽放出温柔的微笑,仿佛那声音是穿越喧嚣的慰藉。

    “哥哥,是她,是她的声音。”

    虽然常清不知晓慕姝瑶的真实身份,常凌也未曾透露她是镇北王府的世子妃,但她能清晰辨认出这个令她印象深刻的嗓音。

    常凌压低了声音,在妹妹耳边轻语:“当日赠予我们银两的,正是这位镇北王府的世子妃。”

    对此,常清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仿佛一切尽在意料之中。

    “我就觉得她定是出自名门望族。”

    她心中暗想,出手阔绰,且马车行进时那份沉稳,足以说明车厢的宽敞与豪华。

    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有这样的配置。

    她略微低下头,朝着慕姝瑶所在的方向,尽管看不见,却仍努力行了一个她所能模仿的礼节:“世子妃安好。”

    慕姝瑶快步上前,以礼相迎,同时赞叹道:“常姑娘的听觉真可谓是敏锐至极。”

    而常清则回应道:“对于看不见的人来说,听觉往往会更加灵敏。哥哥说,世子妃近来似乎心事重重,还提到或许我能有所帮助,不知究竟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她的声音清澈而平静,仿佛一股清泉,流过在场每个人的心田。

    “常姑娘能助我?”

    慕姝瑶的声音略带迟疑,目光转向常凌,似乎在那温和的面容中寻找答案,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常凌的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然的微笑,语气温和而不失风趣:“听说世子妃正在四处物色人选,为万益学堂进行抄录书籍的工作,此事可真?”

    话语间,他仿佛对京城的每丝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显得格外从容不迫。

    确实,此事在京城早已不是秘密,无人不晓世子妃为寻找抄书人而忙碌,因此常凌的了解并不令人惊讶。

    但慕姝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问,常清,一位盲女,能如何在这件事上施以援手呢?

    “确有此事,不过常姑娘……”慕姝瑶欲言又止,她的顾忌显而易见,然而常家兄妹心照不宣,彼此眼神交汇间,已读透了对方的心思。

    常凌笑声朗朗,打破了稍显凝重的气氛:“不瞒你说,我的这位妹子虽然目不能视,但她自幼在山中长大,奇妙的是,那山中竟有许多女子,个个精通文字,能书善画。她们过去常帮助山中的寺庙抄写经文,假使世子妃需要抄书之人,或许这些女子能解你的燃眉之急。”

    他接着解释道:“只是,她们多已习惯了隐居的生活,不常居住在京城之中。”

    这一消息无异于雪中送炭,让慕姝瑶与萧宴两人同时感到惊喜交加,这样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实属首次。

    萧宴眉头微蹙,心中充满了不解:“女子读书本就稀少,山林之中何以汇聚如此众多的才女?”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好奇。

    常凌不紧不慢地将这段往事缓缓铺开:“寺庙因人手不足,难以满足抄写经文的需求,而这些经文又是赠予上香客人的,渐渐地,有人愿意出资购买这些抄本,需求量大增,自然需要更多的抄写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