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戚氏高义
逻炎不由一愣,连忙道:“不敢居功,父亲常道,蒙舍能有如今长治久安的繁荣局面,是赖南朝陛下仁德庇护,父亲及蒙舍三十万部众,由衷盼望蒙舍能继续归附南朝,维持如今繁荣安定的局面。”
姜扶光笑容一深:“南朝向来与西南各个部夷、邦国友好往来,为维持西南平稳安定尽一份力。”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仿佛什么都没说,又仿佛什么都说了。
逻炎额头隐隐冒汗,长公主分明待人温和有礼,言语含笑,说起话来不疾不缓,不紧不慢,可偏就让他不得不,凝聚心神,小心翼翼,不敢分毫大意。
“听闻南朝要同云中国建立邦交,原也轮不到蒙舍指手划脚,但因事涉西南安定,逻炎也不得不斗胆向长公主陈情。”
姜扶光眉目微动,没有说话。
“邆赕诏自立云中国后,穷兵黩武,频繁攻打周边大小部夷,皮罗耶手段极其残暴,不仅大肆屠杀部民,还将活下来的男女老少充作奴隶,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暴力、剥削、迫害。”
姜扶光蹙眉,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奴隶制在汉王朝消亡上千年,现存的奴籍和贱籍,皆与奴隶无关,奴籍服务于贵族的下人,可以领取奉银,保有一定人权,且可以为自己赎身。
贱籍一般是犯罪被贬,仍在少数犯畴。
“这是皮罗耶残暴不仁的证据,请长公主过目。”逻炎将一卷厚厚的布绢,双手捧上。
长约三尺的白色布绢上,写下了皮罗耶在西南犯下的累卵罪行。
时间、地点、所犯何事、何人举证。
一一道明画押。
只要派人去西南打探一番,就知真假。
三诏不敢在这种事上蒙骗南朝。
姜扶光目光渐渐慎重:“为何不将布绢呈给陛下?”
“三诏自不敢插手南朝政务,”逻炎苦笑一声,心中一阵颓丧,“今日拜见长公主,是想提醒长公主,皮罗耶野心勃勃,且与西番来往甚密,今日他不满足西南半壁之地,想要一统西南,来日他必不满西南弹丸小地,此人狼子野心,欲壑难填,万望长公主慎重之。”
姜扶光收下了布绢:“那为何要将布绢呈给孤?”
逻炎知道这位摄政长公主不好相与:“太尉府是长公主的外家,在两国邦交一事上,长公主理应较旁人更慎重才是。”
凭借一介女流走向前朝,临朝摄政,他绝不相信长公主会是个目光短浅,意气用事之人。
姜扶光轻笑一声,吩咐璎珞:“将日前,昌郡王送到长公主府上,有关南朝同云中国和谈的详情取来,交给逻炎阁下观看。”
这是最后一次和谈。
之后两国和谈陷入僵局,和谈也暂时中止,双方都在寻求打破僵局,促进和谈的方法。
下一次和谈,就定在明天。
姜扶光淡淡道:“逻炎阁下今日过来寻孤,想必也是知道,岭南形势严峻,戚家军压力与日俱增,放眼朝野内外,无人敢在云中国邦交大事上置喙什么,放眼朝野内外,唯一能左右邦交大事之人,唯有孤一人。”
逻炎缓缓低下头:“长公主所言甚是。”
璎珞去而复返,将两国谈和的详情内容,呈给逻炎看,逻炎看到云中国为了统一西南,不惜痛下血本,心中一阵胆颤。
一旦两朝达成共谋伐越的合作,南朝不仅借助云中国的力量扫除南越大患,还能将云南五县大片疆土收入囊中,云中国还承诺,献上为数庞大的金银财宝,每年上贡南朝巨额纳贡。
这样的条件,便连他看了都动心,更遑论是南朝。
云中国步步退让,给出的条件竟对南朝百利而无一害,可见统一西南的决心有多么强烈。
逻炎心中不禁一阵绝望,但他心中不甘心:“长公主,某今日斗胆前来拜见长公主,是因某敬太尉戚氏满门英豪,敬长公主兴修水路,广开书楼,施利于民,敬南朝陛下仁德,从不欺压部夷。”
姜扶光眼睫轻颤,缓缓敛下双眼,端起茶杯,默然不语。
“太尉戚氏,满门忠义之士,世代儿郎,皆从武为将,为国捐躯,义无反顾,南朝立朝一百七十余年,可荆州戚氏之盛名,却存了四百余年,当年蛮族南下,是远在荆州的戚氏,毅然带兵南下,抵抗南蛮,南荒之地,埋了多少戚氏儿郎的忠骨义魂?”
“三十年前,西南一带爆发瘟疫,灾民不论逃到哪里,地方官就下令驱赶。唯有当时驻守在岭南的戚老将军,在边境设营安置灾民,广招医者收治灾民,活人无数,等疫病解除,他又派人送灾民回乡。”
“十五年前,南越大举南下西迁,岭南一带连失数城,是戚二爷率军迎敌,不仅收回失城,还请求当地豪族开仓放粮,赈济难民,之后横扫南越,将南越逼至南海一带,然,天妒英才,谁也没有想到,南越荡平在即,戚二爷却暴毙身亡。”
“十五年间,戚骠骑镇守岭南,年年与南越交战,年年损失惨重,可戚家军始终守住了南朝寸土,不曾让南越践踏半步,他明知,南越国来势汹汹,在得知皮罗耶在西南的暴行之后,仍然分兵驻守西南,震慑云中国,使云中国不敢在西南边境残害三诏部民。”
“戚氏满门壮烈。”
“戚氏高义。”
逻炎掷地有声:“三诏每一个部民心中,戚氏是鼎天立地的大英雄,戚氏又怎忍心,为了扫除南越大患,与虎谋皮,将三诏部民置身水火,令他们遭云中国血腥吞并,暴虐统治,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姜扶光抿了一下唇,搁下茶杯。
逻炎声音凄厉:“长公主兴修水利,广开书楼,施利于民,有济世之胸怀,更有治世之仁心,又忍将放弃三诏,令三诏陷入战火,所有部民将饱受战火,流离失所?”
沉默良久,姜扶光终于开口了:“你觉得,如此战功显赫的太尉府,为何需要借助他国力量相助,才能扫除南越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