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一章 乐章的转折

    “呵呵...是吗?”

    范宁闻言莫名地笑了笑。

    他的身形被蒸汽升降梯的铁门所吞没。

    原路返回,没有受到阻拦或打量,仿佛一块不存在的贴图。

    一直走出灰黑色的双子大楼,跨出严密看守的大门,走到帕斯比耶大街人声鼎沸的十字路口后,范宁才意识到后背早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冷汗。

    同时,意识到刚才当局所给他施加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极少有人能够亲历的。

    「当夜即回。」

    简单给希兰报了个平安,打消她的担心。

    随后很快,在十字路口找到了自己停靠的轿车。

    瓦尔特按照之前的信使内容,已经和司机在约定地点等候。

    “范宁先生,您出来得远比我想象中要早。”副驾的瓦尔特摇下车窗,对了一下他自己的怀表。

    时间才过去一个半小时,其中还包括车程。

    “特巡厅的效率永远很快,不是马上出来,就是几个月数年出不来。”范宁拉开后座车门。

    “情况不坏吧?那帮人今晚主要是在威逼,还是利诱?”瓦尔特在这里干了两年音乐总监,显然对当局的惯常“套路”也有了很直观的认识了。

    “哈,都有吧。”范宁心中闪过某些关键性的词句,再次莫名地笑了一下。

    举动构成回答?......

    艺术的评价权?......

    难以评价这次与特巡厅的谈话到底成功与否,但范宁认为,至少自我展现的这一方面已达预期——自此,当局不再是一个“不具备沟通资格”的上层未知事物,他更具体地获悉了对方在管制着什么、觊觎着什么......并且,在谈话的过程中,自己传递出的风格与态度,保持了内在的全程如一。

    诚然,这场谈话是在巨大的威胁之下完成的,但如果这些人在今后的交锋中试图根本地改写他的风格的话,必须将代价计算得更大一些。

    而与这种针锋相对的危险思考相对应的,是范宁还意识到有一股巨大的、混合着“紧迫”与“振奋”的洪流正在席卷而来,并将成为他接下来一段不长之时日的情绪主流。

    他取得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般高、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从未像今天这般广泛,他只需同一部分的关键少数人物——此前就已建立良好关系的支持者们——交换一些想法、达成一些势力间的利益共识后,便可登上高台振臂一呼,直接从顶层逻辑上,为艺术事业版图注入新的理念和影响,众人则纷纷为之站台。这一切就像下棋落子般直接而合理。

    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创作的更迫切要求,他必须要在深秋到来之前完成自己的《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为丰收艺术节上奠定胜局的一击。

    范宁常常会不自觉地以另一位“掌炬者”贝多芬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对照。

    后者的第五是“命运”,意义无需多言。

    只是在范宁如今的浪漫主义晚期的年代,在音乐家们争相以诗歌、文学、舞蹈、画作为媒介,迫不及待地向他们的听众宣示自己的创作理念的年代......毅然转入“无标题”的纯器乐创作,连范宁最得意的合唱手笔都被暂时尘封,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抉择。

    他接下来遇到的对手层次、面对的乐迷期望,不再会是曾经创作《第一交响曲》时那样简单了。

    但他仍然对自己选择的转型之路深信不疑。

    生命与死亡的命题本来就是抽象的,如果说不运用声乐因素,不给作品起个标题,就不会写作了,何以称之“新月”?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是纯器乐,谁敢说其在生命与死亡的命题上,探讨不够深刻?

    范宁希望接下来自己的几部交响曲,无论是基调与立意,还是各个乐章间的联系,都能更多地做到依靠音乐自身的逻辑发展,并且,即便如此,浪漫主义的悲欢与诗意分毫不减。

    “第五,第五......不管是贝多芬,还是我自己,如果按照九首交响曲的创作生涯来算的话,这位于正中间......”

    “而我,由于已经用了两个乐章描绘死亡、哀叹与声嘶力竭的挣扎,接下来谐谑曲、柔板、终章的功能均未实现,还余三个乐章......那么,这部作品很可能需要五个乐章才能完成,现在构思的第三乐章进展,也恰好位于正中间.....”

    “很有趣,作品序号也在正中,乐章序号也在正中。”

    “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啊,就和十日前的回归,昨夜的升格,今夜的授勋、约谈与心情变化等一系列节点所构成的重要转折一样......”

    “如果我的创作进度足够理想,也许可以提前一个月或数个月,让待在圣珀尔托的罗伊小姐看看我前几个乐章的构思,看看她又会如何赞扬和评价,本身,我就需要提前数个月抵达圣城......”

    范宁情不自禁地用口哨吹出了一句轻快活泼、谐谑曲风格的乐思,构成类似“转折信号”般的号角之声。

    在第一乐章中葬礼进行曲苦苦追寻而确立不得的D大调,成了这个乐章的主调性。

    “轰——”

    与之同时,发动机的点火噪音与上空飞艇的轰鸣交织在一起。

    随着车辆轮胎的碾动,混着香水、食物与煤烟味的空气也从车窗缝隙灌了进来。

    “圣塔兰堡的夜景从来不会令人失望。”范宁看着窗外夜幕低垂。

    巨大的钢铁建筑与临街店铺的铜质招牌远近交错,在移动中形成了某种拥有稳定逻辑的艺术结构。冷白色的电灯与亮黄色的煤气灯以不同的速度,成群成群掠过雾霾,像游荡的星与追逐的火。

    “范宁大师对帝都也很熟悉么?”瓦尔特问道。

    “何止熟悉。”范宁笑着摇头,随即回忆起来,“呵呵,你可能不知道,在过去我有一大段时间频繁往返这两座城市......而且,在圣塔兰堡走街串巷,拜访结识了相当多相当多的朋友,交换了种种弥足珍贵的观点......他们部分是上流政要、学院大咖,部分当时已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但更多的,当时则还在城市一隅默默无闻......”

    “这一次,应该轮到他们陆续来见我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