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棺验尸这种戏码按说不太常见,就连林清舟久经沙场,也显得有些犹豫。
倒是安昭大大咧咧,守在贺云芙身边,非要看个究竟。
贺云芙对于尸体和棺材一类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畏惧。她学习医术和毒术的时候,可是遇到过更可怕的事情。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棺材已经埋放了有一阵,别被腐烂的尸体给熏到。
不过贺云芙倒是隐约觉得,冯瑶如果没死,那么这棺材一定是空的。
果不其然,待几人撬开棺材板,还不等贺云芙检查,就听见安昭说:“夫人,里边是空的,根本没有尸体!”
贺云芙走到旁边,看着空空如也的棺材,淡声道:“冯瑶果然没死。”
林清舟则是不怒反笑道:“没想到冯瑶还玩起了金蝉脱壳。”
贺云芙则是深吸了一口气:“时候不早了,明日我们回去再说。”
回到府中,天色已经黑了,贺云芙没有吃晚膳,她一想到冯瑶还活着,那么一个更加让人头疼的想法,就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林清舟见贺云芙没有胃口,就特地煲了一碗安神汤,一直追到了书房。
等哄着她喝完了汤,林清舟开口道:“阿芙,你不要着急,既然咱们能收拾他们父女一次,也就不差第二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想办法就是了。”
听到他这么说,贺云芙点头道:“清舟,既然冯瑶能不死,冯无忌那个老狐狸也绝对死不了,所以咱们得小心他才是。”
“那咱们该怎么办?”
贺云芙琢磨了一阵,谨慎道:“我记得冯无忌之前那些产业没得可是有些蹊跷,你不如从这点查起。”
“阿芙你是说……”
林清舟眼前一亮,笑着道:“只要能查清那些产业的去向,多半也就知道谁和冯无忌有所勾结。我立刻就让人去查!”
翌日。
贺云芙告别林清舟,便以去太医院点牟为名,一早就去了皇宫。
昭华公主得知她有事情禀报,就率先来到了偏殿等着。
她看见贺云芙这般表情,便知道情况不妙,赶忙问道:“阿芙,可是冯瑶那边出了问题?”
贺云芙点头道:“公主,我们昨日夜探墓地,发现和冯瑶有关的那具棺材里边,根本没有尸体。所以冯瑶现在确实活着。”
听到冯瑶还活着的消息,昭华公主显然有些惊讶,她一时间还没弄明白,为何已经是死得不能再死的冯瑶,竟然能在守备森严的宫中,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
贺云芙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所以昭华公主对于此事颇为上心,她赶忙道:“阿芙,那现在我该怎么配合你?”
贺云芙嘱咐道:“公主,从现在开始就暗中调查宫里的人,既然冯瑶都没有死,那么冯无忌也可能不会死。”
“是啊。”
昭华公主感叹道:“之前冯无忌还是赵王的时候,就从天牢逃出来过,没想到他还真有本事。”
贺云芙也认同道:“没想到他竟然里应外合,瞒天过海了这么久。”
就在这时,林清舟轻轻敲门,走了进来。
看见两人一脸唏嘘,他调笑道:“你们这是说什么呢?我能听吗?”
贺云芙白了他一眼,故作生气道:“洛王殿下,见到公主殿下,为何不跪?”
昭华公主赶忙摆手道:“我和阿芙在讨论关于冯瑶的事情。”
听到她这么说,林清舟也不再开玩笑:“阿芙,你让我调查冯无忌的事情,有结果了。”
贺云芙赶忙道:“你就别卖关子了!”
林清舟点头,这才正色道:“冯无忌原来名下的产业,看似都被没收充公了,可实际上那些最值钱的,早就在出事之前,他就将这些产业贱卖或者转赠。”
在没有查出冯瑶假死之前,贺云芙就动了这个心思,所以让林清舟从冯无忌那边查起。
冯无忌这人诡计多端,向来是狡兔三窟,若是他真想藏些什么东西,简直太简单不过了。
贺云芙之前只是怀疑,一听到林清舟这么说,也就确认了猜想,恐怕这冯无忌还真就是没死。
于是,她询问道:“那些地契和铺子的交割文书,可有记录?”
林清舟早有准备,拿出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将它交给了贺云芙。
贺云芙接过信纸,虽然只是草草一眼,然而却让她的表情有了变化。
随着上面的内容逐渐靠后,传达出来的信息也就更加骇人。和这上面的东西相比,冯无忌被抄家的那些东西,根本不值得一提。
他那些被贱卖或者转让的产业,如今都已经分散在了朝中重臣手中。
这些手法极其隐蔽,若不是刻意查起,根本不知道原来冯无忌竟然将朝廷,腐蚀成了这样。那么冯无忌出手,让冯瑶偷天换日,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贺云芙面色一凛,将其交给了昭华公主。
昭华公主也是表情一变,整个人陷入了无比的纠结中。
冯无忌在朝廷中的关系盘根错节,想要从中得到点什么线索,那就得从那些重臣下手。
可如今时局动荡,昭华公主本来就不能服众,她能摄政全靠丞相还有皇帝的那封信。
要是昭华公主执意要查抄冯无忌的原来的资产,那不知道要得罪多少重臣。
等到时候她成了众矢之的,怕是会酿成大乱。
见昭华公主如此为难,贺云芙在一旁悄悄道:“公主,这件事不必为难,我有一个主意,您在单子上挑选些重要的大臣,将这事交给靖王去办,我猜他一定会愿意的。”
昭华公主疑惑道:“他如今根本不服我,又凭什么听我的?”
面对这个疑问,贺云芙狡黠一笑道:“您可以私下许诺他,就说只要查抄回来的产业,都归靖王所有,记得这种事只能传达口谕。”
昭华公主虽然不明白贺云芙的意思,可听她这样说,也就明白是给靖王下套,于是赶忙道:“来人,传我的旨意,让靖王钦办冯无忌私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