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章 宋辽大战滦州,朝堂议封爵

    大辽南院大王萧远山带兵退入滦州,被杨松一路追杀,等到了滦州,被杀的士兵都不到三千了,灰头土脸,终于与辽国驻军汇合,也终于缓了一口气,也长叹一声,世事无常。

    滦州虽然也在他这个南院大王麾下,此地的守将却是皇族中人,名叫耶律洪璐,此次征宋的统帅耶律洪基的堂弟。萧远山兵败滦州,耶律洪璐向来桀骜,这时候还能对自己有多少敬重,实在是没什么把握。

    好在二人相见,也算是相谈尽欢,没有起什么波澜,鉴于南院大王与宋军接战多次,并且萧远山在大辽也一向是德高望重,作为皇子的耶律洪璐干脆将滦州军政大权统统交给了萧远山。

    辽东乃是耶律洪璐的势力范围所在之地,而滦州则背靠榆关这一要冲险隘。倘若能够获得来自辽东地区大辽军队的增援助力,那么对于萧远山自身而言,想要戴罪立功、收复这些失陷的州县,便极有可能实现。因此,萧远山对耶律洪璐极为看重。

    实际上,这位皇子心中亦有其盘算。毕竟萧氏一族作为大辽的后族,长期以来一直掌控着重要权力,先前曾涌现出萧天佐、萧天佑等多位将帅之才。虽然自己的实力不如堂兄耶律洪基,但在众多拥有继承权的皇子之中,他也算得上是顶尖翘楚之一。他深知自己需要借助萧氏家族的这股外部支援力量。

    如今的大辽皇帝年岁渐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说不定哪天就会驾崩归西。而只要得到了萧氏后族的坚定支持,那么自己争夺皇位之事将会大有可为。成功收复五州并击败大宋,更是他与堂兄耶律洪基竞争较量的资本与底气。

    计议已定,旋即二人便在滦州、辽东等地大举征兵,汇集契丹人,汉人,朝鲜人等大军四十万,浩浩荡荡,源源不断的自榆关开进滦州。

    大宋王朝,宁远侯、杨松这边自然也是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率领麾下大军自南向北对滦州各郡县展开了大规模攻击。与此同时,辽军方面也不甘示弱,双方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拉锯式争夺战。

    其实滦州宋军此番作战本就不打算速战速决,杨松心中也有着自己的盘算。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十余天后,源源不断的辽军如潮水般涌来,使得战局再度陷入胶着状态,每日都有村庄或州县被打下来的消息,也是丢失的消息,犬牙交错,双方杀的难解难分。

    好在辎重供应从幽州运送,距离战场很近,也不渝被偷袭后路的风险。杨松着张雷自幽州起运粮草等物资,这也就是得了幽州契丹人百十年的积累,不然以这幽州蓟州两州之地供应近三十万大军,真的不够,而一旦从中原腹地输送辎重,路途遥远,加上损耗,则会极大地加大大宋的负担,哪怕是以大宋的富庶,也吃不住百十万大军的供给。

    在得到辽军增兵的消息十天后,趁着辽军被宁远侯大军吸引了注意力的空档,杨斌率领檀州军十万人,自滦州北部杀入滦州,让萧远山和耶律洪璐大惊失色,忙调集十几万军队硬顶上去,唯恐步了前面大意丢失幽州等五个州的后尘。

    一时间,南路宋军压力大减,并且兵力上超过了辽国人,顷刻间宋军连连紧逼,直打的辽军手忙脚乱,此时的幽州军和檀州军那是将夺(辽人)产分(汉人)田进行到底,每到一地都会就地招兵,哪怕百姓不敢来,也把招牌竖起来。

    前方战事激烈,不时有伤兵送下战场,或是养伤,或是卸甲归田,杨松命录世参军并书记官等人给了很好的安置,按军功给予田产或是财务或是俘虏的契丹族少女奴婢等等,给了左邻右舍很好地宣传,中国百姓历来从众,参军越发的积极,幽州大营,檀州大营,蓟州大营,还有滦州后方参军的百姓络绎不绝,训练一段时间又送上战场。

    涿州方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耶律洪基的征宋辽军反身攻击涿州,却连连碰壁,很难打下打的州府补充粮秣,张凯的涿州军经过一个月的发展,不算驻军也有了将近二十万人,少将军张凯将村庄的百姓尽数撤进了城池,二十万部队一字排开,直接顶上了辽国征宋大军,看着粮秣一天天的消耗,耶律洪基也是眉头紧缩。

    “看来要重新夺回涿州,希望渺茫了,”耶律洪基暗暗斟酌,“至于从居庸关返回草原更是艰难,粮秣仅够十余日了,算上行军时间,哪怕一路不接敌,只要居庸关的宋军卡自己七天,辽军不战自溃,更何况看宋军的架势,必定是层层的堵截,只是耶律洪基也是好奇,宋人的军队怎么过来的?”

    没有时间耽搁,耶律洪基命大军再次转头,绕过英国公的阻碍,从北侧直奔易州紫荆关,直到紫荆下辽军扎下大营,英国公才反应过来,后悔不迭。

    好在涿州二十几万军队主力追着辽军一路厮杀,在紫荆关下形成了对峙形态,才免于易州陷入战火,英国公才长出一口气,旋即瓦桥关留一万的守军负责粮秣,十万大军尽出,从南部彻底封死了辽军往易州攻击的可能。

    此后,随着滦州战事焦灼,幽州五州尽失,辽国意图从紫荆关打开伐宋的路,找回面子,数次增兵,紫荆关前辽军一度达到了五十万人,英国公则调集涿州军,部分幽州军,即幽州西部任二那一路五万军队,再就是一部分五州驻军,易州厢军,与耶律洪基展开大战。

    为了安朝堂之心,英国公安排四路快马蓝旗,赶赴京都报捷

    ……

    年底,京都汴梁城,北地战事不断,汴梁还是一幅盛世繁华。

    这一日,城门跑进一匹战马,马上骑士风尘仆仆,冲过天街。

    “燕云捷报,将军张凯收复涿州!”

    “我们打赢了?涿州收回来了,听说这张凯是英国公子侄,自幼养在英国公府里的,被英国公调教出来的,果然名不虚传。”京城百姓议论纷纷。

    一个时辰后,又有快马蓝旗冲过天街。

    “燕云捷报,将军杨松收复幽州!”

    “这杨松是什么人?哪个将门府中的?”

    “不知道啊!兴许是战阵提拔的将军吧!只是这功劳可是大了,不知道官家会怎么赏赐?”百姓议论纷纷,纷纷猜测这杨松是何许人也,京中就没听过这个名字。

    “燕云捷报,将军杨斌收复顺州,檀州!”

    “燕云捷报,宁远侯并将军杨松收复蓟州,与辽军援兵四十万大战于滦州!”

    “燕云捷报,英国公并将军张凯驱逐辽军与紫荆关,与辽军援兵五十万大战于紫荆关前!”

    每一个时辰一报,又连续两次报捷快马直接把汴京的气氛冲上来高潮,百姓兴高采烈,不少衙门,官员府邸燃起了烟花爆竹,整个京城就像开了锅一样。

    金銮殿上,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仁宗皇帝笑呵呵的坐在金銮殿上,笑呵呵的看着殿下群臣议论纷纷。

    英国公早有密报,也和仁宗皇帝秉明了计划的今5天报捷,这鼓舞士气民心之事仁宗皇帝自无不可。况且几个少年将军功劳不小了,也该和文武大臣商讨封赏之事了。

    “捷报一日五传,想来燕云的战事诸位也都知道了,给这几个小家伙的封赏,朝廷也该给个章程了,韩相,中书省有什么意见?”

    实先收到英国公密报,仁宗皇帝早已和韩大相公有过商议,原本是想着给几人封伯爵,只是现在随着战事进展,几个少年将军领兵数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公,宁远侯等老将,并且年轻人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治理地方的能力,允文允武,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张凯也就罢了,毕竟是英国公子侄,这杨家兄弟没有亲族,朝中毫无羁绊,还没有成亲,封赏低了显然就不合适了。

    “启禀陛下,我大宋封爵不易,据众将军功,臣等商议,拟与杨斌、杨松等人伯爵爵位。英国公,宁远侯、张义、张凯、则赏田产财务即可。”

    “呵呵,大相公还是小气了,这是燕云五州甚至六州之地啊,太宗曾有言,复燕云这可封王,只是给伯爵有些拿不出手了,这样,不用管英国公那个老货,他当寡人刻薄寡吗?哪来的担心他张家功高不赏,他要给张凯这孩子继承国公爵位是他的事,朕封赏功臣是朕的事,莫要理他。”众大臣皆拜下,大呼。

    “陛下圣明!”

    “传朕旨意,英国公侄张凯,少年英才,不畏艰辛,克复涿州,招兵安民携大军助英国公战辽军紫荆关前,封武威候,如日后承国公,则可以一子袭爵;将军杨松,杨斌少年英才,屡出良策,连复幽州,顺州,檀州,助宁远侯收复蓟州,战辽军于滦州,封武英候,武烈候,助宁远侯处理军务,宁远侯大军劳顿,克复蓟州,荫一子为子爵,其它众将战后皆有封赏,着令中书省选派北地官吏,处理北地事务,各地官吏定时进京考核。”

    一众大臣都称赞陛下圣明,仁宗皇帝笑呵呵的退了朝,回了内宫。

    这一年就在燕云的战火中悄悄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