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宅!
陈权和萧汉一看见朱雄归来,便激动地上前来迎接。“ 主上,您先行歇息吧。”
朱雄温言对徐妙锦说道。徐妙锦理解丈夫有要事处理,并未干扰,带着侍女们回内室而去。
走进宅内,朱雄问道:“上午的情况如何?”
陈权立即回答道:“启禀将军,今日我们两个去了四地考察,外城两家、内城两家。城内的两家酒楼标价都在八千金币连带地契,而外城两家则开价五千,但我们并未立刻成交,而是表示会回来看看再说。”
“酒楼的位置如何,生意怎么样?”
朱雄继续询问。
陈权解释说:“地点还行,进出频繁,不过这几个观察下去发现生意并不景气。”
朱雄正需要生意欠佳的地方,以便利用悦来美酒吸引顾客。对于他的酒方,朱雄极有信心它优于这个时代的基本蒸馏工艺。
“林老预计何时到?”
他又问道。
陈权回道:“大约两天内。”
“那就先让那些酒楼空两天,等林老到时再转交给他购买,他比我们熟悉这些。”
朱雄微笑道。生意方面,朱雄实非高手,看好地方就行,后续全权委托给林老这类专家处理,以免被精于算计的商贾剥削。
“遵命。”
陈权立即应允。
“好了,带上几十名亲卫,陪我往东宫走一趟。”
说完,朱雄转身又准备出门。
“将军,太子不是才去皇宫见驾吗?为何又要前往东宫?”
陈权疑惑地问道。
朱雄淡淡笑道:“在皇宫是皇帝有旨意,东宫则可能是太子另有要事。”
他并未详细解释。
魏公府内,
“你们俩恢复得怎么样?”
徐辉祖走进弟弟疗伤的卧室询问。
“大哥,那个人手段太残酷了。”
徐膺绪满脸愤怒地说着,显然是因不久前遭受的伤害而生气。
“如果不是念及小妹之情,我可不会这般客气。”
徐增寿气恼地回应。“你们咎由自取。”
“而且,若非朱雄手下留情,你们面临的恐怕不只于此。”
徐辉祖沉稳地道,“这是对你们的教训,今后切勿再与朱雄有任何冲突。”
“大哥,圣上有何召见你?”
徐膺绪疑惑询问。
“皇上已经过问了小妹的婚事,并令礼部为小妹与朱雄订立婚期。”
徐辉祖补充说明。“这个小子真是好运道,能得皇上如此重视。”
徐膺绪面带愠色道。“此外,皇上看重我们的外甥,甚至亲口赐予他名字。”
徐辉祖又接着道。
“皇上亲自赐名!”
徐膺绪惊异地对视,内心充满震惊。“‘朱文贤’便是皇上的赐名。”
徐辉祖声音沉郁,意味深长地说。“朱文贤?这……这不是东宫太子之孙子辈的名字吗?”
兄弟二人瞬间明白了过来,徐增寿表情亦为之改变。
“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皇上对朱雄的关注和期望超越我们的想象。日后他会竭力栽培,且今天在议政殿内,太子亲口表明江都郡主将会下嫁予朱雄。”
徐辉祖严肃地质问,“这有何种寓意,你们想过没有?”
“江都郡主乃太子长女,尊贵无比。与朱雄匹配,自然意味着正妻之位。”
徐辉祖话音低沉地分析,徐膺绪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如今知道心疼小妹了吗?先前何时关心过?”
徐辉祖怒斥一句后,又补道,“朱雄待小妹深情厚意,甚至拒绝了太子的联姻,因此小妹的正妻地位永不动摇。”
“然而太子曾承诺,若是朱雄未来对国家立下大功,仍然可能迎娶江都郡主。”
“现在,你们还认为朱雄无法匹配我们的小妹,是朱雄攀附我们徐氏?”
“考虑到小妹的情分,朱雄的表现并不过分,希望你们明理些。再触怒朱雄,我也会顾及不了你们的后果。”
最后,他留给弟弟们的是严肃的告诫和深邃的目光。
说完此话,徐辉祖没有继续多说,径直离去。
但面对这个消息,徐膺绪和徐增寿二人仿佛傻了一般,呆若木鸡。天子亲赐之名、太子亲点的婚事,这对他们是何等巨大震撼,彻底粉碎了心中认定朱雄是攀附的想法。
在东宫内,朱标从宫里忙公务归来,犹如一个小朝廷执政,处理着诸多政务,麾下的东宫团队史无前例的强大。所有送到东宫的重要政事,他都会审慎裁决,认为重大者才会提交当今帝君朱元璋,余下琐碎之事,则全部放手让朱标决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并未有任何反对——在后世有人评价,如果朱标即位,他甚至会支持并鼓动这种行为,流露出父亲对孩子深厚的爱。
“启禀殿下。”
殿门之外传来禁军的声音。
“北平军指挥使朱雄前来拜见。”
守在宫内的太监应答,声音回荡大殿。
朱雄搁下手中的奏折,浅笑着道:“宣旨。”
“太子传命而来。”
“准朱雄入殿见驾。”
宫廷中立即通报传话。
他身穿华丽的黑色灰袍,疾步踏入东宫大殿。来到殿下前,“草民朱雄,拜见殿下。”
他谦卑地向朱标深深行礼。
朱标示意:“坐下吧。”
他打量了一眼朱雄,让其坐在自己左手边的主要位置。“谢恩殿下。”
朱雄礼貌答道,准备接受接下的会谈。
朱雄向朱标致意后直接坐下,对于这位太子,他的态度不像对待明太祖那样拘谨,而是非常随和自在。
“你知道为什么我召你来吗?”
朱标笑着问道。
“这个,微臣不清楚。”
朱雄坦诚摇摇头。
“这关乎北部边境的军事布置。”
朱标毫不拖泥带水地说明。
“陛下是想要听取臣关于北方军队调整的建议吗?”
朱雄思考片刻后迅速把握关键。
“朱卿,你的洞察力实在不错。”
朱标当即称赞,“因为你的出色作战成果,消灭了北元朝廷,足以在接下来至少五年,甚至十年内保障平安王府的北部疆土无忧,十万人马在那里确实显得过多。”
“我自然希望将兵力更有效地用于边防稳固。”
朱标的意图明显。
闻言,朱雄陷入了思索。这个问题确实微妙,需要小心回答以避免得罪任何可能牵涉到的人物,比如远在京都的燕王朱棣,他目前掌握最多兵力。
“这件事还是要根据北疆的实际情况考虑,特别是北元的动态来决策。”
朱雄回应道,小心翼翼地绕开了直接表态。
此刻,外面传来通报:“左军都督李景隆求见。”
“李景隆?”
听到这个名字,朱雄心底忍不住一笑。就像明战神朱祁镇般广为人知,他的故事流传千古。
明成祖朱棣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军师的智慧,还在于他下面许多将领无能又不被重用,像李景隆,战功寥寥,屡战屡败,却被朱允炆委以重任,在极度的信任中最后投靠了朱棣,这样的历史奇人实属令人惋惜。
“让他进来。”
朱标抬眼看去,下令严厉。
一位年纪和朱棣相当的官员捧着一封奏折,匆匆步入殿内。
“微臣李景隆,参见太子殿下。”
李景隆躬身行礼,然后站起。
“免礼。”
朱标回应,眼睛注视着李景隆,“报告太子,北方的消息刚刚送来,你可以过目一下。”
太监接过奏折,递交给朱标。朱标翻开一看,面露欣喜。
“这是上天庇佑大明的时刻。”
他大声笑道。
然后他竟把奏折递给朱雄,“朱雄,你看一下这份报告。
接过奏折,朱雄打开阅读,但对面的奏报内容并未让他惊讶。他抬起头来。
“殿下,”
朱雄启口,“北元已是一片混乱。”
“现今,元朝分为三个阵营,争夺皇位大权:分别是鞑靼、瓦剌与兀良哈,他们分割了原来广袤的领土。”
他继续阐述。
“这三个势力已经展开冲突。”
局势愈发严峻。
“长久来说,北疆将至少有十年和平。”
接着,李景隆补充。
“现在你应该明白,你在保卫大明的过程中立下了多么卓着的功劳了吧?”
朱标哈哈大笑道。
“如果不是你的英勇举动,彻底解决了北元问题,怎会出现现在的乱象。”
他再次强调。
李景隆疑惑的目光转向朱雄,显然,他对于朱雄的赫赫战功充满好奇:“这位莫非就是人所共知的战神——朱雄,传说中的朱雄大人吗?”
“战神的名号,朱某实在不敢当,这是曹国公您太过赞誉了。”
朱雄谦虚地回复。
朱将军的谦逊之情实在让人钦佩,您的威名举世皆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像您这般英勇的人物,李某也是极为景仰的。 李景隆笑眯眯地看着朱雄,虽位居国公并担任都督,但他毫不自傲,反而是极其圆滑。
大人过奖了, 朱雄笑着回应。这一刻,朱雄明了李景隆为何能在未来靖难之时左右逢源,深受两派倚重。凭着他的圆润手段,堪称典范。
好了,爱卿既然没事就先行离开吧。
本王还有事务与朱卿商议。 朱标淡淡开口,语意明确无误,彰显着太子储君的威仪。
臣告退。 李景隆恭敬行礼,逐渐退出,眼神在朱雄身上停留,充满了好奇。 蒙古已然内乱,据三方势力纷争可见,北疆十年无忧应无虞了。
照你的看法,我应该将北平驻军安排在何处,朱卿?”
朱标微笑,目光再次转向朱雄,显然带有考量的味道,显示他对削减北平军已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