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章 谢锐要搞供销社

    “宾悦来”饭馆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如家客栈”也迎来了三波远道而来的客人。

    两户从三江市区前来自驾游的家庭,以及一对年轻情侣。

    他们见“如家客栈”的房间不错,费用又不高,遂决定在这里住一个晚上。

    招待客人,自有一群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悉心服务。而这一切,无需谢锐分心半刻,他在忙着自己的工作。

    他准备在坎下楼开一间供销社。

    建一个供销社,图纸设计太简单了,直接照抄1979年源县供销社的模样。

    谢锐的记忆力惊人,很快就将图纸给默写出来。

    刚完成的图纸上,供销社的模样渐渐成型,既保留了原有的时代风貌,又巧妙地融入现代元素。

    接下来就是选址,谢锐将供销社开在“宾悦来”旁边,柜子和货架早已经委托村里的木匠打造。

    只要有了货物,供销社便可以正式开张了。

    货物可以从1979年那边进货,也可以在网上批发一些复古的产品。

    反正,谢锐下定决心要在坎下楼开一间供销社。

    这计划他只告诉过王园弟。

    王园弟根据他的设想,完善了几个地方。比如供销社只卖可以长时间储存的货物;为了提高效率,供销社采用自选商品、扫码付款的交易模式。

    供销社的房子靠近内圈,面积不小,大概有200平米。

    房子早已经改造完成,只剩下精装修。

    这天,装修师傅开始动工,他们闹腾的动静比较大,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围观。

    本地人、游客、包括一些工作人员,众人都在议论纷纷。

    “谢锐又在折腾了,客栈刚有客人入住,他又开始搞新鲜的事物。”

    “又得花不少钱。”

    “起码得几万才行吧!”

    “这孩子,好好地弄饭馆和客栈,先回了本不好吗?怎么又弄上这个了。”

    “瞎折腾,以后他就知道后悔莫及。”

    “在城里教书不好吗?搞什么农家乐,我看,他已经亏了不少钱吧。”

    “可不是吗?教书多好,铁饭碗,国家发工资,旱涝保收,还有退休金。”

    坎下楼游客多了,附近的村民也不时来这里看看。农村的老人就是闲得没事干,喜欢坐在大门口石板上闲聊。

    他们茶余饭后多了一件事,就是看着谢锐搞农家乐,平时没什么新鲜事好说,倒还安静。

    谢锐这次一折腾,他们又有话题讨论了。

    老人们围在一起,都在猜测谢锐准备搞什么。

    谢锐是不会理会旁人如何说三道四的,他按照计划,完成了供销社房子的装修。

    那边的柜子和货架也已经到了。

    将柜子和货架搬进房间摆放好,供销社的雏形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他这是要在这里卖货!”

    “看样子像是以前供销社的样式,如今小卖部、士多店那么多,他能搞起来吗?”

    “我们这里山沟沟,来的人不多,他肯定做不起来的。”

    “他就使劲折腾吧。”

    “早晚他的钱就会花光了。”

    “在坎下楼搞民宿和饭馆我就不看好,现在又搞个供销社,更加令人不解。”

    村里的老人议论开了,说的都是一些令人丧气的话语。

    谢锐也不管那么多,去停车场接到刚买回来的几个大冰柜,也安放在了这间屋子里。

    傍晚时,刘为民和黄大刚也来了。

    刘为民回来良洞后,还是第一次公开出现在村民面前。他二十多岁参军离开家乡,也还认得一些乡亲,自然要跟他们相认一番。

    “二毛,原来是你呀?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果真是二毛,以前坎下楼最调皮的小子。”

    “二毛,你当时去参军,数十年杳无音信,以为你回不来了呢。”

    刘为民堂堂一名少将,非但未因旁人戏谑的“二毛”之称而动怒,反倒是心头漾起一抹难以言喻的温馨与亲近。

    这些老人,有些是长安居的,有些是坎下楼的,也有开昌楼的,他们聚在一起,一些人从模糊的记忆里,认出了刘为民。

    岁月虽在他们的面庞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抹不去那份源自心底的纯真与热忱。

    他们年龄大多与刘为民相仿,童年时也是一起长大的。

    大家回忆起童年时光,随着话题的深入,一幕幕童年的场景仿佛鲜活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他们谈论着夏日里追逐嬉戏的稻田,冬日里围炉夜话的温馨;分享着那些简单却充满乐趣的游戏,以及那些年少轻狂的梦想与誓言。

    “二毛,你这次回来,不离开了吧?”刘汉康问出了大伙想说的话。

    刘为民声势铿锵道:“落叶归根,我往后就住在坎下楼了,小谢已将这里修缮一新,住着很舒服。”

    “以前坎下楼的人都搬到新村了,你要回来,可以叫队长划块地,建一栋小别墅住着不更好?”

    “诚然如此,往昔地主这些雕梁画栋的老宅,怎及洋气别墅的温馨惬意。”

    “小谢的民宿,只怕快办不下去了,到时还得重新建房子。”

    刘为民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缓缓道出他的见解:“其实,小谢修缮坎下楼,搞了这个农家乐,他做得非常不错。我观此事,实为良洞村委即将迎来一场剧变。往后啊,乡亲们也会因此受益呢!”

    这些村民岂能想到旅游产业,会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各种辐射性的效益?

    他们只知道谢锐在此花了不少钱,回本遥遥无期。

    谢锐见刘为民与乡亲们相认,提出置办几桌酒席,大家好好庆贺一番,结果被刘为民给婉拒了。

    他说出的理由容不得谢锐反驳,农家乐如今亏本运营,还没有盈利,往后还需要不少资金的。

    办酒席,也得由他出钱操办。

    最后,刘为民决定明天晚上,在“宾悦来”置办五桌酒席,宴请刘村60岁以上的乡亲们。

    谢锐看到刘为民处事风格,像极了另一时空的六叔刘松勤,心里暗忖,要回去1979年了。

    晚上,在私密小房间里,他已经将要携带的物品都包裹好。

    这次回去1979年,谢锐要带的东西也不少。

    主要是一些年货和布匹,以及适合一些年前出售的商品。

    “先回去,那边就要过年了。”

    钟离秋的父亲动手术,她去羊城陪护,要分开一段时间,还得带一些学习资料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