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闻所未闻

    赢烈率领大军班师回庐江郡后,未作片刻歇息,便召集大臣于王府商议政务。

    大厅内气氛严肃,大臣们分列两侧,目光皆投向坐在王座上的赢烈。

    赢烈神色凝重,目光炯炯,沉声道:“诸位,此次出征楚国,虽获胜利,但也让本王深刻意识到,现行之制度,或已难以适应如今之局势。本王近日思来想去,欲推行三省六部制,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大臣们听闻,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率先发言。

    荀彧站了出来,拱手道:“主公,老臣斗胆一问,这三省六部制究竟为何?臣等闻所未闻啊。”

    赢烈微微点头,耐心解释道:“三省者,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则负责执行诏令。六部则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司其职,分管不同政务。”

    刘晔面露担忧之色,说道:“主公,此制从未在秦国施行,贸然推行,恐生乱子啊。”

    赢烈目光坚定,说道:“正因从未施行,才需勇于尝试。若一味因循守旧,秦国如何能强大?如何能应对日益复杂之局势?”

    糜竺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高瞻远瞩,臣以为此制若能推行得当,确能为秦国带来新气象。但推行过程中,想必会遇到诸多阻力,还需主公下定决心,果断行事。”

    赢烈站起身来,双手背后,朗声道:“本王心意已决,定要推行三省六部制。但在推行之前,需诸位共同商讨细节,制定完备之方案。务必使此制能顺利施行,造福秦国百姓。”

    荀彧率先说道:“主公,若要推行三省六部制,首要之务便是确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清晰界定,避免职能交叉与模糊,以防推诿扯皮之事发生。”

    刘晔接着道:“然人员调配亦是关键。新制推行,需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熟悉政务之人担任要职,方能确保制度顺利运转。”

    糜竺则道:“还有,原有制度下的官员如何安置,亦需妥善处理,以免人心浮动,生出事端。”

    赢烈听着众人的发言,频频点头,说道:“诸卿所言皆在理。那依诸位之见,这选拔人才当以何标准为要?”

    众人陷入沉思,片刻后,荀彧道:“依臣之见,当以才能、品德、经验三者并重。通过严格的考核与审查,选拔出真正能为新制效力之人。”

    刘晔补充道:“且可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官员的行为和政绩进行监察,以防徇私舞弊。”

    赢烈微微颔首,而后说道:“诸卿所言虽善,但本王以为,如此选才之法,范围终究有限。本王欲设立科举之制,面向天下广纳贤才,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为国效力,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大臣们再次陷入沉思。

    糜竺率先开口道:“主公,科举之制闻所未闻,若要推行,恐阻力重重。”

    荀彧却道:“主公,若科举之制能行得通,当可为国家选拔出更多优秀人才,实乃兴国之良策。只是具体该如何施行,还需从长计议。”

    刘晔也道:“不错,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评判标准等都需仔细斟酌,务必做到公平公正。”

    赢烈微微点头,说道:“诸卿所虑甚是。本王以为,科举考试可分为文试与武试。文试考查经史子集、治国方略、诗词文章;武试则考骑射、兵法、武艺。”

    荀彧拱手道:“主公,文试可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于各县举行,选拔优秀者参加会试;会试于郡府举行,选其中佼佼者参加殿试。殿试由主公亲自主持,确定最终名次。”

    刘晔接着道:“至于武试,亦可仿此文试之法,分级选拔。且为保公平,可对考生身份严格审查,防止作弊。”

    糜竺说道:“考试内容当定期更新,与时俱进,以应时事之需。且为使更多人才有机会参考,可规定一定的参考年龄范围。”

    赢烈沉思片刻,说道:“乡试每年举行一次,会试于乡试次年举行,殿试则在会试结束后不久举行。对于通过考试者,依其才能授予相应官职。”

    荀彧又道:“为鼓励学子积极应考,对于成绩优异者,当给予丰厚赏赐,如田产、财物等。”

    刘晔补充道:“还需设立专门的学馆,供学子备考,聘请名师讲学。”

    赢烈朗声道:“善!就依诸卿所言,尽快拟定详细章程,待准备妥当,便昭告天下,推行科举之制。”

    周瑜站出来说道:“主公,那这科举的录取名额该如何定夺?若是过多,恐怕官职空缺不足;若是过少,又恐寒了天下学子之心。”

    赢烈看向众人,问道:“诸卿对此有何看法?”

    荀彧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可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以及朝廷所需官员的数量来定。初期不妨名额稍多,以吸引更多人才,待制度成熟,再做调整。”

    刘晔说道:“臣以为,还需考虑各地人才的分布情况,不可厚此薄彼。比如某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人才相对较少,在录取时当有所倾斜。”

    糜竺紧接着说:“不错,还应考虑不同科目的难易程度,平衡各科目的录取比例。而且,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但在其他方面稍有不足的考生,是否可以给予一定的特招名额?”

    赢烈点头道:“有理,此事还需细细斟酌。”

    荀彧说道:“主公,臣以为,这科举之制虽好,但也不能完全摒弃以往的举荐制度。毕竟有些隐士高人,未必愿意参加科举。”

    赢烈回应道:“文若,所言不无道理,可将举荐作为补充之法,但也需严格审查,以防滥竽充数。”

    荀彧说道:“主公,那对于学馆的管理也需有明确章程,比如学馆的师资选拔、教学内容的规范等。”

    糜竺也开口道:“此外,考试的监督机制也需完善,防止考官与考生勾结舞弊。”

    荀彧这时说道:“主公,微臣觉得对于科举考生的户籍管理也当重视,以防有人冒籍应考,破坏公平。”

    众人纷纷领命,着手制定科举制度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