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章 汉江浮桥

    在汉江之滨中心城区,建有三座气势恢宏,漂亮坚固的大桥,提升了城市品位,是汉江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

    但在汉江下游30公里处有一个孤村,这个村庄不是太大,只有300多户人家,1100人口。下游距离孤村有50公里。上游距离汉江之滨城市30公里。

    孤村每年春耕夏种秋收很成问题,因为他们这里没有一座桥。

    先前时候,汉江河里自然形成一个隆起的拱坝沙坎,每年11月至来年的5月份,由于汉江来水锐减,拱坝自然裸露人们可以正常在沙滩上行走过车。

    但每年的五月中旬至十月上旬,汉江河水受降雨影响,造成洪水频发,淹没了拱坝沙坎。当时的拱坝沙坎相对平坦,人们用小船摆渡,一些男人可以直接在淹膝盖的水中行走通行。

    近年,汉江河兴起一股淘金热浪潮,把整个汉江河沙里翻来倒去,抄了个乱七八糟,原来拱坝河堤不复存在,出现坑洼不平,今年这里是坑,明年那里就成了一个小湖泊。汉江河南北两岸无法通行。

    孤村住户在南岸,土地庄稼七八百亩土地又在北岸。不时有人落水溺亡的现象。

    最近七年时间里,已经出现溺亡21例,大部分是儿童和妇女。

    每年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汉江河溺亡,孤村的三户人家便合计着在这里建一座桥,没有桥总归是个问题,但这里要搭一座桥,汉江河最宽的地方有500米之遥,最窄的地方也有150多米。如此大跨度的地方,加上汉江夏季洪水汹涌的时候,将两岸河堤都能淹没,要修一座桥谈何容易。

    孤村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建议建一座简易的大桥。但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来勘察,认为这里没有建桥必要,这里河面狭窄水流湍急,建一座桥耗资太大,这里对岸仅有一个村庄1100人,对岸的土地面积也只有七八百亩。这样劳民伤财,为一个村专建一座桥,显然没有经济价值。

    无奈本村的三户人家,眼看每年都有两三人因为渡河和收割庄稼而死亡,很是不甘心。孤村三户人家在村子里算经济条件好的,每户都有存款几十万元,便想搭一座浮桥。他们最早的设想是用木头搭一步行的桥,每年冬春季在木桥上行走,夏季时候依然用木船摆渡。

    但三户人家合计,只要每家出资10万元左右,便可用船搭建一座浮桥。这样夏季也可以行走。夏季洪水升高的时候,洪水洪峰来临时候,将浮桥打开,洪峰之后重建浮桥,依然可以行走。

    大家反复在此测量踏勘,认为这个方案可行。最后,这三户人家每户出资12万元便将浮桥搭建好。他们考虑到夏季洪水来临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安全的事故,于是每户再次投资1万元,建立了拦索,就是用铁链将浮桥串联起来,为了防止水的冲力对桥损坏,还专门做了两个拉绳,将浮桥进一步的加固和稳定,确保行人的安全。

    浮桥建起以后,这三户人家商定,每户经营一年,行人每人五毛钱(含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和人力车同行,每人一车一块钱。

    这样算下来,每月也就能收入五六千元,两三人的工钱而已。并没有太大的收入,这三户人家主要考虑:一是收庄稼安全平稳。二是汉江河北岸就是集镇,之前因为没有浮桥,过渡极不安全,所以极少有人去集镇这样,有了浮桥,大家可以经常到到集镇去游玩,开阔视野,也可以把农副产品拿到集镇售卖。

    第一年浮桥经营并不顺利,许多村里不服气小伙认为:搭个浮船还要收五毛到一块钱,便强行冲关,其中有一妇女在冲关的时候,不注意跌落水中,虽然没有造成溺亡事故,但这一件事情给建浮桥住户一个提示:一旦冲关,浮桥没有安全保险措施,一旦出现溺亡事故,一座桥赔一个人性命还不够抵挡。

    第二年另一家经营的时候,便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外村雇了一位彪形大汉,一是专岗管理安全和落水的救护工作。二是防止人员冲卡,防止有个别村民不守规矩。逃避5毛至一块钱的过路费。

    雇佣的这个人,一直在汉江河边生长,有极好的水性,身体健康,前些年,由于外出搞传销活动,判刑入狱回来,正巧把这户人家请去看护浮桥收费。

    第二年的时候,经营很是顺利:一是大家形成习惯,知道过桥要收五毛钱到一块钱的过路费,二是大家都认为办了一件好事,使村民出行事利快捷,而且再也没有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到第三年的时候,另一户人家依然遵循这个原则,同时聘请这位彪形大汉,曾经传销有前科的人员 ,作为守浮桥的治安人员。

    这一年乡上人员开现场会要过桥,而过桥费票是打印的票,没有公章和税务章不能报销,20个人10元钱的事争执起来,乡上要求限期拆除这座浮桥。

    这让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大家过路都要交5毛钱的过路费,乡上人员为了20个人十块钱过路费非要去报账,然后要求拆除浮桥。

    乡上决定不能违抗,必须要拆除。最后这三户人家联合发了一个公告,把浮桥拆除一个口子,并没有营业。

    事不凑巧,三天以后发生一起溺水事故,这三户人家和被雇的那位安全员,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一去没有回来。

    一个月后发出公告,将孤村三户建浮桥人家和雇佣安全员定性为恶势力团伙。

    老百姓想不明白了,建浮桥收费怎么就成了恶势力了。水利部门明确,在汉江河上建浮桥,必须审批并论证设计。

    老段的姑姑家就在孤村,已经80多岁。老段开车绕路 50公里去探望。

    姑姑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段,老段认为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问题,便主动提出这件事情他可以协调,人很快将放出来。

    老段可能低估了那张公告,一旦定性为恶势力组织,不能摆脱这个罪名。

    刚巧,老胡的电力公司正在给这个乡进行增容扩建工程,老段便找老胡商量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平息下来,让浮桥继续。

    乡上一听,竟然把老胡也抓了起来,老胡仅仅是商量着办这事情,仅仅与几位领导进行沟通协调,意思是把人放出来之后,浮桥继许,五毛和一块钱当地村民都也认同。

    现在,老胡成了恶势力保护伞,也成了恶势力组织。于是,老段便和有关部门交涉,有关部门认为,已经定性为恶势力组织是不能变的。最后,老段让老胡商量,共同出资搭建这座浮桥,而且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建设桥梁费用算捐赠。

    有关桥梁设计部门进行了现场勘测设计。

    老段意思是,这里居住人确实不多,只有1100多人,而对面土地只有七八百亩。为了孤村一个村建一座便桥,设计结构为钢质简易桥梁,预算下来费用为两百万元左右。

    老段决定和老胡的公司各出100万元,把这个简易浮桥交所在乡上建设,并由乡上进行管理,不收费用。

    乡上同意了这个方法,最后把老胡放了出来。老胡出来之后,原本不同意捐赠投资100多万元建桥的,他认为自己凭空被弄进去十多天时间,没有给自己任何说法。

    老段认为,人的生命最为重要。在老段的劝说下,老胡同意出资100多万元。

    老段提前和乡上协调好,把钱打到转账专户上。

    准备建桥的时候,乡上提出一个问题:按照钢结构设计桥梁,一般有效使用寿命为25年到30年之间,在30年以后开始维修和维护,这个费用怎么解决?

    老段和老胡有些为难了,我们捐赠只负责建桥,自己还不一定能活得到30年以后,现在又提出维修费用问题。

    老胡和老段已经和有关方面建立了捐助建桥的协议,而且举行了捐赠仪式,他们的钱已经打到了专户上,现在又出现这个问题,让他们无能为例,最后决定,每人多出10万元,作为维修基金,30年以后维护和维修费用。

    维修问题解决,捐赠建桥的事竟然再也没有了下文。

    去年,一场大暴雨来临时候,这个村庄又两名孩子上学和两名家长护送共四人,因洪水汹涌,木船翻倒,两名儿童和两名妇女翻入汉江河中,双双溺亡。

    老段知道这个信息之后特别难过,他们的钱已经捐出去在账户上放了一年多时间,至今桥不见踪影,依然有四人溺亡,而且是两名孩子和两名妇女。

    老段反应之后,有关专家和设计人员,再次到现场进行查勘论证,认为在汉江上建简易钢结构桥难以实施,一旦出现百年一遇洪水,给上游和下游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断然否决了这个方案。

    既然方案否决,这座桥不能建设,那么老段和老胡各自捐赠的共220万元捐赠款应该退回。

    最后两位会计和有关部门,协商退款的时候才发现,捐赠款并没有设立专户,钱不知用在了什么地方,连当时捐赠的账户都已经注销,而账户的钱去了哪里?没有下文。

    最后找到设立账户的信贷机构,发现这个信贷机构早已注销搬迁,账务交给了乡上财务所处理。乡上财务财政所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乡上已经和镇上进行了合并,机构合并以后以账务不知去向。

    经过有关方面到原来的财政所查账,几十年的账务全部封存,结果并没有这个账户的来往。也就是说,220万元的捐款账户注销,设立金融的机构撤销。乡上和镇进行了合并,合并之后的财物并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最后有关方面认定:老胡和老段属于诈捐行为,他们并没有把钱真捐出来,只是举行了一个仪式而已。

    捐赠220万元善款不明不白没了,还认定为诈捐。

    老段很不解:自己的善举没有得到认可,还落得一身不是和闲话。

    这个时候,老胡的公司出了问题,因为地方电力公司的一些亲戚朋友和哥们兄弟,老胡公司供养不起这些人,便纷纷退出。由于这些人的退出,老胡公司基本处于维持状态。老胡感觉一生的奋斗由此烟消云散。

    老段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你的公司和我的电力公司,强强联合。老段愿意让老胡控股这个公司进行经营,而自己公司又有一大批精英人才,都是他精心挑选和筛选的人才。这样大大缓解了老胡公司的经营状态。

    老段为两个公司重组这件事情努力,使老胡电力建设公司重新焕发生机。老胡决定从地方电力公司搬出来,入住老段电力安装公司 。

    从此,老胡直起腰来,堂堂正正干事业。

    但老段在捐赠孤村建桥问题上,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狼狈不堪。

    许多同行认为老段是多管闲事,瞎操心,最后还落了一身骚气。

    老段感到既委屈又无奈,他决定寻求法律援助。在律师的帮助下,他们开始搜集证据,希望能够找回失去的款项,并证明自己的清白。与此同时,老段和老胡也决定公开事件的真相,引起社会的关注。

    随着事件的发酵,媒体开始介入报道。公众对他们的遭遇表示愤慨,纷纷声援老段和老胡。舆论的压力迫使有关部门重新展开调查,最终查明了资金的去向。

    经历了这场风波后,老段和老胡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复杂。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决定将这次经历化作动力,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题得到解决,老段松了一口气。突然想到段立雅救了自己,现在还在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想想,老段眼里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