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章 长孙皇后

    【纵观李世民的一生,最大的污点只怕就是渭水之盟,与之相比,只怕玄武门之变都是小事,毕竟好面子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是被迫动手,那渭水之盟就是不得不对突厥倾尽府库的权宜之计。

    李世民也用自己的本事向世人证明了,龙依然是龙,天子依旧是天子,你爹依旧是你爹。

    一时间的颓靡算不了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昔日的耻辱定当以血来还。

    这样的太宗皇帝谁能不爱呢?

    而李世民的身后同样不可或缺的拥有一位深爱的、贤良的夫人。

    长孙氏出生于一个将门之后,其父亲长孙晟也是一名当世名将,突厥之内,对长孙晟非常敬畏,听闻他的弓声,认为是霹雳,见到他骑马,认为是闪电。

    因此,长孙晟家得到霹雳堂的称呼。

    长孙皇后是长孙晟的幼女,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婚事,长孙家族非常上心。

    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唐国公李渊睿智大气的妻子窦氏。

    窦氏年幼时曾劝说舅父周武帝宇文邕为了北周大局优待突厥皇后。

    长孙炽认为窦氏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氏与唐国公家结下姻亲。

    可是好景不长,隋大业五年,长孙晟突然病逝,父亲的死亡对年幼的长孙兄妹造成极大的悲伤。

    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原配之子长孙安业就立即摆出了一副新任家主的架势,父亲尸骨未寒,竟然还要将其赶走。

    走投无路的兄妹俩和其母亲窦氏没办法,只能去长孙氏的舅舅家,这一年小长孙氏年仅8岁,而胞兄长孙无忌也不过15岁的年纪,兄妹俩还没从父亲离世的悲伤中走出来,就被迫跟着母亲离开了将军府。

    幸运的是,高氏的出身不简单,她出身于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的渤海高氏,是北齐宗室大臣清河王高岳的孙女,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女,在被继子赶出将军府之后,她便带着一双儿女投奔了自己的兄长高士廉,长孙氏的舅父高士廉对待妹妹及其一双儿女非常优厚。

    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少时好友,高士廉见李世民非常人可比,又知晓长孙氏幼年时的婚约,便在长孙氏父丧期满后,就开始促成此事,将长孙氏许配给他。

    幼年丧父、寄人篱下,种种惨痛的经历,对于初识人事的小长孙氏来说,已足以令她饱尝人世冷暖,长孙小姐跟随母亲一直生活在舅舅家中过了多年寄人篱下的日子,直到她十三岁那年,高士廉为外甥女操持了她的终身大事——嫁给唐国公李渊次子、十五岁的李世民为妻。

    这个时候也没人想到,这一对小夫妻未来会有怎样的大成就。

    自幼就被自己真正的娘家抛弃,从舅舅家出嫁、“归宁”的目的地也是舅舅家,这对长孙氏来说是人生一场不幸,更何况长孙安业直到妹妹出嫁,都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悔过之意,根本不在乎她在夫家的颜面。

    这意味着,婚后的长孙氏身后根本就没有娘家可以依靠,更不幸的是,唯一的依靠舅舅高士廉又在她大婚后不久,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到了遥远的南越交趾郡朱鸢县做主簿。

    要说高士廉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临行之前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不能远行,果断将妻子鲜于氏留下来照顾母亲;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干脆把大宅子卖掉,给妹妹买了套小居所,又将卖房子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则孤身一人上路。

    这也难怪若干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仍然对这位妻舅的恩情念念不忘,将自己的女儿东阳公主嫁做了高家的儿媳。

    不过就是不知道在大唐建立之后,那位同父异母的长孙安业有没有过后悔......

    大唐建立之后,长孙氏也为李世民生下了长子李承乾,本以为就可以这样安稳的过完一生,没想到自己的丈夫是个不安分的主。

    毕竟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而言,对方都是值得自己忌惮的人。

    长安城内的达官贵族、乃至李渊的后宫诸妃都被占据储君之位的李建成轻松笼络了下来,众人联合到一起,共同打压李世民这个挡在他们未来富贵人生路上的拦路石,怕是没人想到,这储君之位可比皇位的风险还大了,无论是谁都很容易从上面栽下来.......

    与之相比李世民就凄凉多了,身边只有陪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部将幕僚,根本没机会为自己笼络什么权贵,就连李渊的宠妃张氏、尹氏,都被自己得罪了,风光无限的背后,是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对于丈夫面临的尴尬局面,秦王妃长孙氏都看在了眼里,她非常清楚,无论是李世民本人,还是秦王府内的家将文人,都无法化解这场不可避免的麻烦,她深知能担负这个责任的人只有自己这个王妃了,为了替丈夫挽回局面,使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长孙氏是竭心尽力地孝顺高祖李渊、恭敬后宫诸嫔妃,尽力弥缝李世民在家族方面的关系。

    直到后来,玄武门之变发生。

    在这场政变中,长孙氏一直陪伴在李世民左右,不仅亲自慰劳士兵,更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甚至政变发生的时候,长孙氏就在李世民身边,亲眼目睹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亡。

    这也同时表明了李世民的内心,倘若成功就与长孙氏共享胜利的果实;倘若失败,要么带着长孙氏逃亡,要么共死,绝不让没有依靠的妻子成为别人的报复工具。

    幸运的是,一场残酷的骨肉相残过后,李世民与长孙氏夫妇二人成为了最终赢家。

    当月李世民就被立为皇太子,并取得了“庶政皆断决”的权力,两个月后,高祖李渊就宣布“禅位”,二十八岁的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长孙氏的身份,自然也随着丈夫身份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年她只有二十五岁,与李世民成为夫妻十二载,历经一路坎坷与磨难,最终戴上了皇后桂冠。

    身份的转变,让长孙氏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摆在她面前的不再是一个秦王府,而是整个天下,她没有因为身份尊荣而骄纵自己,她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带来莫大的影响,至此反而比以往更加谨言慎行。】

    大秦-始皇。

    “女人,又是女人,怎么他们都能有个真心相爱,又善良贤惠的皇后,跟他们一比,朕好像真的是孤家寡人啊。”嬴政叹气,心中很不爽。

    扶苏这时候在旁边轻声安慰道:“父皇,你还有儿臣呢。”

    嬴政斜眼看了扶苏一眼:“唉~”

    心情更低落了。

    嬴政内心:朕就一个千古一帝在这顶着了,父亲都差不多,我娘还想杀我,皇后直接没有,儿子又是最差的,军队战力赤手空拳五五开,全副武装三七开,国内经济实力不用想肯定低,落差好大,心情不爽,等会去揍胡亥出出气吧。

    大唐-贞观。

    “观音婢,这说到你了,嘿,你快看看,快看看。”李世民拉着李承乾的手,专门给他在龙椅侧边准备一个位置,一边喊着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看到再说自己的时候,就已经主动向正殿走过来,她明白自己的丈夫是个什么德行,要是说好话,称赞自己,好面子的丈夫会对百官吹嘘。

    与其等着人来传唤,不如先过来等着,果不其然,刚到门口就见到太监来找自己,于是立马跟着进去。

    “陛下,臣妾来了。”长孙皇后向李世民行礼后便坐到另一侧皇后的位置上坐好。

    “皇后也到了,大家一起好好看看皇后的光辉时刻。”

    长孙皇后眼含泪光的看着现在的一切,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当初的一切,年少的凄凉,嫁人后的辛劳,玄武门的风波......

    大明-洪武。

    朱元璋紧紧的握着马皇后的手:“李世民有长孙氏,刘彻有卫子夫,上天没有亏待咱朱元璋,让咱能遇见咱的妹子,哈哈哈。”

    说完,情不自禁的亲了马皇后一口,马皇后瞬间脸颊通红,娇羞道:“你干嘛呢,这么多人在呢。”

    朱元璋呵呵一笑,随后看向群臣:“你们看见什么了?”

    百官你看我,我看你,一同看天花板,想想胡惟庸,想想刑场上的几万颗脑袋。

    “陛下,臣都在看视频,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您叫臣吗?”

    “陛下饶命,臣看视频竟看的入迷,耽误了陛下的召见,臣有罪,臣请陛下治罪。”

    “陛下,他说的对啊,您查查吧。”

    “我~艹~......”

    ..............

    朱元璋看着场景很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对旁边小声说道:“刚才谁喊的有罪,去查查。”

    说完依旧一脸微笑的看着众人。

    【在当上皇后的长孙氏,在不久之后就开始劝说李世民不要让自己的兄长当宰辅之职。

    涉猎文史颇深的她,深知历朝历代的外戚问题都是皇权之路上的助力,但同样亦是阻力,多少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都因把握不好这个尺度,忽上云端又坠入深渊。

    而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又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其本人也是十分有本事,李世民能坐上皇位,长孙无忌自然也是功不可没的,对于妻子的劝说,他当然不放在心上。

    眼看丈夫是不听劝的了,长孙氏转而劝说自己的哥哥,要他辞去高官厚禄,长孙无忌本来也挺生气,我是你亲哥哥,你在背地里阴我,不让我上位,这算怎么一回事,玄武门老子也出力了啊。

    可此时的长孙无忌正处在自己人生得意之时,年纪轻轻就成了吏部尚书又进封齐国公,对于妹妹的劝告当然听不进去。

    只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让长孙无忌吓出了一身冷汗:有人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他,还上书皇帝说他这个国舅爷权势太盛,恐有不轨......

    吓得长孙无忌立马清醒过来,听从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的话,兄妹俩向李世民提出辞呈,要回家养老。

    李世民一听就不乐意了,你哪怕装个病都行啊,年纪轻轻的你告诉我你要养老?

    那指定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对于自己这个大舅子的品性当然是了如指掌,还在群臣面前公开肯定了长孙无忌的才能,是坐得起高位的。

    但是长孙无忌回家一翻书,发现自己的这种例子太多了,自己绝对不想成为史书上的新例子。

    于是在兄妹俩三番五次的请求下,被迫给予长孙无忌一个地位待遇很高却没啥实权的“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职........

    虽说长孙皇后的担忧并没有就此消除殆尽,她还是觉得哥哥的地位太高,但是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除此之外,长孙皇后也对大臣多有庇护,虽然做不到像马皇后那样能保住大部分臣子,但是长孙皇后做到的也不差,不过更大的原因是,李世民不是朱元璋,没有那么嗜杀。

    底下的臣子直言相谏一般都没啥事。

    唯独有一人,独立于这一般之外。

    他就是大唐第一大喷子,魏征。

    说起魏征,前边也都说过他对李世民的重要性,天天喷李世民,最后李世民还是趁着他死才去挖墓碑泄愤,完事还要好好的弄回来,顺便打扫干净。

    可以说魏征能活到老死,长孙皇后功不可没,要不然就他这样做法,李世民有时候都忍不下去。

    有一次甚至气得李世民退朝后,咬牙切齿地直骂魏徵是个“乡巴佬”,还扬言早晚会杀掉这个老魏头。

    长孙皇后听完丈夫这番话后,竟转身回到宫中郑重其事地穿上了朝服,以大唐皇后的身份向太宗道喜他喜获一位耿直的大臣。

    这个举动不仅轻松化解了丈夫的怒气还“庇护”了魏徵,无形中也为“贞观之治”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难怪都说长孙皇后才是“贞观之治”的灵魂,她在李世民的背后,想来没少做过这样匡正丈夫过失的举动,

    史书虽未记载下来,但李世民对妻子的评价已说明一切——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大唐-贞观。

    魏征感激的看了眼长孙皇后,随后双眼之中信心大增,不断的活动着嘴唇......

    虽然动静很小,可还是被李世民发现了,心中大惊:“这老毕登又想干什么?”

    长孙皇后看着两人,内心深深的叹了口气:“唉,这俩人怎么又开始了,魏征啊魏征,有时候话少点对所有人都好啊。”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陪同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李承乾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李世民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李世民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及康复。

    贞观九年,皇太子李承乾纳妃苏氏。

    然而大喜的长孙氏和李世民在这之后却连接着悲伤,生身母亲赵国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渊的驾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对夫妻又一次沉重打击。

    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了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次年,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

    李世民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李世民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她在弥留之际,也留给了李世民三句话:

    一是,关于房玄龄的前途——“玄龄事陛下最久,一向小心谨慎,大小奇谋秘计他都有份参与,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泄露过,实在是忠心耿耿。如果不是极大之罪,陛下就一定不要亏待他”;

    二是,长孙家族与自己的丧仪——“对于我的家族,要想保全他们长久,就一定不能让他们掌握权要,给一个散官闲职就行了。至于我自己,活着无益于世,死了就更不能耗费世间资财。只须因山而葬,不起坟,不用厚重棺椁,以木器陶器陪葬即可,再举行俭朴的葬礼”;

    三是,对李世民的劝谏——“还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言,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殁于九泉,诚无所恨,亦是陛下未忘妾也”。

    长孙皇后生前,太宗虽然与她有结发深情,却仍然不免辗转于诸妃之间,似乎直到妻子彻底撒手人寰,才发觉自己失去了怎样的无价之宝,

    长孙皇后去世前,太宗的女人们先后为他孕育了二十一女十三子。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再未立后,后宫孕育的孩子也只有一个,似乎正当盛年的李世民感受男女欢爱的激情,都随着长孙氏一起逝去了——所有活着的女人,都敌不过死去的她。】

    大唐-贞观。

    “贞观十年?三十六岁?”李世民没想到自己的结发妻子竟然也没陪着自己走完一生,年仅三十六岁便离世,一时间他感觉到了朱元璋当时的心情。

    长孙皇后猛地握住李世民的手说道:“陛下,勿慌,生死有命,一切皆是定数,上天要收我,谁又能阻拦呢?”

    “不,不,观音婢,朕不要你死,朕不想你死,你死了朕怎么办,承乾怎么办,咱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李世民颤抖的声音传到了大殿四处。

    “陛下,望你好好待承乾,孩子命苦,只要你们都好好的,臣妾便不再有遗憾了。”

    魏征此刻出来说道:“陛下,娘娘不必惊扰,这视频一事本就是神迹,其上发现的东西都足以推动大唐的发展,未来,未必没有治疗娘娘气疾的方法。”

    李世民闻言。眼神瞬间一亮:“魏征说的对,一定有办法,这老魏头总算说了句人话。”

    魏征脸色一黑:“陛下,何苦如此挖苦臣,臣也是为了陛下好,为了大唐好。”

    李世民事情解决,立马恢复到原本的姿态:“好好好,以后你就霍霍朕一个人吧,别霍霍我儿子。”

    李承乾眼神一亮:呦呵,还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