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出生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孺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
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
直到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成为皇后,年幼的霍去病也水涨船高,成为外戚家族的一员。
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
刘彻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
刘彻还曾想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吴起的兵法,但霍去病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由推辞。
元朔六年,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率领八百骑兵奔袭百里擒获匈奴首领,被刘彻封为冠军侯。
此后,经过连年的征战,霍去病甚至跨越两千多里,一路打到了匈奴的祭天圣地,狼居胥山,在此地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北海。
从此“封狼居胥”一词就成为了历代武将的最高荣誉。
但是好景不长,天纵英才的霍去病,仿佛是上天派下来为大汉驱除匈奴的天选之子,在元狩六年,因为匈奴伊稚斜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
然而在准备过程中,或许是多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霍去病却因病早逝,年仅二十四岁。
对于这位冉冉升起的将星突然病逝,后世说法各有不同。
根据汉政府官方的说法是突然得了急病死亡,也有人说霍去病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取名叫去病,但是年轻的霍去病十七岁随军出征,二十一岁横扫漠北,体质怎么会差呢?在那个骑马的年代,没有很好的体质是不可能一直骑马的,更何况霍去病率领骑兵奔袭万里,总不能是坐着马车走走停停去的吧。
还有人猜测,霍去病的死可能和朝中的政治有关,霍去病是从他舅舅卫青的部队中成长起来的,漠北之战后,他在汉武帝有意的支持下,脱离了卫青的队伍,组建了一个新的军事集团。
霍去病建立的新军事集团高级成员,要么是霍去病亲自从基层提拔起来的军官,要么是匈奴的降将。这些人有一个非常统一的特征:跟当时朝廷里的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几乎都没有什么联系。
汉武帝支持霍去病建立这么一个军事集团,挑是挑不出什么毛病,其用意该懂的人都懂,帝王之道,最重平衡。
卫青虽然是霍去病的舅舅,但这个新军事集团最先威胁到的人,却正是他这个年纪越来越大的老将军。
汉武帝虽然有心扶持霍去病对抗卫青集团,奈何霍去病本人却不怎么上道。
当时大汉朝廷大致有三股势力:卫青集团、霍去病集团、李广的家族李氏集团。
我们都知道有个典故叫“李广难封”,说李广有功劳也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封赏。
对于“李广难封”的解读也有很多,但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原因,就是李广的族弟李蔡,当时正是大汉丞相。
弟弟当着丞相,哥哥当着军方领袖,也就是汉武帝心大,换成疑心病重的皇帝,估计觉都睡不着了。
霍去病崛起之后,大汉朝堂本来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卫青调李广的部队走远路迂回,结果李广竟然因迷路而失去战机。后来卫青派人请李广说明迷路的情况,他好上书汉武帝,没想到李广却羞愤自杀了。
虽然李广是自杀,但是在外人看来就是卫青逼死的,那作为弟弟的李蔡岂能不心怀怨恨。
可是情况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在李广自杀后的一年后,李蔡也“畏罪自杀。”
给出的理由更是奇葩,说李蔡侵吞先皇陵寝的一块地。
大家都心知肚明,李蔡身为丞相,文官之首,想搞什么地搞不到,非要去搞先皇陵寝的地?这种事只要不是被驴踢过脑袋都干不出这种事。
李蔡可能也是为了保全家人,只能自杀,用自己的命换取全族的命。
曾经的三大势力李、卫、霍三家,李家率先没落。
李氏家族的没落跟卫青没有直接关系,卫氏集团却收获了几乎全部的利益。最诡异的,是给李氏家族造成最后致命一击的,竟然是霍去病。
李蔡自杀之后,李氏家族的势力虽然一落千丈,还不至于一蹶不振。因为李广的儿子李敢当着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也是刘彻的侍卫长。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李敢这个人名气虽然没他爹李广大,但他能文能武,个人能力并不比李广差。
但是诡异的是,李敢曾经因为李广的死打伤过卫青,但是卫青大度,没有计较,此事被压下来一年多,可当李蔡自杀后,霍去病就得知了此事,藏了一年的事,谁告诉的霍去病,又为什么告诉霍去病?
况且就算霍去病知道李敢曾经伤过卫青,把他打一顿,或者逼着他向舅舅认罪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杀了他?
李敢当时是郎中令,位列九卿,又是汉武帝的侍卫长,杀掉他的政治意义更是可大可小。
霍去病当时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军事集团,但还远没有达到能够处死李敢的地位,他杀了李敢大概率是要面临严重后果的。
明知道杀了李敢会惹麻烦,霍去病还是选择当着汉武帝的面对李敢下杀手,只有两种可能解释的通:要么霍去病就是个没脑子的“楞头青”;要么就是杀掉李敢有更大的作用。
以霍去病的战绩来看,他明显并不是没脑子的“楞头青”,所以只有第二个可能解释的通。
李敢被霍去病射杀之后,李氏家族彻底没落,大汉朝堂上的势力只剩两个:卫青集团、霍去病集团。
这两个集团看起来是两个,其实还是一个;霍去病对舅舅卫青还是忠心的。霍去病杀了李敢之后,汉武帝之所以没有惩罚他,反而以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替他遮掩,可能真的是宠爱他。
然而更现实的情况是,李氏家族短时间内丞相李蔡被迫自杀,李敢又被霍去病射死,整个家族算是彻底完了。
没了李氏家族,当时的大汉的朝政和部队,基本上都握在卫青和霍去病的手里。如果汉武帝真追究霍去病,卫青集团直接就一家独大了。
后来,霍去病为了刘据的太子之位更稳,连续几次上书,请求刘彻封几个皇子为王,因为当时的汉朝只要封王,就必须离开京城,去地方上当王,由此只要不出意外,在外的藩王是无缘皇位的,昔日七国之乱的结局才过去几十年。
而霍去病当时在朝堂的影响力太大了,他上书的事情传出去,无数的大臣纷纷跟风,刘彻被迫将几个皇子封王送走。
可能也是因此让刘彻忌惮霍去病,后来秘密的将其处死。
这是政治阴谋论,可惜也不太能站住脚。
这一观点并没有什么证据,因为刘彻是将霍去病当亲儿子培养的,加之汉匈战争依旧存在,连蓝玉这种嚣张跋扈的人,杀人如麻的朱元璋都没在还有敌人的情况下把他杀了,更何况刘彻呢。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感染瘟疫而死。
据说在霍去病征伐匈奴的时候,匈奴为了断绝汉军的水源,将大量的死牛羊扔进河中,死牛羊的尸体滋生瘟疫,而霍去病就是因为喝了这里的喝水,感染瘟疫,在回京后不久便开始出现各种症状,不多久后便病逝。
但是这种说法同样没有证据,因为观看各大史书,都没有记载汉武年间有什么瘟疫发生。
最后一个说法就是家族遗传病。
霍去病去世之后,有一个儿子霍嬗,这个孩子的出生也充满了谜团,据说霍嬗的生母是一个宫女,在汉朝时期,私生子并不奇怪,在父亲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武帝爱屋及乌,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了霍嬗身上,并且让霍嬗继承了霍去病“冠军侯”位置。
汉武帝“泰山封禅”的时候,带着小霍嬗登顶泰山,据说当时只有汉武帝和霍嬗二人,所以关于这次的封禅,无人知道二人说了什么,可就在封禅结束后没多久,霍嬗就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病逝了。
霍嬗死后,很多人迷信地认为,祭祀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所以霍去病和霍嬗都是因为祭祀折寿而亡。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祭祀这种东西没人相信,所以更偏向于霍家有着家族的遗传病。】
大汉-武帝。
面对霍去病死因的多个观点,直接将刘彻架在了火炉上。
百官的旨意,卫青、霍去病疑惑的目光。
刘彻第一次感觉到麻烦,主要是视频别的都说的很笼统,或者说简短,独独将政治阴谋论的观点说的那么详细,很难让人不往这方面想。
刘彻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还是霍去病率先发声:“陛下,臣有幸得到陛下的垂爱,臣也相信臣陛下的为人,待到驱除匈奴后,陛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臣绝无二话。”
刘彻看着霍去病真诚的眼神,心中大定:“冠军侯都这样说了,那朕也表个态,朕这一生都不会因为什么政治阴谋谋害任何功臣,朕不需要,朕有信心让你们死心塌地的跟着朕!”
【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卫媪是否为其夫家姓存在争议)。
与其夫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
后来,卫媪与在平阳侯曹寿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卫青。
因为私生子的缘故,卫青从小生活艰苦,被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
但郑季却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而是将其当成了奴仆来驱使。
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汉景帝之女平阳公主的骑奴。
直到卫子夫被刘彻看上,卫青的见识也得到刘彻的赏识,随后摆脱了骑奴的身份。
更是再后来被刘彻封为车骑将军,率军征伐匈奴,卫青也没有辜负刘彻的厚望。
该说不说,卫青虽然出身不好,但是打仗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
第一次出征,四路大军唯有卫青获得龙城大捷。
在这之后更是连战连捷,收复河套、奇袭高阙、二出定襄、漠北大战,一场场的胜利让卫青最终不仅做到了大将军的位置,而且还迎娶了昔日的主人平阳公主。
刘彻为了表彰有功的卫青、霍去病,初置大司马为将军加官,以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以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这是西汉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开端。
元封五年,六十二岁的卫青已经变成了一个老人,冥冥之中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时,挣扎着起身,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要去皇宫面见刘彻。
家人无法劝阻,于是找来轿子,府中的仆人抬着去见刘彻。
到了皇宫门口,昔日卫青的下属见到卫青各个兴高采烈,纷纷围上去关切的询问着卫青的身体。
看到卫青要去见刘彻,纷纷上前抢过轿子,他们要亲自抬着卫青。
可见卫青昔日对待这些同袍的态度。
这些人如今都是羽林军,是刘彻的禁军。
所过之处,站岗的羽林军士兵纷纷低下头向这位伟大的统帅致敬。
而皇宫中的刘彻听闻卫青来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卫青,刚准备出门,发现自己的衣服不合适,于是连忙命人准备正装,他要用最好的姿态去迎接这位大汉最好的统帅。
此刻的刘彻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换好衣服后跑了出去。
站在宫殿的台阶上,看到被众人拥簇而来的卫青,眼中不禁有了泪水,自从卫青生病在家后,刘彻就没见过卫青。
卫青来到台阶下后,用尽了力气向刘彻跑去,但是身体不堪重负,刚跑了几步便摔倒在台阶上,刘彻看到这一幕伸出手喊道:“卫青!”
不自觉的下了几个台阶,反应过来的刘彻也没有在乎,身为皇帝,按照礼节他不能下去,只能怔怔的站在那里看着卫青。
卫青一点一点走向刘彻,刘彻再也按耐不住,此刻什么礼节,什么帝王的威严都烟消云散,连忙向卫青,君臣二人双向奔赴,等到两人相近,卫青再也支撑不住,倒了下去,刘彻一把抱住卫青。
刘彻看着年迈的卫青,昔日的回忆涌上心头,曾经那个雄姿英发的卫青,带领大军与匈奴厮杀,每一次都带给刘彻好消息。
现在却满头白发,连战马都上不去的卫青倒在自己的怀中,刘彻不禁落下了眼泪。
在回去不久后,继霍去病英年早逝后,帝国双壁之一的卫青也憾然离世。
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谥号为“烈”,取《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大汉-武帝。
刘彻说道:“看看,看看!朕绝不是无情无义之人,对待功臣,朕绝不会做狡兔死走狗烹之类的事,朕不是高祖皇帝!”
卫青等人本来还在想自己真是错怪刘彻了,没想到刘彻竟然说起了汉高祖刘邦。
孝,真是太孝了。
大秦-始皇。
“卫青、霍去病,真是绝代双骄啊,大汉的帝国双壁,名不虚传,可恨不是我大秦的将军。”嬴政对于两人十分可惜。
扶苏说道:“父皇,胡亥已经被囚禁,大秦的未来一定能改变的。”
嬴政这次没有训斥扶苏,但是心中一直在思索着如何让大秦传承下去,最起码不能像原本的历史一样,二世而亡。
大唐-贞观。
李世民可惜的说道:“若是卫、霍二人能在大唐,以大唐的实力,能给两人更大的舞台,可惜不是我大唐的将军。”
李靖等众多将军幽怨的看着李世民,我们这么多人都是摆设吗?有了我们还要惦记着别人。
大明-洪武。
朱元璋倒是很知足:“咱有徐达,汤和等人,足矣,卫青、霍去病虽然不是我大明的人,但是他们的事迹还要永远的传下去,来人,咱要给二位将军立庙。”
百官们心中庆幸:真庆幸二位先辈不在洪武朝,要不然就两人的功劳,怕是死的不能再死了,就凭霍去病上奏封王的举动,对于朱元璋而言就是死罪了。
大明-永乐。
朱棣叹息道:“朕要是有卫霍一样的将军,何苦我亲自去北征啊。”
朱高煦在一旁指着自己,小声的说道:“父皇,我啊,我啊。”
朱棣全当没听到,一边说着北征的难,一边催促朱高炽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