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22章 轻取案首(上)

    正月初十,新郑县衙张榜告示全县,今年县试已定于二月十二,在县衙开考。

    得知消息的高务实毫无太子近臣的架子,于次日上午亲自赶到县衙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履历,又出示了提前准备好的本县在学廪生结保文书,以证明自己无冒籍、匿丧、顶替、假捏姓名,且身家清白,非娼、优、皂、隶奴仆及其子孙。

    新郑县衙的吏员都是本地世代世袭的小吏,对于他们来说,哪怕不认识本县县尊,也不敢不认识高家应考的少爷,所以一应该有的步骤,都早就安排好了人,恭恭敬敬地带着高务实做完。

    到了二月十二,高家六房派出四名和县衙吏员混得最熟的家仆,会同十名高务实的骑丁,在高珗的带领下护送高务实到县衙候考。

    其实高务实提前一天就到了县城,当晚是睡在五伯高才处的,离县衙不过两里路,根本无需什么护卫,但张氏不同意,觉得这是高务实人生第一次科考,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哪怕在路上走,都不能有任何人稍稍耽误他片刻。

    豪强世宦的威风,高务实很是体验了一把。

    高务实按照科考惯例的时间赶到县衙之时,天尚未亮,衙前灯烛辉煌,知县老爷已经高坐于大门外的台上,两旁胥吏分立,按册点名,廪保相认,授卷之后高务实便从临时客串书童的高珗手中接过长耳竹篮,提篮入场。

    那长耳竹篮里带着考试所需的笔、墨、砚台及吃食,惟独不必带纸,因为试卷由县衙礼房备办,一共有卷纸十多页,每页十四行,每行十八字,界红线横直格,另有空白的草稿纸数张。

    新郑不算上县,只是中县而已,并没有专门的考棚,所以考试的地点就在县衙大堂。大堂为五间两卷共十间,极为宽敞,本是审理大案要案、执行排衙规矩之处,此刻大堂两侧及走廊下,均设有桌椅作考试用。

    各人考卷之上均印有座号,但其实平时县试并不要求一定非得按座号坐下,所以经常有考生在入场后哄抢光线好、又不受日晒雨淋的二、三排座位。这是因为头排在屋檐下,光线虽足却难蔽风雨日晒,而后面的位子则光线不足。县试只有一个白天,不许点灯,叫做“不继烛”,光线太暗的话,于考试当然就很不利了。

    不过高务实显然有一定的特权,虽然颇有考生争座,但他的位置却一直没人去抢,让他轻轻松松坐了第二排第三个——这是最好的位置,显然也是县衙胥吏提前帮他安排好的。

    县尊点名完毕之后,生童全部进入大堂,然后县衙便封门落锁,县尊亲自宣布考题。

    明代县试只试一场,全出四书题,南方一般考八股文两篇,北方则大多只考一篇,但不论南方北方,县试之出题,多为小题。

    所谓小题,就是意义不完整的题目。这种题或是取四书中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或是将一个意义完整的句子截去上半句只留下半句叫做截上题;或是将一个意义完整的句子截去下半句只留上半句叫做截下题。

    在作截上题或者截下题时,文中不得直接写出所截去部分的字眼,但又要将截去部分的意义包含在内,故而十分难做。小题还有偏全题、枯窘题等名目。

    更难做的小题是所谓的截搭题。在四书或五经中取一个句子,截去其上半句,然后搭在下一句之上半句,叫截搭题。

    有的截搭题甚至是取隔了一节或一章的第一句之上半句相搭,往往两句意义毫无关联,而考生还得设法将两句意义串联起来,最是难做。但由于这种题目最能锻炼和考验考生的思维,故而在童子试中大量采用,而在乡试和会试中则不常用。

    至于原因,倒也简单。乡试、会试已经属于抡才大典,用这种割裂经文意义的题目与科举考试为向士人灌输儒家正统思想的宗旨不相符。

    高务实坐下,发现自己桌上的草稿纸居然都比邻桌的多了不少,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实际上,他根本不觉得自己考个县试还需要格外关照。不过回头想想,以他高家在新郑的地位,人家只是照顾一下,而没有更出格的举动,就已经算是很有节操啦!

    高务实打开题卷一看,上头写得是“或生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果然是截搭题,但还好截得不是很偏。

    这题出自《中庸》第二十章:“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咦,这个题的意思,莫非……

    高务实下意识抬头朝坐在台上的县令望去,却见年纪已经不小的县尊老爷正好也朝他看来,两人目光一接触,高务实就肯定了:县尊老爷大概也听过自己的各种神童传闻,把自己当做“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借此题目提醒自己,不要因为生而知之就骄傲,因为“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只要最后“知之”了,按照孔子的说法,那就都一样。

    当然,明白了县尊老爷好意提醒自己的意思,和“解题”并不是一回事,破题还得看写文章的技巧。

    不过这题虽然是截搭题,但可能县尊考虑到北方学子的普遍水平,故而这题意义没有被割裂,仍然是主旨明确的一道题。

    高务实心道: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生知、学知、困知,皆可得之以安行、利行、勉行,所以古人云“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

    所以,这题的主旨应该确定为: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而且按照儒家的传统习惯,当以“困知勉行”为着重点。

    高务实面露微笑,轻松研墨,提笔挥毫,毫无滞待,行云流水一般开始打草稿。

    台上的县尊见了,颇为惊诧,想了想,忍不住站起身来开始巡场,但却刻意走到高务实身边来。

    只见高务实已经用标准的台阁体写下了三段话。

    县尊只看了一眼高务实的破题,就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盛名之下无虚士。

    却见高务实的草稿之上破题写着:

    知之诣不尽同也,能知斯无异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