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交给你。”谢绾宁示意萧景衡看后面的囚车,反正他们已经掌握二皇子通敌和谋反的证据。
即便他是狗皇帝的亲儿子那又如何,没有任何皇帝能容忍自己还没有死,位置便被儿子所觊觎。
谢绾宁正准备离开时,江建庭突然带着人过来,脸色似乎很不好看,“侯爷,是京城来的圣旨。”
“微臣接旨。”萧景衡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虽然他早已经不满皇帝做派,但人前的模样必须做足。
免得被人抓到把柄,以此来做文章,到时候受到连累的还是身边亲近之人。
太监还没有将圣旨打开,那边二皇子就像看见救星似的大喊,“父皇,快让父皇救我。”
“武安侯夫妇谋逆犯上,竟然敢私自囚禁皇子,快让父皇诛他们九族,全都不要放过!”
宣旨的太监却好像听不见似的,丝毫没有理会那求救声,他快速打开手里的圣旨宣读。
笑话,没看见周围全都是武安侯率领的靖北军,现在但凡他说错哪怕半句话,说不定顷刻之间人头落地。
好不容易将圣旨读完,萧景衡还没有说话,周围的将士们先闹起来,“凭什么?!”
“靠他奶奶的,明明现在就情势大好,为何不直接出兵歼灭鞑子,竟然
要在这时候退兵?”
没错,那道旨意正是让萧景衡率领靖北军退守边关,不得对鞑国乘胜追击。
常年坚守在边关的将士们尤其群情激愤,“这是不将我们的命当命,给鞑子休养生息的时间嘛!”
“原来鞑国赔偿的那点东西,在皇帝眼里竟然比我们的性命还要重要,他根本看不见边境百姓的疾苦。”
这次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等来年鞑国缓过来之后,他们还是会不死心的来犯边关。
不仅是将士们无法接受这结果,百姓们也是群情激愤,“我们不想再被鞑子抢劫。”
鞑国的地理位置只有草原,不适合种粮食,是以每到快临近冬天无粮之时,总会过来打劫他们的。
可那些被抢走的粮食,也是他们准备用来过冬的,若是被抢家里必然会有人饿死。
并不是每年都有武安侯夫人如此的活菩萨来给他们送粮,他们坚决不同意放过鞑子。
萧景衡径直起身将那道圣旨接住,随意抛给身后的人,“谢主隆恩,不知公公还有什么事。”
“没……没事,只是陛下还给奴才督军之职,监……监督侯爷退兵,请您体谅奴才的苦衷。”
传旨的公公被萧景衡的眼神吓的不轻,主要他也不想来做这份苦差事
,可谁让他命苦呢!
萧景衡的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那是嘲讽的弧度,“当然,本侯当然会体谅,来人。”
随着萧景衡的一声令下,玄麒卫立刻从天而降,瞬间将那传旨太监给捂嘴绑走。
“自古便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侯体谅你命苦有苦衷,那谁体谅边境的百姓?”
萧景衡转身面向将士们和百姓,“本侯必诛鞑国,若是有谁担心被连累的,现在自行离去不予追究。”
“毕竟抗旨是什么下场,你们也应当清楚,本侯希望你们能仔细考虑后再做出决定。”
只要是人便有私心,这次的圣旨他必会违抗,可他不能道德绑架他人也追随自己。
萧景衡故意将后果说的很严重,“给你们半炷香的时间,错过之后再想走,以逃兵之罪论处。”
响亮的声音在安静的街巷里面显得尤为清楚,可人群中没有任何人有要离开的意思。
“末将愿誓死追随侯爷。”宋天成率先跪地,眼神里面透露出坚毅,他不可能离开的。
随后成千上万的将士们全都跪下来,“末将等也愿意追随侯爷,哪怕是死也认。”
“他奶奶的腿,老子宁愿痛痛快快死在战场上,都不愿意做缩头乌龟,什么狗屁玩意。”
这话虽然说的糙,可却是将士们最真诚的心声。
难得的是江建庭这种向来忠君爱国的官员也站出来发声,“本官愿联合北疆各城池官员,为诛灭鞑国出力。”
虽然这么做看起来很蠢,将来说不定会因抗旨而被赐死,可总要有人去做看起来蠢但是正确的事。
“歼灭鞑国!歼灭鞑国!歼灭鞑国!”
将士们和百姓们的心全都团结起来,声音久久回荡在空中散不开。
直到谢绾宁出声疏散人群,对百姓而言还是先吃饱更重要,当然这个福利可不只有永泰城有。
“江大人,其他城池的知府大概什么时候到?”
这次雪灾其他城池也都受灾不轻,要等朝廷的赈.灾粮到,恐怕黄花菜都要凉。
江建庭简直感动到手足无措,连忙回道:“就在这两天,夫人您这次的功德足以载入史册。”
要知道她救的可是北疆数以万计百姓的性命,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城门囤的那些粮已经不少……”
他是担心谢绾宁没有那么多粮,现在最棘手的事情,还是外面的粮食没办法运进来。
江建庭就想心里有个底,“夫人,您那边大概还有多少,我再看看能从府库里面拿多少。”
“用不着,你们要多少
我就能有多少,您尽管去安排和统计便是。”谢绾宁笑了笑。
她空间灵田每天的产量,都够全城百姓吃半个月,完全不用担心粮食不够的问题。
江建庭虽然惊讶,但知道谢绾宁绝对不是那种会空口白牙说话的人,点了点头后转身离开。
那边萧景衡也要去商量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这安顿城内的事,自然就交给谢绾宁来处理。
“永泰城知府谢林州勾结鞑子,残害盛国百姓,现已伏法被诛,是时候该推选新的知府就任。”
跟在谢绾宁身边的刘仲邦顺势说道:“我愿意推举侯夫人兼任永泰城的知府。”
“大家可能不知道,侯夫人在担任永安城知府期间,百姓人人都能吃饱穿暖,夜间大开门户依旧放心酣睡。”
刘仲邦将之前自己在永安城看到的景象都告知旁边的百姓,“你们认为还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嘛?”
“没有!我愿让侯夫人担任知府,她实至名归。”
“我也同意,若不是侯夫人,我们哪里能有粮食吃,说不定还要被鞑子欺负。”
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全都同意谢绾宁来担任新的知府。
对此,谢绾宁只是微微一笑,“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合适的,其实我心里已经有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