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包养苏情?
秦长青睁开了与黑暗完全相合的眼睛,无声地注视着房里的这片黑暗。
她也不知道,大约是因为不自信吧。谈恋爱?那需要的时间太长了,她怕,怕苏情还没爱上她便投入了别人的怀抱。她等了太久了,她喜欢了苏情那么久,却因为红尘的存在而不能真正做些什么,只能在无望的情绪里沉沦。
她其实没想过真的有能和苏情在一起那一天,她、红尘、苏情三个人里,她比红尘大一些,而红尘又比苏情大,好友对苏情是认真的,不像从前那样玩腻了就丢了,红尘是要一直跟苏情在一起的,她知道她没有机会。
正因如此,当红尘早早地去了另一个世界时,她才会显得那样急躁,她心里当然痛苦,那两年里虽然她和红尘几乎已经成了仇人,可是少时的感情仍在,她怎么会没有波澜?可是人已经死去,活人的生活还要继续,她按捺着内心快要喷涌而出的那股冲动守着苏情,苏情在谢宅外跪了三天,她就在暗中陪了她三天。
后来她就忍不住了,她受不了苏情伏低做小的样子,也受不了苏情那么糟蹋自己的身体,更加受不了不能把想要的握在手里的不确定感,她知道苏情最需要什么,她拿筹码去跟苏情交换,她跟苏情说:“以后我养你啊。”
苏情点头了,她看到苏情眼里流露出一些嘲讽,那一瞬间她想跟苏情解释些什么,比如她是受了红尘托付要照顾好她的,比如她不需要苏情回报什么。
可是她说不出口,她就是想要苏情的回报,她想要苏情待在她身边,她无法否认自己的内心。
“大约是因为,谈恋爱是个长久的过程,不确定的因素又太多,一开始还好,随着时间过去会越来越多,你知道我是个商人,商人的手段是直接的。”秦长青抱着苏情,摸着她柔顺的发丝,低低地解释道。
苏情在她怀里动了动:“是啊,你们这些人一直都是这么直接的。”
“我会一直对你好的,你不要生气。你想谈恋爱?那我们从现在开始谈吧,明天要去约会么?”
“什么都做过了,现在才来谈恋爱?你不嫌多余我还嫌呢。”苏情嘟囔了一声,过了很久,她抱怨道:“你就不能等一等吗?那时候红尘才死了几天?你这样,很容易让人讨厌你。你就不怕良心不安吗?你就不怕......”我恨你吗?
秦长青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什么。
她不觉得对不起红尘,因为苏情本来就是红尘托付给她的,她不会有这层心理压力。
那天是怎么样的呢?她那天参加了一场重要的会议,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她在休息室里喝咖啡、看文件,完全不知道红尘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就是这时她接到了红尘的电话。
“嗨,姐们。”红尘这样叫她,还是那么轻佻的语气,带了一些好友间的亲昵,仿佛这几年她们的疏离不存在过一般。秦长青脸上的笑淡了下来,她靠在沙发上说了一声:“谢红尘。”
“帮我照顾好苏情。”
“你怎么了?你在哪里?”秦长青坐直了身子,黑色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色。
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苏情于谢红尘而言,就是她的手,她的脚,是她的宝贝。不到万不得已,红尘又怎么会主动把苏情托付给别人?更何况,是托付给她。
也没人比谢红尘更清楚了,她,秦长青,对谢红尘的苏情抱有一种什么心思。
“答应我。”谢红尘却没回答她,短短一会儿,她的生命流失了大半,声音也虚弱了很多。
秦长青察觉到了什么,面上显露出一丝颓然:“我答应你。”
电话那头传来忙音,半个小时后,谢家四小姐的死讯传到了秦长青耳中。
谢红尘曾说过,她死都不会放开苏情,可是真的到了要死的时候,她还是没舍得带着苏情去死,她把苏情托付给了秦长青。
秦长青已经很少再去回想那一天发生的事情了,没人知道红尘的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她的,她也不打算让人知道。自尊心作祟,她不愿苏情知道红尘最终还是把她托付给了自己,她不愿让苏情认为,她对她好,是因为红尘的委托。
她对苏情好,是因为她就想对苏情好,而不是因为别的一些什么。
“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是想把你拉到身边。
如果是两年前,苏情绝不会相信秦长青的任何话,但是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她逐渐看清了秦长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知道,秦长青说没有,那就是没有了。
心里的恨意消散了,苏情原谅了秦长青。可她无法原谅自己,红尘对她那么好,她没能一直做到是红尘的,她背叛了红尘。
她不敢爱上秦长青,她已经把自己给了秦长青,不敢把心也给她,那样,留给死人的就真什么都不剩了。
“就这样吧。”她含含糊糊地道。
秦长青没听清楚:“什么?”
“没什么。”
......
开学季过去,有了新鲜血液的补充,校园里热闹极了。偶然还有迷路的新生拉着学姐学长们细声细语地问路,苏情也遇上过好几次。今天是杨老先生的最后一场讲座举行的日子,下午做完讲座后,老先生就要回乡了,这段时间里苏情的表现他看在眼里,时常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个他最看重的学生,终于没有在弯路上走太久,他想,不出十年,由苏情设计的建筑就会陆续耸立在大地上,给这个国家增添一些美好。
苏情走的有些急,她今下午将要代替老师讲半场,老先生身体虽然还算硬朗,但是长时间的讲座对他来说也是种负担,如今老师提出了要求,她做学生的自然必须上,为此她做了一周的准备工作。
走到会场,里面几乎已经满座,学生居多,前三排坐着的却都是中年人士,偶尔还能看见几个和杨树毅先生差不多的老爷子,如果是熟悉建筑的人来到这里就会发现,今天的会场里有许多建筑界的名人。
即使已经三年没有新作品,杨老先生的号召力仍然没有丝毫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