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母身体留下病根,刘富在刘母的建议下将身边的陪嫁丫鬟收入房中。在刘卓八、九岁的时候,刘卓有了个弟弟,取名刘凡。刘凡虽然没有刘卓聪慧,但从小身体强壮,喜欢到处捣乱。
明朝对于纳妾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亲王最多可以娶十个,郡王减半。四十岁没有子嗣的平民才能够向官府申请纳妾,私自纳妾的会被打鞭子。
朝廷得严格管束纳妾的的事,如果官员士绅可以无限制纳妾,就会有大量的底层百姓娶不上老婆。
但从另一方面讲,皇帝自己都几十个的妃嫔,朝堂大臣也才十多个,皇帝怎么好意思去管大臣。更别说地方官员纳十几个妾,怎么好意思去管那些纳一两个妾室的官员。
况且,我在宅内养上几个舞姬、歌姬啥的,好像也没毛病吧。
明朝后期,除了一些硬性制度规定无法打破,多数的制度,只要没有人去管,基本上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刘卓在弟弟生下后,基本上天天过来探望,因为前世刘卓没有弟弟,在两个姐姐的呵护下长大,刘卓便将对外甥的喜爱投入到对弟弟的关爱中。
除此之外,刘卓也吩咐手下各处收集稀奇古怪的玩意给刘凡玩闹,每日不时有糕点店、杂耍、手艺人送货上门到刘宅。
刘卓在学武的道路也在一直坚持,刚开始学了大半年的时候,刘卓确实有些叫苦。转念回想前世,那会苦读法律一年(学习法律很枯燥),奋战司法考试都撑下来了,这也算不得什么。
有一段时期,身边的人都在不停地劝刘卓稍微缓一缓,或减少训练时间、或者放弃。但在刘卓练习不到一年时,看到各项属性提前增加了一些,刘卓顿时有了动力,信心大增。
练着练着,刘卓也就每日鸡鸣起床,跑步、单杠、俯卧撑等等。渐渐的也就成为了习惯。当一件事坚持成为习惯的时候,便乐在其中。因为长期的锻炼,不少招式已经成了身体的本能。
身边的一干孩童看到刘卓每日练武、锻炼的行为,在榜样的作用下纷纷加入。大家不缺吃喝,有书读,反正就是陪着公子玩嘛,刘卓这个榜样就是众人前行的动力。
刘卓也给这些孩子定下规矩:
一、学武可以,不可中途退出;
二、学有所成,必须为终生刘氏商行效力;
三、不得以刘氏商行名义欺凌弱小、损害刘氏商行名誉;
四、不得相互串谋、损公肥私;
五、违反上述任何一条,逐出刘氏商行,永不任用。
每当众人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到自家公子还在卖力的锻炼,众人心中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便涌上心头。
因为这些人年龄和刘卓差不多,吃喝虽然比不上刘卓,但是也管饱。刘卓为此不得不减轻孩童的锻炼强度,防止过犹不及,对身体有所损伤。
在护卫的指点下,刘卓在十岁的时候,各项属性变为:
刘卓
精:0.8。
气:0.8。
神:2.2。
命:50。
在刘家雄厚的财力下,刘卓遵循,吃吃吃,锻炼再锻炼,刘卓十四岁的时候,各项属性成了:
刘卓
精:1.4。
气:1.4。
神:2.5。
命:60。
刘氏商行控制的匠铺已达数十家,主要用于打造是农业用具,还有部分的武器。
望着那极低的冶炼效率,刘卓时不时的将高炉炼钢、鼓风机、焦炭炼钢的工艺、技巧一点点的说给部分工匠。在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操作后,铁匠铺的利用效率终于提高不少。
在这个时期会鸟铳、噜嘧铳(应为鲁密铳)的制作方法、工匠多被官府和朝廷掌握,民间流出的实在不多。
招揽的这两个工匠还是因为遇到饥荒活不下去,方才答应在刘氏商行效力。这两工匠的待遇和身边的护卫差不多。
刘卓闲聊时随口提到了颗粒火药,两人在开工后没几天就制作出来了。再加上刘卓时不时向两人灌输火药、火器的使用,两人不时有些新想法。
刘卓随即调拨十多名关系达到亲密程度的铁匠过去,在一番威逼利诱之下,铁匠们与刘卓的关系达到了纷纷至亲的地步。
除此之外,刘卓还花大价钱招募不少水平、技艺较高的匠户,一同投入钻研、学习之中。
在大量投入下,刘卓花费不小的价钱给身边的护卫每人配上了一把手铳,类似于现代手枪,但是比手枪制作的粗糙。放在怀中,谁也也看不出来。
刘卓也嘱咐众人,谨慎使用,不要伤人性命。为防技术外泄,刘卓也不曾大规模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工匠和刘卓的关系也达到了至亲的地步,让干啥就干啥。刘卓给两人的要求就是,不管别的,研究火器、火药、火炮、火铳。
围绕两名工匠身边的铁匠已经有二十多人,除了打造日用器具,就是整日研究火药、火器。刘卓还不断派人到南方,看能不能招揽一些熟悉火器的洋人。
虽然有了手铳,但是日常的学武,刘卓依然没有停下。
因为看着每年缓步增长的属性,无论是心情还是心中都颇为得意。短短几年过去,基于灵魂强大的缘故,刘卓已经将身边的护卫本事学会了,剩下也就是不断的练习,将之融会贯通了。
在刘卓十五岁的时候,身边的三名护卫一起上也奈何不得刘卓。另一名护卫是少林寺的弟子(李寒阳),因犯戒被赶走,恰巧被刘氏商行所招揽,就在刘氏商行做了一名护卫。
最近自己的刀法、枪术、拳脚、骑术、箭法已经许久没有什么进展了。难不成跟武侠小说一样有瓶颈期,缺乏实战的锻炼,非得找人不断切磋不成。
基于灵魂天生强大的缘故,刘卓无论在读书还是学武方面,都是事半功倍。明朝对于商人后代能否参加科举,不同的时期,政策不一样。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更是涌现大量商人家庭出身的进士,如张四维、王崇古、马自强等。这些商人出身的文人入仕之后也能升至高位。
对于商人,明代读书人态度是正面的,他们认为文化与财富追求可兼得,不矛盾。
基于先天的优势,不断地努力,先生的教导,刘卓在十一岁时,刘卓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一名秀才;十五岁时,通过乡试成为了举人。
虽然刘卓对明朝部分官员天生厌恶,但是不得不说,明朝的秀才、举人身份还是很有用处的。
刘卓房中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涉及各个方面,对当今时下的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当官地位高,忠臣下场不太好。挂个举人的身份,做着商人的生意可不错。
明朝科举时期,凡是学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多大,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还未考取秀才之前统称童生,也就是说,要成为秀才首先是成为童生。
通过县试、府试、院试考试的童生叫庠生,俗称秀才。
通过乡试(省级考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的秀才称之为举人,这是读书人进入仕途关键的一环。
一旦成为举人,无论还能否通过后面的考试,都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而且起码九品官员,如果是进士的话,最低七品知县。
官府每年都会给予举人一定的经济补贴,而且免徭役、免部分田地免税,见官不跪、不用刑、免死刑等。
举人还有资格参加会试,如若高中,就是进士。所以,举人在地方上,一般的知县知府都不敢怠慢。
自从刘卓武力值没有大幅增长后,就到处找人切磋,找人打架,打着打着就打遍了周边各县。打架可以增加属性,让刘卓对系统有了重新的认识,胆子也变大了起来。
“陈伯,我们在各地的庄园,在农闲时一定要让管事把青壮召集起来由护卫来训练,防备流民与乱匪袭扰与抢掠。这件事你一定要放在心上。”
县城中,寒风呼啸。
虽然外面天气寒冷,但是部分大户人家屋内依旧是热乎乎的。
刘卓在书桌前皱着眉头不时写写画画,不时翻找着各种的资料。
“真乱啊,明朝复杂的制度,真是难搞。”刘卓无奈道。
刘卓定了长期的发展计划:稳固山西本地的商业势力;传播、扩大商会影响力,不断开创新销路;发展新的商业中心;开始发展航运,与海盗接触;收拢流民。
赋税无论是在封建社会,亦或者资本主义社会,税收永远是国家财政的基石。有了钱,国家才可以给官员、士兵发工资;有了钱,国家打仗才有底气;有了钱,皇帝才可以骄奢淫逸。
刘卓总结了一下查找到的资料。
明朝的主要税收种类是土地税、人口税和商税。土地税是历代封建王朝重要的的财政进项,土地税主要是夏税(以麦为主)与秋粮(以米为主)。
明初多以实物征收,后来经过张居正的改革,以银两代替。
人口税是根据王朝各处登记(明代赋役黄册登记人口,鱼鳞册登记田地情况)人口的数量缴税、服役。
商税根据历代朝廷重视程度而有所不一,明朝是三十税一。刘卓眼含笑意,在明朝发展商业还是有很好的前景。
除了税收,还有各种各样的徭役,刘卓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