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被戳了痛脚,宋天气得不行,“你少得意,你才学会多少字,等到后面更多更难的字,说不定你还不如我呢!”

    “才不会,我比你聪明!”说完,见宋天一脸不屑,宋元立刻补了句,“先生也这么说!”

    宋天怄得不行,“先生说我聪明劲儿没用对地方,不是变相承认我聪明么!”

    “他只是说你聪明,但我比你聪明!”

    “行了,”李氏终于开口,“一天天的吵吵吵,家里福气都要被你们吵没了。”

    宋天宋元都闭了嘴,只是脸上都满是不服气。

    喝止住他们,李氏又道:“元娃,以后先生教你认的字,你回来教你姐姐认。”

    宋英霍然睁大眼睛,有点不敢相信,她原打算这次先铺垫一下,以后仍是借着敦促宋元温习的由头,看他写字,后面逐渐表露自己记住了更多的字。

    她完全没想到,李氏会直接让宋元教她。

    宋元愣了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这小半年多时间,他见过太多次自家姐姐的厉害之处,特别是赵小翠等比她大的,都十分佩服她,对她的主意非常信服。

    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宋元打心里觉得自己姐姐是顶顶厉害的,能教最厉害姐姐认字,他一下就觉得,自己也非常非常厉害!

    这成就感,比教其他人认识草药还要大!

    杨氏强笑道:“那敢情好,英娃记忆力这么好,以后元娃再记岔了,咱也不用巴巴跑去赵家询问。”

    宋二叔则有些担忧:“这会不会耽误元娃的功课,他玩心本就大,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能教别人。而且,女孩家家的,识字有什么用。”

    “怎么没用,徐家那丫头不就是个例子。”说起徐家,李氏转头望向宋英,“你争口气,好好认字,让那些眼睛长在脑袋顶上的人看看,离了他们,我们能不能识字!”

    宋二叔恍然,原来是因为这事。

    又听李氏道:“教英娃认字,元娃还能温习一遍,耽误不了他。再者,花一份钱,让两个孩子都能识字,这学费才交得更值。”

    宋二叔一想也对,反正也不需要家里再额外花钱,侄女真学会认字,以后也好说亲。

    宋英很开心,这样一来,她认字这事就顺理成章,再无后顾之忧!

    她干劲十足地洗完碗,贴心地烧了热水端去卧房,“奶奶,洗个热水脚,松快。”

    李氏点头,脱下鞋,坐在床上将脚放进木盆里。

    “奶奶你先泡着,我去问二婶他们要不要洗脚。”

    “等等。”李氏叫住了她。

    宋英折身走近,等着她的吩咐。

    李氏望着她,再一次久久不语,看得宋英心底发毛,紧张地舔了舔嘴唇:“奶奶。”

    李氏冷笑一声:“没看出来哟,你现在心眼多得很。老子就说你为什么那么积极,要送你小弟去上学堂,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你有出息得很,把一家人耍的团团转。”

    宋英连忙道:“不是,我……”

    李氏不想听她狡辩,不等她说完就打断:“就这一次,以后要是再敢对家里人耍心眼,看老子不打死你!

    这些心眼是该对家里人用的吗?一家人,什么事情不能直说?非要管管绕绕……”

    宋英抿了抿唇,很想问一句,既然如此,为何默许二婶偷偷给宋天煮蛋,为何不直接说,宋天每日也可以吃蛋?

    二叔二婶明明偏心得没边,却一个劲儿说对儿子、侄女都是一样的。怎么不直接说亲生的儿子与侄女肯定不同?

    最终,她什么都没说,只是垂下眼眸,遮住眼底的讥讽。

    端午过后,村里进入收割季,家家户户,除了要念书的孩子,所有人都参与到收割麦子里。

    寅末卯初,天还未亮,宋英就被李氏摇醒,打着呵欠穿衣起来,脸都未洗,就被催着出门。

    她迷迷糊糊去柴房拿了背篓镰刀,跟在大人们身后。

    “李婶,你们也起来了,今天去哪里割呀?”有人在跟李氏打招呼。

    宋英努力睁开眼,黎明光线很暗,稍远一点就影影绰绰,她看了好一会儿,才看见旁边的田埂上走着的罗雁行一家三口。

    “去大地,趁着最近天气好,先把多的割完,其他都是些边边角角。你家打算先割哪块地?”

    “圆包山那边,我看那边的麦子更黄些,等割完,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熟透了……”

    两家人说着话,在下一个田埂汇合,罗雁行越过宋天,走到宋英身边,将她搁在她肩头,打了个大大的呵欠:“累死了。”

    她们已经几日没见了,宋英问:“你们昨儿干得很晚吗?”

    罗雁行揉了揉眼睛,努力让自己清醒点:“我昨儿在地里干了一整天,只中午回家吃了个饭,从早到晚,不是割麦子就是背麦子,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

    “我也差不多,但比你好点,要去接我弟,可以休息一下,中午还能早点回家煮饭。”

    罗雁行羡慕不已:“小菜园子这学上得真好!”

    宋英也这么觉得,不仅帮她将认字过明路,还让她这段农忙季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同行一段路,两家分开,各自去往今日的目的地,赵小翠家有块地挨着宋家的地。

    那块地也很大,是赵小翠家的大地。

    这一片的地都平坦广阔,土壤又肥沃,是村里顶顶好的地,被杏花村实力最强的赵宋罗三姓瓜分了,连村长家都没能分到这边的地。

    村长周明岩本是大山深处一户人家的孩子,听说那里的山又高又险,进山的路只有悬崖上的一条小道,完全不能跟杏花村这种邻近县城的乡村比。

    当年朝廷征兵,赵家的做法与宋家不同,是把大儿子们送去服役,只留下幼子。

    那是,赵家的老祖宗年龄大了,干不得重活,幼子年纪又小,周明岩十分机灵,帮着赵家干活,做了赵家的养子。

    赵老太爷死后,他也分到了家产,在杏花村扎下根来。

    上一任村长去世后,又能干又厚道的他,竟然压过赵宋罗三家的人,成为了杏花村的一村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