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1章 一所三院士

    “什么是忠诚?这个词有很多种理解。当你想做一项事业的时候,往往需要很多的人形成一股合力。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时候,人多了,力的方向会出现偏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于忠诚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

    有人表现忠诚的方式停留在嘴巴,会想尽办法,试图用语言,让上位者觉得他言听计从。也有人的忠诚,会用动作跟行为来为自己做注释。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忠诚。

    真正的忠诚,是认知上的,是真正的志同道合。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表达出来,有人通过利益纠葛紧密联系,把自己的利益跟事业结合一起,但更高级的忠诚,我觉得还是信仰。

    信仰让这些人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把持有同样信仰的人联系起来,用正确的方式加以约束,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从而做到一些在外界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对共同事业的信仰,对科学的信仰,都可以。这一点上你其实做的很好。但下一步却是最考验一个人领导能力的,形成合力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信念动摇,目标出现偏差,这个时候就要看站在最高处的领导者,如何抉择了……

    对了,还没恭喜你有了两个孩子。我为两个小家伙准备了两份小礼物,走的时候务必带上。”

    ……

    这是乔泽到京城参加院士增补后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如上次般先跟一位老人见面后,得到的一些人生建议。

    距离上次在西林召开的学术会议,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乔泽在上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之后,面向世界广泛招收人才的西林学社正式成立。

    西林学社成立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尽可能多的联合一众数学家、物理学家,在一个统一的大框架下,对q理论进行研究跟增补。最终目的则是解决困扰这个世界许久的大统一问题。

    当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目标是更清晰的认识人类所生存的世界。

    在学术界西林学社的成立,影响颇为深远。乔泽在会议上的发言,也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传遍了全世界。

    由西林数研所跟西林工大主办的《数理新发现》则专门在期刊中分出了一个q理论专题,同时也借助西林学社成立,以及一些相关的宣传,加上数十位诺奖、菲尔兹奖得主的宣传,q理论已经成了学术界主流公认的最有可能解决大统一问题的理论。

    没有之一!

    毕竟这是目前学术界唯一一个,从微观世界出发,不止构造出了颇具美感的数学结构,同时还能在宏观尺度上,得到一定验证的理论体系。

    汉姆·泰勒这个对于学术界还很陌生的名字,也因为q理论的推广被广为人知。

    没人能想到,一个年轻人,还在博士在读期间,不务正业的灵光一闪,竟然能通过一个全新的理论,让人类文明对于黑洞这种终极天体的理解更上了一个台阶。

    除了对西林学社的推广之外,西林这座城市也狠狠的上了一波分。

    原因很简单。

    那次会议之后,在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以及会议组委会的邀请下,热情邀请一众来访学者在西林玩了三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带薪休假。

    跟往常组委会考虑各种因素之后,给出固定的游玩地点不同,这次会议的组委会按照豆豆给出的建议,列出了西林所有值得一看的地方,让大家自由选择,自由组队,自由出行。

    组成临时的小团体之后,组委会给每个团队安排了一个助理机器人做导游。

    这个安排是真的很贴心,集体旅游最麻烦的一点就是个人的时间跟行程安排必须遵从集体安排。个体的兴趣点又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想玩的地方,时间到了还意犹未尽,不想玩的地方,只觉得时间难熬。

    分成小团队之后,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喜欢购物的可以用三天时间,到各大商场各种路边摊逛逛,还有机器人在旁边当翻译,帮着讨价还价什么的,保证购物体验。喜欢体验风土人情的,可以穿梭于各种大街小巷;喜欢去各种景点的,也能去看看泥人,看看古城墙……

    这个时候的西林各种智能化基建项目差不多基本完成,都不需要这些学术界大佬刻意去拍摄,他们这三天的生活,遍布全城的各种设备,已经让这些成了永久的纪念。

    并在三天后大家要离开的时候,每个人都得到了不等的由豆豆剪辑并记录了他们在这三天里游玩精彩瞬间的视频,当做小礼物送给了这些学者。

    对于绝大多数来访学者,这都属于惊喜。

    毕竟现在的西林哪怕是在华夏都是独一份的。

    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西林各种生活中的片段,很容易就能直接上热搜。

    许多在华夏其他城市都闻所未闻的服务,在已经经历了智能化改造几个月的西林人眼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却能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更别提这些只呆了三天的学者了。

    遇到的新鲜事情太多,许多学者而且组委会送的这些视频,甚至比他们自己拍的许多视频更有纪念意义。

    虽然没人建议这么做,但绝大多数学者选择了将组委会送给他们的留念视频,发到了各自的脸书上。一般来说,学者的影响力在网络上自然是没有专业的博主又或者明星那么大。

    但架不住这次发视频的人很多,而且很多人在学术界很出名。

    一帮诺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发布旅游视频,也更容易被推广。

    于是西林在外网的影响力在这个九月大增。

    其中最火的一个视频是两位物理学诺奖得主,结伴在广场体验华夏独特文化时,遇到的一起小冲突。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傍晚两家人带着小孩在广场纳凉,结果两个小孩子引发了纷争,大人就在大人拉不下面子要下场的时候,两个机器人播放着外放的战歌,冲到了战斗现场。

    然后两台机器人各自代表一方家庭,直接“吵”了起来,展开了一场精彩的骂战。就是那种不带一个脏字,各种拐着弯损人的刻薄言语。

    精彩的是,两个机器人一边“吵架”,头顶的显示器上还各自显示出当时小冲突的种种细节。

    最后视频的结果是,机器人这边还没吵过瘾,分出个输赢来,两家的家长率先握手言和。

    这个视频火了之后据说还有后续,有人看到原本素不相识的两边男家长,算是不打不相识,还约着跑到广场附近一个路边摊上,撸串的故事。

    视频上还能看到两人喝的是汉斯小木屋。

    整个事件脉络最搞的是,品牌所属的啤酒饮料集团,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开始在小视频上投放广告,广告语:“没什么矛盾是一瓶汉斯小木屋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一箱!”

    对于两位欧洲诺奖获得者,在西林亲生经历的一次小冲突,结果被拍成了连续剧这种事,不管国内外的吃瓜群众都是喜闻乐见的。

    尤其是在脸书上,视频被无数大v转发,本来觉得有趣全程参与的两位诺奖得主却成了背景板,评论区更是五花八门。

    “我看到了什么?天啊,这一定是本世纪最大的谎言,除非华夏人已经活在了未来!”

    “哈哈,兄弟,知道吗?这个事情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你相信我们的正经媒体,就会发现华夏人还生活在一百年前的封建社会;但如果你选择相信诺奖亲自经历的视频,又会觉得华夏人活在一百年后的未来时代。所以华夏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你决定相信什么。”

    “是的,薛定谔的华夏。”

    “三年前我曾经到西林旅游,所以我是有资格参与这个话题的。我记得那时,西林还没有那些在视频中随处可见的机器人。不过我问了西林认识的朋友,他们告诉我这些是西林成为智慧试点城市之后的基础设施。

    而这个智慧试点城市是去年年底才启动的。换句话说,华夏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一座城市的智能化改造。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正如我之前说的,我去过华夏,我了解他们的基建速度。”

    “哥们,请允许我向伱隆重介绍视频中,那两个全程像好奇宝宝一样围观吵架的西方人,他们一个叫皮埃尔·杜邦,另一个则是罗德·穆勒。然后你再去看下诺奖官网去看一下2018年诺奖获得者的名字跟照片。

    然后请你问问自己,诺奖获得者是不是会比你更愚蠢,把本世纪最大的谎言发到自己的脸书上,标语则只有一个单词,unbelievable。”

    “如果你们想体验真正城市便捷,建议你们去遥远的东方,去华夏。告诉你们一个容易破防的事情,我在华夏的朋友告诉我,在华夏三公里内如果没有一家大型超市,如果没有一家好医院,没有一所过得去的学校跟游乐设施,那就分文不值。

    可怕的是,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从事着很普通的工作。我不知道他的这种认知从何而来,毕竟在这里那属于湾区的富豪才能享受的生活,直到我去那里呆了一个暑假。”

    ……

    是的,如果说之前西林的网红城市定位,还局限在华夏跟国外一小部分群体,那么这次许多大学者游西林的系列视频放出去之后,西林彻底在国外诸多社交软件上火了起来。

    热度压都压不下去那种。只要带着西林旅游的视频,播放量都开始飙升,如果视频中还有西林街头机器人维持秩序的画面,播放量更是高涨。

    许多兢兢业业,一直专注于将国内的小视频往外搬运的博主,依靠西林这面大招牌,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大背景下,西林学社跟西林城市的宣传工作,明显起到了相互促进的效果,事半功倍。对西林学社感兴趣的科学家,还会被动了解到西林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心生向往,坚定决心。

    对西林的智慧化建设持怀疑态度的人,得知西林学社的存在,还吸引了许多顶级科学家,又会下意识的开始怀疑自己所怀疑东西。

    最具现化的反应就是现在想到西林留学越来越难了,不只是西林工大,只要是西林的高校都是如此。

    酒店也越来越难预定了。尤其是能够提供安排大型会议的酒店,成了香馍馍。到了十月,国内外各类学术跟技术方面的会议,都开始向西林集中。这种效果之前许多人都没想到的。

    沾了西林数研所的光,西林工大也成了西林市对外知名的名片。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西林数研所今年申报的三个院士人选,都成功当选。

    是的,十月公布的增补院士名单中,乔泽、李建高跟许昌树的名字都在,一个都没少。

    许昌树不知道的是,乔泽的确给数理学部去过一封信,不过内容并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当时表达的态度是,如果西林数研所只有两个名额的话,直接给李建高跟许昌树就好了。

    主要是不想废话那么多。

    毕竟现在的乔泽已经不是曾经那个,要在网上查怎么评院士的愣头青了。那些明的暗的规则,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于院士的称号,也没太多念头。

    无非是惯性的认为他李叔必须成为院士。他作为李叔的学生,上不上院士,或者什么时候上院士都无所谓。

    乔泽的想法很朴素,但在开会的时候,却成了摆在大佬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这个时间节点卡的很巧,院士增补之后,明年就是四年一度的数学家大会,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直接为当年的菲尔兹奖获得者颁奖。

    众所周知,乔泽本就是2026菲尔兹奖获得者最热门的候选人,没有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乔泽今年不上院士,哪怕是他的本意,明年拿了菲尔兹奖,后年再入院士,就显得科学院很没骨气。

    恰好西林数学院在弱化国际学术大奖影响,强化本土学术影响力又走在前列。

    从某种意义上说,乔泽自然科学奖可就是对标诺贝尔奖,甚至有数年后将诺奖拉下神坛的架势。这样一对比下来,就显得科学院很拉后腿。

    但问题可不止出在外部,还有内部。

    乔泽的院士申请虽然是通过数学这块报上去的,但其实推荐乔泽的同样有物理院士,这不又巧了嘛?

    虽然说数理学部通常来说是一个整体,但其实也没有那么整。

    每年的名额也是分开给的。

    虽然数学的名额不多,但物理这边名额挤一挤还是有的。

    评不上数学院士,可以评个物理院士。毕竟乔泽也是物理诺奖获得者,不管是量子蕴含理论,还是现在的q理论,其实都包含了物理学思想在内。

    粒子物理、量子物理、又或者高能物理,反正都有名额。

    据说是提出了这个建设性想法当天科学院的数学大佬们就搁置了争议,确定了接下来的会议上,名单上三个人都通过,这大概也再次证明了,只要引入外部竞争机制,搁置内部争议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