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又要启程,共赏良辰美景。
初六日,要送穷:除污秽,弃破衣。扫出门,烧祭祀。供煎饼,点明烛。芭蕉船,送穷鬼。马下田,备春耕。年之际,在于春。勤耕耘,衣食足。扔穷鬼,抢财神!
据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考证我国唐代民间便开始盛行送“穷鬼”,然而只称“鬼”而不称“神”。明清之后,“穷鬼”才被尊为“穷神”。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宋朝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相传,初六这一天,若是谁家比较脏,穷神就会进入谁家,导致破财等现象,因此每年的正月初六,都要“送穷”。即祭送穷神(穷鬼、穷子)。如何“送穷”呢?就是初六这一天一定要做大扫除!
这个世界被尘土覆盖着,每条道路都布满了灰尘,而人们的内心更是被尘埃所填满。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清扫,不停地打扫。当我们将心中的污垢彻底清除时,智慧之门便会开启。在这个充满喧嚣和纷扰的世界里,人们往往被外界的诱惑和烦恼所困扰,心灵逐渐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这些尘垢包括贪婪、嗔怒、愚痴等负面情绪,它们阻碍了我们对事物的真实认知,让我们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打扫自己的内心,用善良、宽容和智慧去洗涤那些尘垢,我们就能够逐渐摆脱束缚,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通过反思和自我审视,我们可以发现并摒弃那些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德。同时,清扫内心也意味着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勇于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见识。
当我们的内心变得清澈透明时,智慧之光将会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引导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总之,清扫内心的尘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也是实现内心成长和智慧开启的关键步骤。让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扫地的时候,也是在扫自己的心地。当我们用扫帚清扫地面时,每一次挥动都像是在清理自己内心的尘埃和杂念。随着灰尘被扫除,我们内心的负担也会减轻。清洁外界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在清洁自己的心灵。我们可以把外界的杂物看作是内心的烦恼和忧虑,通过清理它们,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清晰、明朗。心地的垃圾扫干净了,心地也就清净了。这时,我们会感到一种轻松和解脱,仿佛重获新生。我们不再被过去的烦恼困扰,能够以一颗平静的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因此,扫地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更是一种修行。它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工作场所,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在扫地的过程中收获心灵的净化和成长。所以,不妨每天花一点时间来扫地吧,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份清新与安宁。
我们平时可以多观照自己的内心,就像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刷牙洗脸一样,让自己的心保持清洁。这样做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非常需要这种扫地僧般的精神。每个人都拥有一把可以开启悟性的扫帚,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忽视了内心的“拂尘除垢”,任由心灵被贪婪、嗔怒、愚昧、偏见和嫉妒等尘埃所覆盖,那么我们的心灵殿堂将变得蛛网密布,梁柱腐朽,长久以来难以闻到那一缕清新的香气。
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人拥有一座华丽的庙宇,但却从不打扫,任由灰尘和蜘蛛网蔓延,最终导致庙宇失去光彩。同样地,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定期清理,去除那些阻碍我们成长和幸福的负面情绪。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外界的物质和成就,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他们可能追求名利、权力和财富,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满足内心的渴望。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内心的污垢时,才能开始清扫它们。
如何做到呢?首先,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审视自己是否被贪念、嗔怒或其他不良情绪所左右。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冥想、修行或者与他人交流来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善良。最后,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让尘埃再次堆积。
总之,扫地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并非外在的繁华,而是内心的宁静和智慧。只有当我们懂得清理内心的污垢,才能让生命焕发出真正的光芒。
为此今天我又是将阳台和窗户的边边角角认真打扫的一天,新的一年我需要更加明亮干净的生活环境。和自己对话,打开心房,将已不重要的事扔出去,给心留个空间,将不够阳光的想法放出来晒晒太阳,以防发霉。时刻提醒自己,新的一年要轻松上阵,做一个内心更充足美好的人,就像冬日的暖阳,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他人。
初六,新年胜意,春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