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相聚,让姜燃的心情格外激动。当她看到两位小叔和小婶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与两位小婶,她们作为妯娌,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和回忆,彼此之间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
二小婶年轻时曾是一名下乡知青,她从小生活在沈阳,虽然谈不上娇生惯养,但也并未吃过多少苦。那段下乡的日子,对于她来说,既是一次人生的历练,也是一段难忘的青春记忆。如今,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与姜燃的交流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昔日的生产队里,男女平等,肩并肩地劳作,大家都挣一样的工分,分配的任务也毫无例外地一样繁重。无论是播种、除草还是收割,都是按人头平均分配,一人一条垄,丝毫不差。因此,每每劳作时,总是男社员们率先完成任务,而女社员们则紧随其后。而在这些女社员中,二小婶的进度却总是显得稍慢一些。当大部分人已经走到地头,坐下休息,享受片刻的闲暇时,二小婶往往才干完半条垄的活儿,无奈地坐在垄上哭泣,充满了绝望与无助。
身为小队长的二小叔黎泽亲,是个能干之人,总是冲在劳作的最前面,人称“打头儿”。见此情形,姜燃便心生一计,鼓励二小叔去帮二小婶接垄。于是,黎泽亲便顾不得休息,戴上白套袖,继续投身到劳作中,帮助二小婶完成剩下的任务。一来二去,这份默默的关怀与帮助,渐渐打动了二小婶的芳心,二小叔成了二小婶眼里最可爱的人,两人很快修成正果。后来,按照知青回城的政策,二小婶带着全家人回到了繁华的省城,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三小叔黎泽树,则曾担任过大队长,他阳光帅气,能力出众。从农村搬到城市后,幸运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的妻子,三小婶儿,则是一名备受赞誉的小学教师,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共同育有一儿一女,生活过得美满而幸福。
快言快语的二小婶告诉姜燃,不久前,老弟弟黎泽民的儿子结婚,大哥黎泽天携同那位姓王的女子回乡赴宴,大家才知道哥嫂家中发生的变故。不过只是听说大嫂病了,也不知道得的究竟是什么病。
姜燃私下给两位小婶看了自己的乳腺肿瘤,两位小婶见状,心中涌起无尽的悲伤。
“你得了这种病,大哥怎么能在这种时候还去找别人呢?上次他带回来的那个女人,我看着就来气。本来安排我们一起吃饭,结果我直接去别的桌了,我才不想和那种女人同桌吃饭。”
做环卫工人的二小婶愤愤不平地说道,她口直心快的性格与当年无异。她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仿佛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内心的善良。 “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大嫂,我们心里只认你。”二小婶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一旁的三小婶气质优雅,文绉绉地微笑着表示赞同:“那是自然,大哥与其他女人,不过是搭伙过日子罢了。在我们心中,永远只有一位大嫂,那便是你。”她的话语温柔而坚定,如同春风拂面,给予姜燃无尽的慰藉与力量。
眼看着已临近中午,黎晓见长辈们交谈甚欢,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语,便提议一同前往饭店用餐,以便大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继续畅谈。
此时,两位叔叔纷纷从怀中掏出钱来,表示这是他们给大嫂的一点微薄心意,还有那些因农活繁忙无法亲自前来的弟弟们所托带过来的钱款。姜燃见状,连忙摆手制止,她深知在众兄弟中,自己的条件相对较好,而弟弟们的生活都不易。面对大嫂态度如此坚决地拒绝,大家也只得恭敬不如从命,将钱重新放回口袋中。
随后,黎晓精心挑选了一家离家稍远却颇具特色的中餐馆,为长辈们点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在这温馨而美好的时刻,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与亲情的交融,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午时光。
在宴席间,小叔小婶们不禁又忆起了姜燃为黎家多年来的无私奉献,以及她对弟弟妹妹们的深深关爱。诸如姜燃如何悉心照料婆婆吴玉珍在生下老儿子黎泽民的那个月子,这些都是婆婆事后向她们娓娓道来的。婆婆吴玉珍曾向街坊邻居自豪地述说着,自己这一生虽时常受老伴的欺负,但从未受到过儿媳妇的半分委屈。
三小叔亦深情回忆了姜燃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助力他与三小婶操办婚礼的壮举。还有三小婶初次分娩时,姜燃始终坚守在她身旁,甚至被溅了一身血的豪迈。他们纷纷向大嫂表达着深深的感激与敬意,仿佛生怕此刻未能尽情倾诉心声,将来若大嫂突然离去,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二小叔眼中,大嫂的忠贞不渝尤为令他敬仰。当年大哥黎泽天因故回乡参加劳动生产,大嫂却始终与他并肩作战,风雨同舟,共度时艰。那段日子,是他们生活中最为艰难的一页,却也因大嫂的坚韧与深情而熠熠生辉。
在那座简陋的土坯屋中,小茅草房虽简陋却充满温馨。姜燃在诞下黎晓一周后,便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她既要照顾新生的婴儿,还要照顾黎明,又要做饭操持家务,一切琐碎之事皆需亲力亲为。产后十天,小米已然告罄,家中只得依靠青玉米度日。
黎泽天给女儿起名黎晓,希望她能给家庭带来光明和好运。当黎晓长到七个月大时,命运终于为姜燃敞开了一扇窗,她幸运地成为了村小学的民办教师。白天,她出去上班,只得将黎明、黎晓两个孩子托付给婆婆吴玉珍照料。而作为回报,她在下班后则辛勤地为公婆全家包括弟弟妹妹们缝制棉衣和鞋子。
然而,村教师的职责也并不轻松。姜燃时常需要前往公社参加会议或学习培训,无法及时回家给黎晓喂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奶粉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每当听到孩子因饥饿而啼哭不止,奶奶吴玉珍总是心疼不已。她只能将高粱米饭嚼碎,混合着米汤喂给黎晓,尽力呵护着这个幼小的生命。
在那个年代,高粱米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而其中尤以晋杂5最为普遍。这种高粱米,米质坚硬异常,不易被煮软。村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晋杂5,晋杂5,不好磨,不好煮,不够了咸菜补。”这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对这种高粱米的无奈与苦涩。
黎晓,这个幼小的生命,在襁褓之中便与这种高粱米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脾胃,就这样在幼时便因这坚硬的米质而受损。待到她稍大一些,能够自己进食时,餐桌上依然少不了晋杂5的身影。每次饭后,黎晓总是感到胃部不适,反酸水,天天拉稀,身形瘦弱得如同一条流浪的小狗,令人心疼不已。二小叔和二小婶,曾经作为黎泽天和姜燃紧挨着的邻居,他们亲眼见证了黎晓在高粱米的陪伴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艰辛与不易。
听到长辈们聚在一起,回忆起过去艰难的时光时,提及到了自己,黎晓终于有机会插上一句话。她带着一丝自嘲的笑容说道:“我还记得我曾经那么瘦的时候呢,多好啊,瞧我现在胖的,条件好了,发福了。”
或许是由于晕车的缘故,又或许是受到悲伤与激动的交织影响,面对满桌佳肴,二小婶却难以进食多少。她那句“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大嫂”,却如一股暖流涌入姜燃的心田。这简短而真挚的话语,让姜燃深感多年来为黎家的付出终有回报,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这一句话,便足以让她心满意足,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