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接父亲班

    既然输了,那就认赌服输,几个人当场认余良为大哥。

    学习没有人家好,打还打不过,认人家为大哥,不丢人!

    虽然余良不想自己这个年纪就拉帮结伙,但还是默认了。

    这场比试虽然是小孩过家家,但赌约还是要遵守的,如果你不守信用,以后谁和你玩儿?

    再说,自己小小年纪就能当上这几个人的大哥,内心深处也是比较爽的。

    从小学到初中,靠着勤奋和努力,余良都是班子里的尖子生,直到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他才真正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因为全县的尖子生都集中到了这里,原先在村里、乡里算优秀的,到了这里就不一定优秀了。

    高一,余良勉强还处在班级的上游,到了高二,慢慢就滑落到了中游,到了高三,就泯然众人矣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家里的事儿太多,放学后还要帮着家里去干那好似永远干不完的农活儿,精力不能完全集中;二是余良在学习中出现了以前从来没有的偏科现象,好的始终是好,差的始终是差,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无论怎么用功,分数就是上不去,这让余良头痛不已,心烦气躁。

    静下心来,余良隐隐感觉到,一个人不可能是全能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板,有些短板可以靠勤奋努力去弥补,而有些短板却是永远弥补不了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所以会分成三六九等,究其原因,就在于有的人短板多些,有的人短板少些,这才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直接或间接决定了有的人注定能走远,有的人注定走不远。

    在种种压力下,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余良一下子没了信心。

    对于余良这个农家子弟来说,高考不仅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通往成功的重要起点。

    如果考上了,就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深造,为未来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打破现有阶层固化。

    如果考不上,自己所有的努力会瞬间化为零,估计一辈子就要去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了。

    当两天紧张无比的高考结束后,走出考场后的余良,整个人都有一种虚脱的感觉,犹如天上飘泊的云彩,不知道自己飘向何处。

    考砸了,这次真的是考砸了,这是余良的第一感觉。

    实际也正如余良预感的一样,他的分数虽然不是差的很多,但终究还是没有考上。

    十一年的学校生涯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自己用尽了全力,但人生第一次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还是失去了。

    余良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那种失落的感觉让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爸,你怎么回来了?”当第一眼看到久违的父亲余建国时,余良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考的怎么样?”从余良一进家的表情,父亲余建国就猜到了考试结果,但还是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关心的问了一句。

    “没考上。”余良直言相告。这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没有必要隐瞒什么,结果已经出来了,也只能直接面对了。

    这种心理素质余良还是具备的,不像受点儿挫折就哭哭啼啼的富家子弟。

    “哎,没考上就没考上吧。”父亲余建国无奈的说,既像是安慰余良,也像是安慰自己。

    自家是什么情况自己最清楚,十几年来,也真难为这个要强的孩子了。

    在一阵压抑的沉默过后,父亲余建国又开口说道:“我这次回来,一是看你能不能考上,如果考上了,我抓紧给你筹备一下上大学的费用;二是如果你没有考上,给你办一下接班的事宜,送你到矿上上班。以前怕你有了这条退路,影响你的学习,所以就一直没有和你说。”

    “接班?到矿上?”余良第一次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变化也太大了吧,父亲余建国从来没有和自己说过这事儿,自己一点儿心理准备也没有。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那时的工人,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可以享受退休、福利分房、发粮票吃供应、看病不花钱。一个农村的孩子,只要接班进厂参加了工作,就跳出了农门,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很庆幸的事,就意味着增加了家庭收入。

    对一个人来说,一生就有了依靠。可以说,只要进了工厂,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工厂负责。所以工人的身份是令人羡慕的,是许多农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看着已是满头白发的父亲,余良这才感到父亲是真的有点儿老了,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而自己每天因为忙忙碌碌,连父亲的年纪都忘了,作为儿子,是不是有点儿不合格呢?

    不知不觉,余良的眼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