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推广土豆和地瓜

    三日后,李郡守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赵家村。

    村民们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用最质朴的笑容和最热烈的掌声迎接他们的到来。

    李郡守走在田间小道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因为他深知,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即将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

    当亲眼看到那一亩亩丰收的土豆和地瓜田时,李郡守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虽然听赵村长说了不能连种,但这两种作物产量太高了。轮着种都比普通的作物产量高的多。

    他深知,有了这两种高产作物,以后老百姓们再也不用吃不饱饭了。

    为了让这两位官员知道土豆和地瓜的优点,赵大伯让人直接在村里的空地前,做了十几样土豆和地瓜的吃法。

    王县令和李郡守吃过之后都激动不已,本以为产量高已经很好了,没想到还都这么好吃。

    听说最早是由村民赵宇发现的,当场赏了赵宇一百两银子,赵家人也都很开心。

    “赵家村的乡亲们,你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本官决定,免除赵家村未来三年的赋税,并授予赵家村‘高产粮示范村’的荣誉称号,由本官亲笔题写匾额,以示表彰!”李郡守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赵家村的上空回荡。

    “六年不用缴税了!”赵村长激动道。

    村民们听后,欢呼雀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知道,这一刻,赵家村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他们,正是这辉煌篇章的书写者。

    李郡守和王县令吃完饭就先离开了赵家村,留了李师爷在这边看着进度。

    秋风轻拂,安县的田野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赵家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如今却因一场前所未有的丰收而声名鹊起。

    土豆与地瓜的奇迹,不仅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王县令的仕途迎来了转机。

    三日后,王县令的身影出现在赵家村的村口,他身着官服,面带和煦的笑容,与平日里那个威严的县令判若两人。

    他此行,是为了带走赵家村今年所有的土豆和地瓜,除了留下足够的种子供来年种植外,其余的都将以五文钱一斤的高价收购。

    “王大人,您来啦!”赵大伯早已等候在村口,见到王县令,连忙迎了上去,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赵村长,今年的收成真是喜人啊!”王县令赞叹道,目光中满是赞赏与喜悦,“我代表安县的百姓,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赵村长憨厚一笑,摆手道:“哪里哪里,都是托了大人的福,还有上天的眷顾。我们赵家村能有今天,全靠大人的支持。”

    随着王县令的一声令下,衙役们开始有序地搬运起土豆和地瓜。

    村民们在一旁协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孩子们则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断。

    王县令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李郡守说让先在整个安县推广种植,让更多的人受益。然后再在整个府城乃至整个大乾种植。同时,我也会寻找合适的商贾,将这些作物销往更远的地方,为我们安县带来更多的财富。”

    赵青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那太好了!我们赵家村愿意全力支持大人的计划,为安县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王县令点了点头,对赵青山的态度表示赞赏。

    他深知,这次丰收不仅仅是对赵家村的馈赠,更是对整个安县的恩赐。

    他决心要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的仕途更上一层楼。

    “赵村长,我还有个请求。”王县令话锋一转,目光转向赵富贵,“我希望你能推荐几位种植好手,作为衙门的编外人员,负责明年的土豆和地瓜种植技术指导。”

    “这样,才能确保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让安县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赵富贵闻言,连忙点头应允:“大人放心,我这就去安排。赵贵和赵五叔都是咱们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他们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随后,赵村长便召集了几位种植好手,由赵贵和赵五叔领头,准备跟随王县令前往县衙,为明年的种植计划做进一步的筹备。

    夜幕降临,赵家村再次恢复了宁静。

    村民们围坐在火堆旁,谈论着这次的丰收与未来的希望。

    随着土豆和地瓜的事情的结束,种寒瓜的事被提上了日程。

    用了一天的时间,分配好了各家占的份额,村里人就开始忙盖大棚的事情了。

    “乡亲们,咱们今儿个就正式开工了!”赵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清晨的薄雾,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他手里拿着一张手绘的图纸,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勾勒出大棚的轮廓和寒瓜种植的布局,那是他与几位村民连夜商讨、精心设计的成果。

    村民们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既好奇又兴奋的神情。李大婶率先开口:“赵宇啊,这大棚咱以前可没见过,真能种出寒瓜来吗?”

    赵宇微微一笑,眼神中满是坚定:“李婶,您放心,咱们这大棚能保温保湿,肯定能长出来的。”

    “那敢情好!”王叔拍了拍胸脯,“咱们村就缺这样的带头人,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

    一番动员后,青壮年们负责搭建大棚的骨架,他们或弯腰挖掘坑洞,或合力搬运沉重的竹片,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没有人喊苦喊累。

    妇女和孩子们也没闲着,她们提着篮子,穿梭在田间地头,收集着搭建大棚所需的稻草和铺设油纸。

    “二柱子,你那边注意一下,竹片要插得深一点,这样才能稳固!”赵宇一边指导,一边亲手示范,他的身影在忙碌的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知道了,宇哥!”二柱子憨厚一笑,手中的锤子更加卖力地敲打着竹片,发出阵阵有节奏的声响。

    中午时分,太阳高悬,村民们简单地吃了些自带的干粮,稍作休息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笑容。

    “看这架势,咱们的大棚很快就能建好了。”赵婶边擦汗边对旁边的李婶说。

    “是啊,到时候咱们种的寒瓜成熟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李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憧憬。

    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抹余晖洒在这片即将焕发生机的土地上时,第一批大棚的雏形已经初现。

    村民们围坐在新建的大棚旁,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夜幕降临,星辰点缀着夜空,赵宇和村民们虽已疲惫不堪,但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