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冬,边疆都会爆发小规模的冲突,这些游牧之人为了过冬口粮时常发生的抢夺,羌人多为游牧民族,今年自然灾害又非常之多,他们之所以倾巢而出,也是因为收成不好,想掠夺过冬的粮食。
他们本就是一个好战民族,多年来不断侵扰天启边关,如今有了布阵图,能不对天下粮仓,自来比他们富庶许多的天启起了觊觎之心吗?
恰巧这个时候,一向坐山观虎斗的北齐又有试探之意,也想分一杯羹,于是派人去和羌人谈判,羌人和北齐一拍即合,当即放话,自愿与北齐达成协议,放弃五成的收益来求得北齐的支持,由们则作为主力在前头进攻,北齐则在背后出谋划策。
两厢合作堪称完美,北齐出武器,羌人出人力,他们密谋而起,举旗开始针对天启,爆发这一场大规模的征战。
作为他们第一个障碍的霍家,在北齐细作和天启朝中有心人的运作下,霍家军因为出师不利,被皇上迁怒,之后又因为军中、出了细作导致连连败退,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他们顺利解决了天启最大的屏障,就开始大举向南进攻。
如此,战事就到了最严峻之时,羌人连破天启
几城,势头直逼南下,大有想要一举吞并天启之意。
羌人来犯,天启泱泱大国却无还击之力,被野蛮鞑、子打得连连、战败,皇上慌了,重文轻武的各位大人慌了,沉浸纸醉金迷的贵族们也慌了。
在此形势下,百里溟透过现象看破了这次危机的本质,羌人勇武善战,北齐狡诈多端,他们联手,自是势如破竹。
而天启国富民强却无将可用,皇上刚愎自用不敢启用能人,不敢提拔将士,不愿出兵作战,到时候且战且退必定面临国破人亡,天启失去屏障,岂非疆土任人践踏,国人任人宰割?
他不想看到那样的结果,所以坐不住了,在明知皇上不可能让他出战的情况下,只能以重病为借口来个遁逃,悄悄潜到边境,在第一战线作战指挥,以求力挽狂澜。
他去得悄无声息,在北境待得隐匿踪迹,无一人发现。
当然,在行遁逃之法时他也不是全然没有准备,除了将王府的一应事宜交代给管家之外,夜尊府也会全权配合王府的一切,如果有人胆敢在此期间对王府不利,夜尊府就会出面,暗地里解决此事。
按说这样的安排虽然不算周全,倒也极具威慑,若是以往一定可以
蒙混过关。
可这次,他显然料错了皇上的绝情和皇后的无耻,谁也没想到这两人会因为不相信他身受重伤而亲自派人查探,若非谢如婳机警在前,早有准备,只怕一个藩王蓄意离京的罪责,那时候江夏王府就已经逃不掉了。
接下来的事谢如婳已经亲身经历,百里溟接到消息,知道王府之内的事由谢如婳坐镇,也稍稍放心。
当时,他接到黑鹰飞鸽传书,说谢如婳已经知晓他夜尊身份一事的时候还非常吃惊,后来想想这事其实有迹可循,谢如婳看着粗枝大叶实则非常机警,他就觉得知道了也好,很多事谢如婳知道真相,掩护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许多,所以并未过多纠结此事。
之后,百里溟就集中精神全力对抗战场一事,为了粉碎两国联盟的阴谋,他决定逐个击破,先是在阵前使了一招离间计,让两方人马为各自的利益起了冲突,之后又制造矛盾,让两方冲突升级,然后再引发战事。
因为百里溟是秘密离开的,阵前作战的又都是他多年培养的心腹,对方怎么也想不到背后竟是百里溟在运作这一切,两方之间的联盟本就不牢靠,这回彻底让百里溟钻了空子。
羌人本
还因为能和北齐合作沾沾自喜着,在北齐的出谋划策之下连夺几座城,士气高昂,心气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之后,又在夺来的城池里烧杀抢掠,纸醉金迷,在见过天启的繁华之后,不平也就随之而来了,凭什么死伤的都是他们羌人,流血流泪的也是羌人,却要被北齐人分去一半的功劳和果实?
而自视清高的北齐,则觉得一切的胜利都是因为他们智谋超群,指挥有方,才让羌人能够顺利夺下那几座城的,他们分走一半成果也理所应当。
这个落差之前还不明显,可随着天启越战越退,他们的分赃越来越大之后,有人动摇了。
一旦有了不忿之心,就容易计较,而一旦计较,就会出现矛盾,百里溟不过利用这分赃不均中的落差,很容易就瓦解了这两方本就脆弱的联盟。
而被人津津乐道的神农坡一战,正是两方矛盾激烈之时,北齐和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闹到深处两方起了冲突,差点内战,百里溟真是趁着他们内战之际,带人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北齐一向爱惜羽毛,见羌人已经不能成为自己手里得力的刀了,反正自己也不过是出了些用不着的铁器,又早已得
到应有的回报,当时便反悔,绝尘而去。
北齐人愤而离去,从战场冲动退出,羌人不过都是一群有勇无谋的莽夫,自然不能成事。
可想而知,当时的羌人既要面对北齐的反水,又要面对天启的反攻,怎能不元气大伤。
果然,后面的结果便如百里溟所料的那般,天启军队开始全面反击,没了北齐支援,犹如丧失首脑的羌人只能节节败退,最终敌不过百里溟在背后始终替天启军队周全的谋划,只能黯然退回淮河以北。
而百里溟,虽然身负重伤不得不回京修养,之后还撞上谢清清和百里越的一通查岗,但他始终没有放过战场上一丁点的线索,始终与夜尊府的人关注操控着战场上的一切,直至扭转乾坤,终于赢得最后胜利。
百里溟说的波澜不惊,谢如婳却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会有多惊险,扭转一个战场的局势,岂是说做就做这么简单,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心力,为了撇开关联又要敛去多少锋芒,甚至于百里溟身中的那三支箭伤,都是他鞠躬尽瘁的证据。
可恨最后,他劳心劳力,能做的都做了,却什么功劳也不能有,甚至不敢让别人知道他就是那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的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