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 第三次直播——二凤陛下李世民:请陛下三思

    【那件事情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它——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之后,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都不如秦王李世民,心有忌惮。

    于是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

    当时,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击败了被李世民重创逃走的刘黑闼,想尝试拿回兵权。

    可惜,战争是胜利了,但是收回兵权的目的却失败了。

    而在这之前,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平定宋金刚叛乱,以达到限制、打压李世民在军中威望的目的。

    但是裴寂性格怯懦,缺乏将帅之才,所以结果也显而易见,平叛都失败了,更别说收回兵权了。

    因此,面对皇帝和太子的忌惮,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这场宫变的结果就是,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说到这里,赵瑜想起了之前看的一个段子,顽皮了一下。

    【要我说,二凤陛下真是个体面人,该走的流程一定要走完,能直接做皇帝,但偏偏要先做太子。】

    贞观时期,在太极宫观看天幕的李渊心态比武德时期的自己要好得多,但是听到赵瑜的这句话,也忍不住破防了。

    那是老二体面吗?那是朕理智尚存。

    老二当时让尉迟恭全副武装的入宫,这态度,这意思,难道还不明显吗,哪里是来保护朕,分明是来逼宫的。

    要不是朕当机立断立老二为太子,现在怕是要追随老大老四,跟他们在地府团聚了。

    另一边,魏征面对其他人或打量,或看好戏的眼神,面色不变。

    他不认为自己当初那样做有什么问题,毕竟当时他效忠的是隐太子,自然应该站在隐太子的角度思考。

    甚至曾经自己建议隐太子杀了秦王也是如此,但是隐太子优柔寡断,最终未能成事。

    只是面对上首的李世民的询问,他也不得不解释清楚。

    虽然今天不是正经的朝会,而是小型宴会,但是满朝文武全来了,自己这回答也得好好斟酌一番,免得传出不利于自己的话。

    陛下虽然心胸开阔,但是自己也不能太过耿直,陛下永远是陛下。

    “微臣不认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有何不对,息王曾经没有采纳臣的意见,最终失败,时也命也。

    可见,息王终归缺了一份天命所归。”

    李世民听着之前都没说过什么好话的魏征,今天难得的隐晦的夸了自己,有些意外,也有些高兴。

    这人的脾气可是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啊,每次劝谏,只要自己不答应,就会一直说,一直说,非要自己接受。

    平时劝谏也不顾及自己的面子,全都是当着众人的面,今天难得碰到一次是当着百官的面夸奖自己的,真是不容易啊。

    与贞观时期轻松的氛围不一样,武德时期的朝堂,此刻是寂静一片。

    李建成知道老二最后发动政变上位,自己还被他射杀了之后,心中居然没有任何恐惧,反而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诡异的平静。

    就好像是知道死刑后的释然,而不是一直面对未知的忐忑恐惧。

    但是李元吉不一样,他心中莫名涌出了一阵狂喜。

    太子大哥被李世民杀了,父皇知道之后肯定会严惩李世民,那这样看起来,自己未尝没有一争帝位的可能性啊。

    只要一想到这里,李元吉就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立刻跪下。

    “请父皇立刻拿下乱臣贼子李世民,为太子大哥报仇,以正纲常。”

    这话说的义正辞严。

    李渊看着面前的三个儿子,老大似乎已经被天幕剧透的未来吓傻了,呆愣愣的站着;

    老二还是那副与他无关又胜券在握的样子,仿佛皇位已经唾手可得了。

    而老四最令他惊讶,虽然他跪着请杀兄长,看似在为太子着想。

    但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从他抑制不住的狂喜中,他明白,在建成和世民甚至是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元吉也对皇位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

    李渊心中也迷茫了,此刻他是真的恨上了这个天幕。

    为什么天幕要出现,为什么天幕要告诉自己儿子互相残杀!

    现在的自己已经被天幕弄得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了。

    李渊环视了四周,朝中大臣虽然各个低眉顺目,但是心里的小心思昭然若揭了。

    他泄气一般的问了一句,“如今这件事情,众爱卿可有对策?”

    底下的人虽然一瞬间激动了,但是却没有人出头。

    于是,李渊自顾自说道,“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逼宫造反,不忠不孝,即日起,贬为庶人,流放于黔州。”

    李渊话音落下,一声不吭的大臣们,有一半直接跪了下来,齐声高呼,“请陛下三思啊。”

    李渊看着那群跪了下来的人,攥了攥拳头,这些怕是都成了老二的心腹了。

    于是,又问了一句,“那太子李建成无德无才,嫉贤妒能,不堪造就,废其太子之位,改封息王,众爱卿以为如何?”

    这下,原本站着的大臣又呼啦啦跪了一片,“还请陛下三思啊。”

    李渊了然了,这是支持太子的人。

    自己这朝堂上,一半支持太子,一半支持秦王,剩下的要么是职位太低,要么是中立,明哲保身,人也不多。

    真正支持自己的更是只有零星几个,还都是自己曾经的好友,一起从太原出来的老臣。

    李渊又耐着性子问了一句,“那朕不欲看到两个儿子皆因皇位而死,即日起,立齐王李元吉为太子,以保全其两位同胞兄长如何?”

    李元吉听到自己父亲这句话,脸上的狂喜都化成了实质。

    他想立马接旨,真情实感的向父皇保证,自己继位之后,一定会留下两位兄长的性命的。

    但可惜,他的速度没有其他人快。

    这下,剩下的没跪的大臣全都跪了下来,满朝文武全都异口同声,“请陛下三思。”

    开什么玩笑,这大唐就算不交给秦王、未来的太宗,那也不能交给除了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就一无是处的齐王,走上隋朝的老路啊。

    李渊看着全部跪下的大臣,怒火中烧。

    “朕说贬秦王,你们让朕三思,朕说废太子,你们也让朕三思,朕说立齐王,你们还让朕三思,那你们说怎么办!”

    一群废物。

    但是跪着的大臣们说来说去,也只有一句,“请陛下以大唐社稷为重。”

    李渊被面前的场景气笑了,这满朝文武都是好样的。

    “好好好,朕怎么说都不行,问你们,你们也不愿意出主意。

    那这样,萧瑀你来说朕该怎么办。”

    被点到名的萧瑀恭敬的叩首,立刻表示,“此乃关乎社稷安危存亡的大事,臣不敢妄言。”

    “陈叔达,你说怎么办。”李渊又指了一个。

    “臣也不敢妄言。”

    “杨恭仁你呢,也不敢妄言?”

    “臣亦是如此。”

    ……

    李渊问了一圈人,个个都跟他说自己不敢妄言。

    其实,倒不是这些人不敢妄言。

    这情况其实很简单,既然天幕已经盖章秦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是个好皇帝,还是千古一帝,那直接传位给秦王就行了。

    但很明显,皇帝不想啊。

    原本一些臣子打算直言进谏的,但是被关系好的同僚拦住了。

    现在皇帝在气头上,最好谁也不要上去触霉头。

    要清楚,现在的情况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左右的范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明哲保身,没看见皇帝的心腹爱臣裴寂也没有说话吗。

    等皇帝自己气消了,想清楚了再劝谏也不迟的。

    于是就出现了武德时期大臣们集体沉默,一问三不知的情景了。

    李渊见问朝臣问不出什么东西,冷哼了一声,又问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李建成沉默,他知道,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请辞太子之位,让老二上,这样还能保全自己的家人。

    但是凭什么呢!

    自己兢兢业业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难不成就因为天幕的一个预言就要让出来吗?

    天幕又怎么确定自己做皇帝之后,不会比老二优秀呢?

    李世民同样也不说话,现在的情况对自己是有利的,如果太子聪明的话,会请辞的。

    甚至父皇现在也只是因为骤然知道自己宫变夺权而愤怒,等缓过来,消了气,是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李元吉原本是有想说的东西的,但见自己的两个哥哥都没说话,于是也把想说的话咽了下去。

    他认为选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大哥懦弱,二哥造反,只有自己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满朝文武重臣,竟然没有一个能为朕分忧的吗,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吗?”

    李渊又把气撒在了其他人身上。

    “父皇,既然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如继续看天幕吧,相信天幕会有解决方法的。”

    李渊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个终于开口的儿子,“你希望天幕能说什么呢。”

    “说一些对大唐有利的事情。”李世民不卑不亢。

    “什么是对大唐有利的事情?”

    “能带领大唐走向盛世就是对大唐有利的事情。”

    李世民已经说话了,无论是明面上投靠还是暗中投靠的人都像是有了主心骨,纷纷赞同。

    “秦王殿下说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