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第二次直播——猪猪刘彻:武帝的文治

    【建元新政失败之后,武帝陛下韬光养晦,沉湎于微行和狩猎。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在这段时间里什么也不做。

    他还是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拓的准备工作和初步活动的,如派张骞出使西域、派严助征讨闽越等。】

    说着赵瑜将出使西域的时间、路线、目的和意义这些详细的内容列在了天幕中。

    除了照常给武帝陛下一份详细的资料外,赵瑜还给始皇陛下走了后门。

    有样学样的系统小八也不管自家的政崽崽有没有需要,也一股脑的给送了过去。

    【武帝陛下韬光养晦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很长,转机就出现了。

    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去世,刘彻得以完全掌权。

    完全掌权后的武帝陛下开始了他的内政改革和征战匈奴的计划。

    这里我们先说内政改革方面。

    首先就是官制改革,废止太尉一职,设大司马;起用近臣参与决策;赋予宦官职权;加强监察官职;强化外戚政策等等。

    而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君权,强化中央集权。

    例如用主父偃之策行推恩令来削弱诸侯王等。

    其次就是法制改革,武帝陛下为了强化法制,于元光五年命中大夫张汤、赵禹修订律令,最终确立了汉律的框架。】

    嬴政虽然更加关心自己的大秦,但是趁着零碎时间也把后世尤其是刘彻和李世民相关的史书看了一遍,对汉武帝的了解也比较多。

    这次看到天幕说的法律改革,他就想起了,这个汉武帝之前做过的一件事情——诛杀郭解。

    诛杀郭解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汉武帝为了推行自己的律法树的一个典型。

    他制定的法律里面有一个不允许藏匿犯罪的人,否则藏匿者同罪的要求。

    但是郭解这个人在当地人望过高,而且不听重要的调遣,藏匿亡命之徒,结交郡国豪杰。

    正逢法律改革,这人直接犯到了刘彻手里,所以典型性很强,必须严惩。

    另外,一介平民,却有如同官府般的权势,这是比杀人更大的罪过。

    要知道,杀人者可以不死,但权势比于官府者,必须死!

    嬴政想到了现在地方上的那些六国贵族们,或许这个汉武帝给了自己一些启发。

    现在他也要修改秦律了,修改完之后肯定是要全国普及的,那些六国贵族犯事的肯定不会少。

    自己到时候或许可以借着传播秦律的方式,重新统一一遍六国黔首的思想。

    方法不错,但是手段不能像汉武帝那样粗暴,需要好好修改修改的,争取温和些。

    毕竟嬴政也知道,汉武帝能这样直接动手,还是因为朝政稳固,地方势力不团结。

    而他如果想要复刻汉武帝的做法,可能立马会引起动乱,战火再起。

    虽然他不惧怕,但是还是像赵瑜姑娘说的,目前一切求稳。

    这么想来,心中有了计较。

    嬴政端起赵瑜送给自己的养生茶喝了一口,看向了一边已经像被吸干了精气一样的李斯,眼神闪了闪。

    算了,李斯现在手上的任务太重了,已经到极限了。

    于是又看向了另一边虽然黑眼圈很重但是精神十分饱满的扶苏,点了点头。

    扶苏的任务还是太少了,再多布置点,就把这件事情交给扶苏吧。

    自己还是不能太拼命,他是要等扶苏儿子长大,自己亲自教出一个像自己的三代的。

    【然后就是用人政策的改革,武帝陛下则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大胆提拔人才,并量才任用。

    他所提拔的人才中,不乏出身下贱或寒门之人,文有主父偃、卜式、公孙弘、儿宽、朱买臣、桑弘羊等,武有卫青、霍去病等。

    甚至晚年还提拔了匈奴俘虏金日磾为顾命大臣。

    可见武帝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

    赵瑜一边说,这些人的样子一一在天幕中出现,旁边还详细介绍着这些人的生平和功绩。

    这些赵瑜就没有全部给武帝陛下,毕竟她让系统扫了一眼,这人差不多都在武帝陛下的朝堂上了。

    刘彻见赵瑜没有给自己资料的打算,于是连忙命人将天幕中的这些人的信息,尤其是功绩记录下来。

    【其他的比如推恩令削弱诸侯,解决藩镇割据问题;调整区域规划,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历法,影响深远;农业方面,兴修水利,整治漕运,治理黄河,发展农业技术等等。

    以及最重要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文化,对后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武帝陛下虽然谥号为武,但文治也不差的,当然这里面也有文景之治留下的遗泽。】

    在这些内容全部讲完之后,赵瑜同一时刻将这些资料包括措施、目的、意义、问题等都一股脑的传给了武帝陛下和始皇陛下,省去了他们抄写记录的功夫。

    系统也惦记着自己的小崽崽,送了一份过去。

    天幕下的秦朝儒生们激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他们儒家成为了唯一的思想。

    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圣贤们一定会高兴的。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他们儒家能发展壮大,就是靠着“兼容”与“发展”的特性,博采众长的。

    任何思想都是一样,单一的思想存在在社会上,未必真的是一件好事。

    若是未来只有一个儒家了,那儒家还能发展下去吗,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只要想到这点,有些人就感到深深的寒意。

    这样的观点一说出来就被其他人压下了。

    儒家本身就是发展着的,怎么可能是靠着吸收其他学派?这是对圣贤的诋毁。

    赵瑜看到汉朝之前的儒家弟子都快吵起来了,一时也不知道该不该岔开话题讲一讲儒家的情况。

    但好在后面的情况由不得赵瑜纠结了,因为一些人已经开始约架了。

    该说不说,果然是先秦的儒家啊,不服就干。

    【秦朝包括秦之前的儒生冷静一点。

    我这边先简单做个解释,董仲舒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里面的“儒”已经不是单纯的儒家了,而是外儒内法,儒皮法骨,甚至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毕竟在董仲舒推崇的儒家里,他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融入了进去。

    关于儒家的发展变化,之后我会单独开一期解释的。】

    简单解释了一下,赵瑜也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详细情况放在了天幕上,同样给武帝和始皇陛下都送了一份。

    然后话题又回到了刘彻身上。

    【好的,武帝陛下的文治改革说完了,我们就要说一说武帝陛下最重要的开疆拓土的功绩了。】

    接着,天幕的画面又开始变化了。

    原本婉转悠扬的背景音变成了金戈铁马、势如破竹的激昂战乐。

    天幕的背景也从原来“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闲适,变成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肃杀。

    然后随着战乐声由远及近,出现了两个骑着白马的骁勇善战的将军。

    其中一个很好认,就是武帝陛下的关内侯卫青。

    另外一个长相与卫青有些相似,旁边有个名字,写着“霍去病”。

    刘彻看到这两个人的时候早就高兴的连喝了三杯酒。

    “哈哈哈哈,果然是卫青,果然是朕的关内侯!赏!来人,给关内侯赐金百两。”

    卫青连忙跪下谢恩。

    刘彻一把扶了起来。

    高兴之余,刘彻还不忘旁边的小将军,“可惜不知道这个霍去病是谁,长得倒是和仲卿有些相似,莫不是仲卿的亲戚。”

    刘彻也就是随口一说,只是没想到卫青起身之后,有些迟疑的说,“臣有一外甥,名唤霍去病,长得也和天幕展示的样子有几分相似。”

    刘彻大喜,“仲卿为何之前不说。”说着就让人去卫青府上将霍去病请过来。

    “臣的外甥今年才十一岁,臣害怕只是同名同姓的人,说出来让陛下空欢喜一场,所以之前才未言明。”

    刘彻听到卫青这番话,摆了摆手,表示卫青还是太谨慎了,难不成还会因为仲卿说错了忌惮吗。

    就算不是同一个人,都是自家亲戚,见一面也没什么问题的。

    卫青倒不是怕舅甥的荣耀太过,二人会引起陛下的忌惮。

    就是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受此殊荣了,陛下又还在兴头上,如果自己告诉陛下那个可能是自己的外甥,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嫉妒。

    但是天幕已经将去病的样子放出来了,所以自己只能出面承认。

    果然不出他所料,自己身上的恩典又重了。

    其他大臣看到刘彻这样厚待卫青,再想到天幕也对这位好感颇深,相互交流了一个眼神,以后卫氏一族的好日子就要更上一层楼了。

    有些心思活络的甚至都想着能不能攀个关系,结个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