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
姜离眨了眨眼,面带疑惑。
秦风点头道。
“是的,陛下,我在想,我们迟早要开疆拓土,若是陆地无望,何不将目光放在海域上呢?”
姜离沉吟片刻,还是有些疑惑地问道。
“你是说,你要出海?”
秦风坚定点头。
“是的,陛下,臣计划带着我大姜的特产出海,开辟航路,结交盟友,或是消灭潜在敌人,无论是那种结果,对我大姜都有利无害!”
姜离闻言微微颔首,此时她也已经将那些儿女情长暂时抛在脑后,认真考虑起秦风的建议。
秦风也不着急,就那样任由她静静思考。
良久,姜离点了点头。
“你说的有道理,朕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但朕不太明白,你为什么突然就想要出海了呢?”
秦风回道。
“如今恭亲王一事已了,蛮族又已求和,剩下的国家如陛下所言,不是打不过就是盟友,臣总心里不安。”
姜离一直看着他,认真问道。
“既然如你所言,一切事情都已安定,你又因何不安?”
秦风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敢问陛下,若是有一天盟友反目,强国入侵,我大姜的胜算又有几成?”
姜离闻言皱眉。
“胜算极低……不过这种事应该不会发生吧?”
秦风立刻否认。
“陛下,居安当思危,这种事发生的概率低,不代表不会发生,增强国力一事,时时刻刻都要进行。”
姜离被反驳,也不气恼,反而露出满意的笑容。
然而笑了一半之后,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又将脸板了起来。
“听说秦大人最近定亲了?”
“确有此事。”
“你若是出海,这亲事又当如何?”
“实不相瞒,陛下,臣不想这么早成家,此次出海,也是权宜之计,拖一拖时间,再说,若无国,何来家?”
姜离闻言,脸上顿时再次流露出笑容来,看向秦风的眼神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柔和。
“你先回去吧,你的建议,朕会认真考虑的。”
秦风微微颔首,道了一声告退,便离开了。
在他离开后,姜离看着桌上的奏折喃喃自语。
“原来他也不愿……倒是朕误会他了。”
想了想,她又点了点头。
“不错,他说的对,应该居安思危,增强国力一事,在何时都不会错。”
稍微想了想,她又皱起眉头。
“不过……蛮族的进贡和赔款也到了,之前打仗的支出,也全在计划范围内,按理说蛮族的赔偿理应填补了战争支出,可为何朕总觉得……国力并未增强,国库也变得愈发空虚呢?”
…………
秦风这边并不知姜离担忧之事,他只觉得,经过自己的一番言辞之后,姜离似乎开心了不少。
如此,他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今日为他赶车之人乃是陈广,秦风上车后,指挥着他前往了昨天的木工作坊。
昨天的那两个年轻人,此时正等在作坊门口,见到秦风的马车到来,立刻恭敬地迎了上来。
他们已经联络到了郑船头,如今只等秦风前来,领他前去。
在兄弟二人的带领下,秦风来到了码头。
一个只穿一条马甲的汉子蹲在码头,看着兄弟二人带秦风过来,也是朝着这边迎了过来。
他上下打量秦风两眼,对着木工作坊的两兄弟问道。
“这就是你们说的大人物?”
兄弟二人连连点头,郑船头却是有些鄙夷地看了秦风两眼,面露鄙夷。
“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结果就这,年纪轻轻,估计官也大不到哪里去……”
秦风倒是没什么,但一旁的陈广却是不乐意了。
“放肆!睁开你的狗眼,这位可是……”
“陈广!”
秦风果断打断了陈广,对着他使了个眼色。
一个小小的船头,居然在明知他是官员的情况下,还这般品头论足。
秦风本来是想问问这个船头,可知道哪里可以造出规模巨大的船来,却没想到对方一上来就这个态度。
他本能地嗅到了几分不对劲,若是此时公开身份,怕是就没法探明背后的猫腻了。
陈广看到秦风的眼神,顿时也明白过来。
懂了,是计!
于是,他也是闭上了嘴巴,只是仍旧怒视郑船头。
郑船头见状,也是冷笑一声。
“养的狗倒是还像那么回事。”
秦风拦住又要发怒的陈广,看着郑船头道。
“怎么,官职大小耽误事么?”
郑船头瞄了他两眼,摇了摇头。
“耽不耽误事和我没关系,我这边就收个介绍费,固定价格,管你官职高低都得照给,只不过,若是官职不够,怕是你连我这关都过不去啊。”
秦风一笑,还好,原来只是要钱。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还算什么事情?
“开个价吧。”秦风问道。
郑船头举起一个拳头。
“十两银子。”
饶是有些心理准备,秦风也是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十两银子的介绍费?这是介绍过去挖银矿么?
但为了不影响后续计划,秦风还是对陈广扬了扬下巴。
“给他。”
陈广虽然不忿,但还是听了秦风的话,从怀里摸出一锭银子,丢给郑船头。
郑船头接过银子,在手里掂了掂,看向秦风的面色缓和了几分。
“这还差不多。”
说着,他又从怀里摸出个钱袋,丢给那两个兄弟。
“你们介绍来的,分你们一点,走吧。”
两兄弟连连道谢,拿着钱袋离开了。
郑船头将十两银子收好,又看向秦风。
“既然找来了,规矩应该都懂吧?”
秦风呵呵一笑。
“若是懂的话,那又何必通过这两人过来?”
郑船头啧了一声,又伸出手来。
“说明费,五两。”
陈广闻言,当即又有些忍不住了。
“开口闭口就是钱,你想钱想疯了吧?!”
郑船头冷冷地道。
“明码标价,拿钱办事,你可以不给,我没逼你们。”
陈广还要说什么,秦风却开口道。
“给他十两。”
说着,他又转向郑船头。
“我多给五两,还请郑船头,事无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