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满月宴,热热闹闹地设在四皇子的凌王府里。
这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府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温馨与快乐。红绸飘扬,鲜花簇拥,处处都弥漫着喜庆的氛围。
“四哥、姐姐,我来看我的小侄子、小侄女了!”
夏墨枫那充满活力的声音在四皇子府的庭院中骤然响起,犹如一阵欢快的风,瞬间打破了府中的宁静。
“世子和小郡主都在屋里呢,各位皇子们请。”
金宝一路小跑着在后面追上,带着几分气喘,脸上却满是热情的笑容,引着他们进了屋。
夏墨枫激动地拖着夏墨铭,一路风风火火地赶来。他身后还跟着不紧不慢、优哉游哉的十皇子。只见夏墨枫身着一袭宝蓝色的锦袍,那锦袍质地极佳,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微的光芒。袍角飞扬,仿佛他那按捺不住的兴奋心情。他脸上洋溢着的兴奋笑容,如同春日里灿烂得让人无法忽视的阳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夏墨铭则身着月白色的长衫,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的腰带,腰带上镶嵌着一块温润的玉佩,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他的长衫剪裁得体,贴合着他的身形,更显其修长挺拔。他稳步向前,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儒雅和稳重,彬彬有礼地说道。
“四皇兄,七皇弟和八皇弟各自请去了漠北和南疆大营锻炼,让我给你们带来祝贺。”
如今朝堂局势变化巨大,许多重要官位都经历了重新洗牌。原着中原本不起眼的七皇子夏墨羽、八皇子夏墨柯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心怀壮志,向庆帝表示想要去军中锻炼,以四皇子和十一皇子为榜样,庆帝欣然应允。
七皇子夏墨羽的母妃余美人,虽地位没有显着提升,但余玏乙时任御史台,送了小女儿余纯音入宫。那余纯音生得娇美动人,性格温婉,庆帝对她十分宠爱,短短两年时间,余美人便升上了纯嫔。
八皇子的母妃从惠美人变成了惠嫔,其父陈元也从不起眼的两江执事郎做起,一路高升,先是做到太守,而后又升任到了两广总督。
十皇子夏墨翰,原着中装傻充愣只为苟活于世。这一世,其母妃菱嫔的父亲孟叔贤这几年逐渐起势,从礼部侍郎一路高升变成了礼部尚书,其兄孟乐也做上了礼部侍郎。
夏墨渊面带微笑,眼中却带着一丝兄长的担忧,望向夏墨铭。
“你呢?何时考虑当个父亲?”
夏墨铭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轻轻弹了弹衣袖,淡淡说道。
“儿孙满堂?我又不走上那个位置,不如潇洒一点随缘。我可以扶持四皇兄。”
夏墨渊一个激灵连忙摆手,神色严肃地说道。
“莫要乱说,我和玥儿商量好,等国事稳定就去北境,为你们守卫边疆,种地、经商……”
夏墨渊和夏墨铭彼此对笑,目光齐齐转向十皇子和十一皇子。
十皇子吓得赶紧摆手,神色慌乱,忙道。
“我不行,父皇都说我是‘蠢材了’,十一皇弟,最合适!”
然后兄弟几人纷纷转向夏墨枫,认真打量着他,不住地点头认可。
“十一,以后我们做皇兄的就重点培养你了!定要争气啊!”
“六皇兄辅佐你朝堂之事,四皇兄为你守卫边防,十皇兄我呀,主要给你找乐子!”
十皇子话音刚落,庆帝那威严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一阵不悦之色。
“朕的好儿子们啊!你们倒是和睦,真是不把朕放在眼里,朕的皇位,多少人想要,你们在这推三阻四?还安排明白了?”
众人齐声惊呼。
“父皇?”
“父皇息怒……儿臣惶恐!”
夏墨渊等人赶忙跪地请罪。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诗玥怀里的奶娃娃伸着小胳膊冲着庆帝,“枝丫枝丫”地叫着,那稚嫩的声音犹如天籁,庆帝一听心都萌化了。
“得了吧,都起来吧,一个个假惺惺的,朕来看孙子、孙女,心情好,姑且饶了你们,快让开吧……”
庆帝大手一挥,脸上的严肃稍稍缓和,那紧绷的神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谢父皇。”
众人起身,让开道路。
庆帝一改严肃之态,换上了慈祥仁爱的模样,大步走到婴儿床附近,俯身逗着两个襁褓里的孩子,激动地说道。
“呦呦……朕的小皇孙、小皇孙女!瞧瞧,这小鼻子、小眼睛,像朕!好!”
“陛下,您说什么呢!皇儿和玥儿的孩子,像您做什么?”
娴妃打趣地嗔他,庆帝一愣,接着说道。
“像朕有帝王之相!”
众人一听,原来庆帝还在为刚刚的事儿“耿耿于怀”,这会儿正闹脾气呢,不由得都乐了起来。一时间,四皇子府中充满了欢声笑语,那笑声仿佛能穿透云霄,让整个皇宫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
在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身后,整个大夏的皇宫都沉浸在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中。阳光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泛出柔和的光芒,犹如一层薄薄的金纱,为这宏伟的宫殿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安宁。
庆帝破例在秦诗玥两个孩子没出月子便辞了名字,女孩儿是姐姐叫夏清念,男孩儿是弟弟,叫夏清玄,同时,在出生前便定了一个是世子,一个是郡主。这在大夏几乎是头一份的殊荣,可见庆帝对两个孩子的喜爱程度。甚至扬言,待孩子三岁以后,送进宫里,天子亲自教养,吓得秦诗玥一阵紧张。
时间过得飞快,犹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便已三年之后。
这三年里,四季更替,岁月流转,夏清念和夏清玄这两个萌娃在众人的关爱与呵护下茁壮成长。
夏清念这小姑娘,生来就活泼好动,像只欢快的小鸟。她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遇到不明白的事儿就眨巴着大眼睛,非得问个清楚。而夏清玄这小子,则相对沉稳一些,却也不失孩童的天真。他善于思考,每做一件事都要先在小脑袋里琢磨一番。
深得庆帝的喜爱,成为圣上的掌中宝,从启蒙写字开始,都由庆帝亲自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