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阿姨红娘姐又上线了。在鲁迅故居,老阿姨又看了一遍《觉醒年代》,不禁为于和伟老师扮演的陈独秀先生所倾倒,更为陈独秀先生的夫人高君曼的贤良淑德所折服。
老阿姨带读者朋友,一起翻阅陈独秀先生的三次婚姻,体味儿女情长纸短。
画面回到过去。陈独秀先生,第一次父母之命,二次为爱情,三次红颜陪他到老。
陈独秀,字仲甫,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位了不起的人物。1879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安庆,1896年考中秀才,后留学日本,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四川江津。他的一生共有三次婚姻,他的三任夫人,各有千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配高晓岚(高大众)。高晓岚,本名高大众,于 1876 年降生于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其父乃是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尽管出身高贵,家门显赫,但她毕竟生逢旧时代,未曾踏入过学府之门。二十芳龄之际,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与十七岁的陈独秀为妻,并先后诞下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和陈玉莹这三子一女。
然而世事难料,大约在 1910 年前后,陈独秀毅然决然地离开家园,此后便杳无音信。而高晓岚则独守空闺,终其一生。最终,她与 1930 年 9 月 9 日在安庆撒手人寰。
值得一提的是,高晓岚还有一个妹妹名叫高君曼(高小众)。高君曼,本名小众,又名君梅,1888年出生,是高晓岚的妹妹。1909年的假期,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高君曼到安庆,住到了姐姐家,天生丽质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学女青年与秀才出身又留学日本回来的姐夫在接触过程中,感情由亲情而爱情骤然升温。
而此时虽然姐姐与姐夫感情本来已经破裂,但风俗、伦理是不容许小姨子去爱姐夫的。
陈家、高家两家一齐反对,武将门第的高家(父亲高登科)和文官出身的陈家(嗣父陈昔凡)两亲家长辈皆大发雷霆。陈昔凡认为这种败坏门风的事,比陈独秀干革命多次殃及家庭还难以容忍,是地道的败家子,以致扬言要“退继”。而高登科则认为,两姐妹同嫁一人,为礼教所不容,大失老将的体面,气得一病多日。
但是爱情滋长以后是很难阻压的,他们就私奔到杭州,陈独秀在杭州初等军事学校任国文史地教习。那时,高君曼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月词》和《饯春词》两组诗,折射出他们在杭州时期甜蜜的家庭生活,夫妇之间感情之深。而陈独秀为此还写下了感怀20首,其中一篇这样写:
委巷有佳人,颜色艳桃李。
珠翠不增妍,所佩兰与芷。
相遇非深恩,羞为发皓齿。
闭户弄朱弦,江湖万余里。
这首诗称赞满意于她的青春美貌,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写出与美人相处的美妙、幸福,但也反映出他心中还是有万里江湖,有自己的未酬壮志。他真的就不安分于花前月下与美人的琴瑟和鸣,不久就去参加辛亥革命,去参加讨袁的“二次革命”,又被捕入狱,1914年出狱后又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6年去北大担任文科学长,高君曼又随陈独秀去北京。
高君曼和陈独秀自 1910 年开始携手共度了整整十五个春秋岁月。这段时光对陈独秀而言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他人生道路中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他们并肩经历无数风风雨雨、艰难险阻,但始终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境还是政治的风波,高君曼都坚定地站在陈独秀身旁,给予他无尽的支持与鼓励。两人一同挺过了重重难关,共同见证了许多历史的变迁。
更为珍贵的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迎来了一双儿女的诞生。这个小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陈独秀感受到了为人父的喜悦与责任。
然而,命运总是无常的。尽管他们曾拥有如此美好的时光,但最终还是走到了分别的路口。不过,那些共同度过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彼此心中,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而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久久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他们的结合不易,陈独秀自然对她是加倍怜爱。高君曼为人贤淑,知书达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伉俪之间是和睦相处的。
但是高君曼向往的是一种宁谧的家庭生活,而这方面,他恰恰不能遂她心愿。陈独秀天生就是闯荡江湖的人,走南闯北,屡遭风险,家人也跟着颠沛流离,很难过得上一段安逸的生活。
自1922年起,两人感情逐渐冷淡,高君曼于1925年带着儿子陈鹤年(陈哲民)、女儿陈子美移居南京,陈独秀每月给她寄30元生活费,此后,高君曼和陈独秀再没见过面。1931年高君曼病逝于南京。
真是太可惜了。《觉醒年代》电视剧里的君曼气质高雅贤淑,让人难忘。
陪伴他走过落寞的人生最后阶段的少妻潘兰珍。潘兰珍又名潘若云、潘云仙,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余西镇一个农民家庭。全家逃荒到上海浦东谋生,她就很小去一家纺织厂做了童工。几年后,父亲又把她介绍到自己卖苦力的英美烟草公司当工人。1930年,潘兰珍在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做工,住在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一个亭子间里。
也许是缘分吧,此时陈独秀被撤职之后,回到上海,隐姓埋名,也在熙华德路一座贫民窟石库门房子的前楼居住下来。这是他最为孤寂、落寞的时期,正逢大革命失败,长子、次子相继壮烈牺牲,而他因“右倾错误”受到了批判,同时还遭到国民党的通缉,只能东躲西藏,再加婚姻生活两度离合,年过半百孑然一身。但那时的潘兰珍并不知道眼前这个老先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当她第一次见到这位邻居李先生的时候,虽然他看上去有些穷困潦倒,但却能识文断字、通情达理,对待他人也一视同仁,并充满爱心。这让兰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幸会”之感。
李先生常常教潘兰珍读书认字,而她也十分聪慧伶俐,学得非常快。在共同生活的两年时间里,潘兰珍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再生育了,于是便决定领养一个女孩,为其取名凤仙,姓潘。
一次潘兰珍送孩子潘凤仙回南通,恰在这时,陈独秀被捕了,因为在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他又发声谴责国民政府。也在此时,她知道了自己同居两年的李先生就是登在报纸新闻上陈独秀,因为他父亲看到报纸上的照片,于是她决定去南京监狱看他。
漫漫长而艰苦的牢狱生涯拉开序幕,但潘兰珍始终坚定地守护在他身旁,不离不弃。她会隔三岔五前往狱中照料他的日常起居,毫无怨言。因为没有受到监禁,所以跑腿办事、采购物资以及与外界联系等事务都由她一手包办。
前来探望陈独秀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这让兰珍有机会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大大开阔了眼界。其中,胡适更是多次专程从遥远的北平赶到南京,不仅带来了丰盛的食物、实用的生活用品,还馈赠了许多珍贵的书籍供其阅读消遣。
此外,陈独秀在狱中的闲暇时光里创作出了大量精彩绝伦的诗词作品,这些诗作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兰珍为之收拾文稿,整理书籍,常伴左右。
战火纷飞,世事难料啊!有的孩子赴汤蹈火,有的孩子照顾老人,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独秀出狱了,潘兰珍陪伴他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江津,期间,胡适曾劝他去美国生活,写自传,陈独秀拒绝了,1942年5月他在贫病交加中逝世。潘兰珍在他贫穷困厄的最后十年,以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无怨无悔照顾、陪伴他。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先在四川一农场劳动四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在一小学校食堂工作。1949年春潘兰珍因病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和二儿子陈乔年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被杀害。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道出了自己对陈延年的理解:
“陈延年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是一个有感情,爱憎分明的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不管你是谁。刚开始他爱他父亲,同时他也不理解,他的父亲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家人。随着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他慢慢开始了解他的父亲,甚至他就是他父亲的一个缩影,也是他父亲的一个放大。他们俩是很相似的两个人,是一脉相传的父子关系,陈延年身上有陈独秀的影子。”
三儿子陈松年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后期,他承担起了照顾陈独秀的责任。最小的儿子陈鹤年则跟君曼妈妈一起生活,后来在香港星岛日报工作,一直没有回家。
陈松年的祖母、父亲陈独秀相继去世,都是陈松年给予料理后事。
全国解放后,陈松年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他当过会计,教过书,当过窑场工人,技师等,一家生活比较清苦。
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庆时,得知陈独秀儿子陈松年的生活困难,就叮嘱当地政府对他生活补贴,并安排他进窑厂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陈松年被选为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陈松年十分孝敬父亲,在他的的家中一直悬挂着父亲陈独秀40多岁时和母亲高大众的一张相片。
晚年的陈松年,每逢清明,每年都要拄着拐杖,步行10余里去父亲那里祭扫,直到他1990年去世。在他看来,父亲的精神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慰藉。
陈松年与妻子窦珩光一生有一男三女,他与妻子辛辛苦苦工作,抚育孩子们长大,供养他们上大学,保持了陈家世代书香门第的家风。
陈松年的长子陈长琦,任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教授,中国真空学会理事。
在世人看来,陈长琦无论是外表和性格都酷似其祖父,是一位眼界开阔,专业基础深厚的学者与行政领导干部。
陈长玮,陈松年的长女,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钢铁设计院工作,曾任工程师。因工作努力,积劳成疾,1984年病故。
陈长玙,陈松年的次女。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军工厂工作,为高级工程师。
陈长璞,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她背后的故事却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是陈松年的幼女,命运多舛,由于文革的影响,未能如愿进入大学校园,而是被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然而,生活的波折并未击垮她的意志,反而让她变得愈发坚韧。
后来,陈长璞通过招工回到城市,并进入安庆图书馆工作。在这里,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担任了安庆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一职。不仅如此,她还是研究祖父陈独秀的专家之一,对于这位革命先驱的思想和贡献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陈长璞身上似乎流淌着祖父陈独秀的血脉,继承了他的果敢与勇气。1981 年 5 月,一个惊人之举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竟然瞒着父亲,自作主张地给党中央写信!这封信的内容更是石破天惊:她大胆地提议修建祖父陈独秀的旧居!
要知道,当时的政治环境还较为敏感,这样的举动无疑需要极大的胆量和智慧。而陈长璞却毫不畏惧,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幸运的是,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上级很快做出批示:“将陈独秀旧居作为文物单位予以保护”。
如今,当年的陈独秀旧居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安庆着名的旅游红色景区。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陈长璞当初的勇敢行动。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和付出,才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婚姻代表着家庭,孩子代表着开枝散叶,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