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带着军师和李达在桂林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着。他们身着便服,融入人群,与百姓们近距离接触,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一家茶馆里,李阳与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亲自为老人们斟满茶水,态度谦和。他面带微笑,目光中满是关切,说道:“诸位老人家,如今桂林城在我军治理下,您几位觉得日子比起从前,可有什么不同?”一位老人轻抿一口茶,感慨道:“将军啊,您的军队纪律严明,咱老百姓总算能睡个安稳觉。只是……”老人欲言又止,李阳赶忙凑近,诚恳地说:“老人家,您但说无妨。”老人这才缓缓道:“这看病抓药的费用太高,我们这些老骨头生了病,都不敢去医馆啊。”李阳神色凝重,认真地将这一问题记在心里。
离开茶馆后,李阳等人又来到了一家铁匠铺。铁匠师傅正挥汗如雨地打造农具,李阳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待铁匠师傅稍作停歇,他走上前,递上一块毛巾,说道:“师傅,辛苦了!我想问问,您这生意近来可好?”铁匠师傅接过毛巾,擦了擦汗,回道:“将军,托您的福,生意还行。就是这铁料的价格不太稳定,时高时低的。”李阳微微皱眉,追问道:“那这价格波动对您的生计影响大不大?”铁匠师傅无奈地叹了口气:“影响自然是有的,有时成本太高,赚得就少了。”
接着,他们又走访了一些商户和农民。在一个小小的菜摊前,李阳蹲下身子,仔细挑选着蔬菜,与摊主闲聊起来:“大姐,您这菜看着新鲜,卖得咋样?”摊主苦着脸说:“将军,不好卖啊,大家兜里钱不多,买的人少。而且这摊位费也不便宜,挣不了几个钱。”李阳听了,拿起一棵青菜,问道:“那这菜从地里运到城里,路上顺利不?”摊主摇了摇头:“有时候关卡多,耽搁时间,菜都不新鲜了。”
在田间,李阳挽起裤腿,与农民一同劳作,弯腰插秧。他一边插秧,一边和农民唠着嗑:“大哥,今年的收成估计咋样?”农民直起腰,捶了捶背,说道:“将军啊,今年虫子多,农药又贵,收成怕是不太好哟。”李阳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问道:“那村里的灌溉用水能保证不?”农民叹了口气:“水源倒是有,就是水渠年久失修,跑水严重啊。
李阳踏入熙攘的集市,脚步在一个卖花姑娘的摊位前停下。他蹲下身子,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姑娘那略带羞涩的脸庞,轻声问道:“小姑娘,这花儿都是你自己种的吗?一天能卖出去多少呀?”他的声音轻柔,仿佛生怕吓到了眼前这个怯生生的孩子。姑娘抬起头,望着他那充满善意的眼神,小声回答:“是俺自己种的,可卖得不多,大家手头都紧。”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又说:“那你觉得要是价钱再便宜些,会不会卖得更好?”说着,轻轻拿起一朵娇艳的花朵,嗅着那淡淡的芬芳。
在田间的小路上,他遇到了一位扛着锄头的老农。他快步走上前,伸出手帮老农接过锄头,关切地问道:“大伯,今年的庄稼长势咋样?”老农停下脚步,用粗糙的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叹口气说:“唉,不咋好哟,雨水不匀,虫害又多。”他认真地听着,目光落在老农那干裂的嘴唇上,赶忙从腰间解下水囊递过去:“大伯,您先喝口水,慢慢说。那这虫害村里有没有想办法防治啊?”老农接过水囊,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喝了几口水后说道:“想了办法,可药太贵,买不起太多。”
一位妇女在井边打水,他走过去,微笑着打招呼:“大嫂,打水呢?”妇女抬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他伸手帮妇女稳住水桶,接着问道:“家里孩子都好吗?上学有没有遇到啥困难?”妇女一边吃力地往上拉水桶,一边回答:“好着呢,就是学校太远,孩子每天走得辛苦。”他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地说:“这确实是个问题,得想想办法解决。”
在街头的小吃摊前,他坐了下来,对摊主说道:“老板,给我来一份您这的招牌小吃。”摊主热情地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就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食物。他尝了一口,赞不绝口:“味道真不错!老板,您这生意一直这么好吗?”摊主苦笑着摇摇头:“也就凑合,这租金涨得厉害,压力大哟。”他放下筷子,认真地说:“租金的事,我会想办法跟上面反映反映,尽量让大家的负担小一些。”
他走进一家破旧的裁缝店,店里的光线有些昏暗。他看着正在忙碌的裁缝师傅,轻声说道:“师傅,忙着呢?”裁缝师傅抬起头,停下手中的针线,说道:“哟,稀客啊。”他走到师傅身边,拿起一块布料,问道:“师傅,这布料进价贵不贵?最近生意怎么样?”裁缝师傅叹了口气:“贵着呢,生意不好做啊,来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拍了拍师傅的肩膀,安慰道:“别着急,会好起来的。”
李阳发现,虽然桂林城已经恢复了平静,但百姓们的生活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医疗费用高、原材料价格波动、摊位费贵、运输不畅、农业设施老化等等。他当即决定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回到营帐后,李阳召集了众将,商讨解决百姓生活困难的办法。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降低税收、发放救济粮、加强市场监管、修缮水利设施等。众将纷纷表示支持,他们将全力落实这些政策,让百姓们尽快过上好日子。
通过这次微服私访,李阳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桂林城的民情,也更加坚定了他治理好这座城市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