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顶尖医院问诊

    魏中在出租车内,眼皮沉重,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忽闻司机师傅的话语清晰传来:“顶尖医院到了。”

    随后,车辆缓缓向路边靠拢,直至平稳停下。魏中眼前,唯有一堵巍峨的黑色围墙矗立右侧,其余景象皆被遮蔽。

    支付完的士费用后,魏中立马下车,从出租车后备厢中拎起行李箱与背包,置于围墙的阴影之下。此时,夏荷怀抱晴宝,走下出租车,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解,四处张望,仿佛难以置信。她转而望向魏中,声音中带着几分探寻:“医院究竟在哪里啊?怎么没有看到医院的大门?”

    魏中也是满腹狐疑,心想我还准备问你了。手机导航却坚定地指向了右侧——京都顶尖医院确实就位于自己站立位置上。

    魏中环顾四周,只见右侧矗立着一道道巍峨的黑色围墙,材质不明,色泽深沉,高度至少有二米,令人站在其下顿感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这些围墙宛如无尽的长龙,沿着马路边蜿蜒伸展,直至视线所不及的远方。

    马路对面,则是一排典型的北方三层小楼,建筑风格质朴而低矮。一楼皆是临街商铺,门扉虽敞,却鲜有顾客光临,显得格外清冷寂寥。门面的台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上面密布着杂乱的脚印,更添几分荒凉与脏乱。

    魏中转身看向身后,只见同样的围墙依旧沿着马路向前延展,消失在遥远的山脊之上。而就在距离魏中约二十米的地方,围墙有一个缺口,仿佛是特意为车辆通行而设。在缺口处,车辆频繁进出,周边随意停放着几辆小汽车,三五成群的人们从缺口中鱼贯而出,更添了几分喧嚣与纷扰。

    魏中心中暗自思忖:“难道这便是那传说中的顶尖医院大门?”若非手机导航明确指示,魏中实在难以将眼前这番景象与“顶尖医院”四字相提并论。此情此景,不禁让魏中想起了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或许,这所医院便如同那陋室一般,虽外观朴素无华,却内藏玄机,有着非同凡响的医术与声誉吧。

    为了验证那是否真的是顶尖医院的大门,魏中吩咐夏荷抱着晴宝,守护好堆放在路边的一应行李,而魏中则孤身一人,大步迈向围墙的缺口。及至缺口之处,魏中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两栋青灰色的大楼之间,赫然开辟出一条宽约十米的通道,宛如一座连接两端世界的桥梁。

    这通道被人精心设计好了。中央是机动车道,两旁则是供行人通行的人行通道。然而,机动车道与人行通道之间,仅以简陋的塑料隔离墩为界,显得颇有几分临时与仓促之感。机动车道上,一根不起眼的升降杆静静伫立,仿佛是守护这片区域的第一道防线。

    目光转向通道入口的右侧,一座不锈钢制成的保安亭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其外观虽显粗糙,却也在寒风中坚守着岗位。保安亭的门窗大敞,透露出内部的融融暖意。只见两位身着厚重冬季保安服的男子,戴着厚实的手套,正围坐在保安亭内的电烤炉旁,享受着难得的温暖时光。

    而保安亭外,另两名同样身着厚重保安制服的男子,正一丝不苟地对进入通道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健康码查验。他们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坚毅,为这座顶尖医院的大门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秩序。

    魏中走向正在细心检查健康码的保安身旁,轻声询问道:“请问,这里是京都顶尖医院吗?这通道,是医院的大门吗?若是要入院求医,是要从这里进去吗?”保安微笑着点头确认。魏中随即转身,匆匆返回至路边,提起行李箱,与正推着晴宝的夏荷并肩,一同迈向这扇象征着希望的大门。

    保安细心地对三人的健康码进行了核查之后,魏中一行三人便踏上了通往医院深处的通道。夏荷边行边轻声细语:“这便是传说中的顶尖医院吗?外表竟如此朴素无华。”心中不禁对这所医院的初印象大打折扣,暗自思忖,将晴宝的康复之路寄托于此,是否真的能够安心?

    行走约莫三十米的时候,通道蜿蜒右转,引领魏中三人步入医院的腹地。两旁,并非寻常景致,而是矗立着两列虽称不上名贵却也风姿卓绝的松树。说是两列,实则每侧错落有致地挺立着四棵苍劲之木。这些松树,株株身形巍峨,挺拔入云,树干浑圆而坚韧,表皮上镌刻着岁月留下的深深痕迹,仿佛每一道皱褶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它们的枝条肆意地向四周铺展,交织成一片片翠绿的伞盖,遮蔽了天空,为这通道平添了几分幽静与庄严。

    尽管它们不过是寻常松树的模样,但每一株都透露出历经沧桑、百岁有余的气息,无声地宣告着这片庭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行走其间,不禁让人对这方土地生出一丝敬畏与感慨。

    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中间是一个设计得错落有致的庭院,占地至少十余亩,四周环绕着六层高的楼宇,每一栋皆以青砖砌就,黛瓦铺顶,透出一股古朴而沉稳的气息。在通道尽头的大楼正门之上,一块牌匾赫然入目,上书“门诊部”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而左右两侧的楼房,则分别悬有“住院部一”与“住院部二”的标识,清晰分明。

    与门诊部相对的,是另一侧同样六层的楼宇,它与周围的建筑在外观上如出一辙,却在其正门之上,未有任何标识。

    在通道尽头右侧,一棵古老而高大的松树之下,矗立着一间淡蓝色的铁皮小屋,小屋的正门之上,赫然书写着“行李寄存处”几个大字。门前,一位年迈的保安静静地坐着,双眼微闭,仿佛在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当魏中缓缓走近时,这位保安才缓缓睁开他那略显疲惫的双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双手提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他的面前。保安轻轻抬手,用那略显颤抖的手指指了指一旁的桌子。

    魏中的目光随即落在了桌子上,那里摆放着一张写了好几行的行李登记表。立刻明白了保安的意图,于是,魏中迅速放下手中的行李,开始认认真真地填写起这张表格。填写完毕后,把两个行李箱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后,魏中抱起身旁的晴宝,与夏荷一同踏上了前往门诊部大门的道路。

    门诊部大楼的入口一侧,精心布置了两张简约风格的桌子,其上摆放着两台现代化的电脑。桌后,两位身着整洁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襟危坐。夏荷迈步上前,与工作人员展开了细致的交流。片刻之后,夏荷向魏中轻轻招手,示意魏中靠近,并细语道:“请将晴宝的户口簿拿出来,我们需要进行门诊登记手续。”

    完成门诊登记程序后,三人步入门诊部的大厅之中。大厅内弥漫着一种精致而典雅的气息,尽管空间不算辽阔,却也恰到好处,约莫三百平米,显得温馨而不失宽敞。在左侧区域,挂号与缴费窗口被精心地布局,井然有序,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体验。步入大厅中央,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温馨的公共座椅区,其舒适度恰到好处,供人们在此稍作休憩,恢复精神。转向右侧,则是药房及其取药窗口,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让人倍感安心。

    而最令魏中震撼与惊奇的,莫过于前方那面宏伟的墙壁。墙壁上,以磅礴的金字镌刻着医生的宣誓誓词,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这面墙壁,不仅是医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对医生们职业操守与崇高理想的生动诠释。

    夏荷迅速步至挂号窗口前,她礼貌地与窗口内的工作人员交流道:“我已经事先与医院的网络客服取得了联系,得知可以预约神经外科的牛主任专家号。今天特地从外地赶来,能否请您为我办理这位专家的挂号手续呢?”言罢,夏荷双手递上了刚刚在入口处办妥的诊疗卡以及病历本。

    窗口的工作人员闻言,迅速拿起手边的电话,与相关部门进行了简短的确认通话。确认无误后,她微笑着对夏荷说:“牛主任此刻正在二楼的222号门诊室内接诊,请您在完成缴费手续后,即可前往二楼排队等候就诊。”

    夏荷迅速而果断地拿出手机,对准窗口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指尖轻点几下,便完成了300元专家号的缴费流程。窗口内的工作人员见状,立刻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不一会儿,一张清晰的挂号单便从打印机中缓缓滑出。夏荷微笑着接过挂号单,轻轻折叠后妥善收好,仿佛这不仅仅是一张纸片,更是通往健康之门的钥匙。

    随后,夏荷与魏中两人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魏中稳稳地抱着熟睡的晴宝,一家三口便踏上了前往二楼的阶梯。二楼的公共座椅区,此刻已是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面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而又略带焦虑的画面。座椅上几乎没有了空位,有的患者或家属只能站着等待,或是靠着墙壁稍作休息。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与不时传来的低语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有的医院氛围。

    然而,这一切并未影响到夏荷一家人的决心与希望。俩人相互扶持,穿梭在人群中,夏荷用挂号单在报到机上报到后,俩人找到了一处相对宽敞的位置站定。夏荷的目光始终温柔而坚定,知道,无论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公共座椅区的屏幕上赫然显示,晴宝已获准前往牛主任的门诊室接受治疗。魏中迅速从双肩包中取出术前术后的核磁共振检查报告和顶秀医院的病案,双手紧握,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夏荷则紧抱着晴宝,轻盈地从魏中身旁掠过,直奔222号门诊室而去。正当夏荷即将踏入门槛之际,门诊室的门悄然从内侧开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走出,目光温柔地落在即将进入的夏荷身上:“请问,您是患者的家属吗?”

    夏荷连忙回应:“是的,我是。”话音未落,魏中也快步跟上,急切地说:“我们是一家人,我想和她一起进去。”

    踏入门诊室,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映入眼帘,桌后端坐着一位身着白大褂的中年男性医生,身材适中,气质沉稳。窗外,明媚的阳光穿透厚重的玻璃窗,洒满整个房间,金色的光辉映衬着中年医生的身影,为他平添了几分庄严与神圣的气息。

    见有人进来,牛主任抬起头,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安心。魏中缓缓走向他,心中既有对未知病情的忐忑,也有对这位医生专业能力的信任。

    “请坐。”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抚平一切焦虑与不安。魏中依言坐下,将手中的核磁共振检查报告和病案递给他。他接过病历,仔细翻阅,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仿佛在与病魔进行着无声的较量。

    大约五分钟后,他放下病历,目光再次落在魏中身上,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们的情况我已经基本了解了,颅咽管瘤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实行开颅手术,再也没有别的治疗手段比开颅更好的了。”

    牛主任看着晴宝,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年前我们的手术量比较大,也是要排队。不过别担心,争取做完手术,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