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24章 台北分馆

    赵太来回香江,香江艺术扶持基金最近又要组织活动,需要他回去主持。英国这边,他媳妇阿芳带着三岁的孩子照看产业。

    “阿芳嫂,不用招呼,都是自家人。”见她忙来忙去的端茶倒水,卢灿客气的说道。

    肖芳是香江大屿山人,家中渔民出身,典型的香江女人——勤劳能干能吃苦精明。她很清楚所谓的“自家人”是对方的客气话。

    “灿少爷,您可别带着我家太来飞,他吖,最近飘得很,天天开口闭口都是大事,都不耐烦和我们母子倾计(聊天的意思)。”

    阿欣正逗着赵太来家三岁的阿有,听罢抬起头接话,“阿芳嫂,赵哥现在不是挺好吗?香江艺术圈,任谁提起赵哥,不挑大拇指?”

    “啊呀,那还不是灿少提携?”阿芳嫂一扬手,脆促的说道,“就靠我家太来那磨磨唧唧的性子,能干嘛大事?”

    这才是她说话的重点,帮丈夫在卢灿面前念好。

    卢灿笑笑,探手摸摸阿有的脑袋,小家伙嘴上挂着一溜口水,眼睛溜圆的也不怕人,很可爱。卢灿拿起他胸口前的手帕,帮孩子拭去滴答答的口水,顺便逗弄一句,“好醒目的细蚊仔(好聪明的小家伙),再大一些,我收你做契仔。”

    “哦哟!卢少爷,这话我可是听得明白。”阿芳嫂大喜,立即将孩子抱起来,对着周围一圈作揖,“二少奶奶,李老爷子,还有戴馆长可是要作证哦。”

    孙瑞欣看看卢灿,见他隐隐间点点头,便笑着从阿芳嫂手中结果阿有,“嫂子,这有什么?阿有这细蚊仔我就很喜欢,今天就收他做契仔,长大后让阿灿教他本事。”

    “哎呀!那真是太好了!我马上安排阿有拜契娘。”阿芳嫂双掌一合欢喜的恨不得马上举行仪式。

    李林灿老爷子坐在另一侧,笑眯眯的看看卢灿,戴静贤则连连恭喜,卢

    灿则连连抱虚拳回礼。

    收契仔,有什么好恭喜的?

    香江豪门收契仔,与后世影视圈或者帮派中,完全不一样。

    香江的系谱传承中,契仔和契女一直很盛行。早年是各种江湖流派以收契仔契女(他们比弟子更亲近)的形式来凝聚核心战斗力,到了近代,契女契仔文化走入豪门,变成他们收拢或者培养辅佐家族继承人的人选,像这种契仔,必定会得到主家的全力栽培。

    也就是说,卢灿此举看似随性,其实还真不是,很大可能是为了田乐群怀中的那位“卢家新一代”早早铺垫。

    当然,这些都是李林灿和戴静贤的揣测。

    “不急不急!”阿欣摆摆手,逗弄着孩子,“阿有这么聪明,等回香江后,让家中老太爷,还有田姐过过目。”

    “欸!欸!那真是太……”阿芳嫂搓搓手,不知该怎么形容。

    赵家现在颇有资本,日子并不差,可这一切都建立在卢灿对赵太来的大力扶持,现在自家儿子阿有,又被卢灿与孙瑞欣收为契仔,还是老太爷过目、卢家掌家夫人亲许,那……赵家算是彻底绑在卢家这棵大树上。

    阿欣带着阿芳嫂和阿有去挑选礼物,她和卢灿从法国带回来不少小礼品。卢灿陪着李老爷子和戴静贤聊天,聊在法国搜罗藏品的事情,当然,也少不了虎博在六月下旬召开的“梵高素描鉴定”新闻发布会。

    “德西德里神父?《东游藏记》?他不卖?”

    李林灿是偏考古类的文博专家,对文字类的艺术品更偏爱。听到卢灿提及德西德里神父当年的东行游记手稿一事,并失之交臂,恼怒的一拍手,瞪了卢灿一眼。

    “那是好东西啊!记录藏区,乃至整个东南亚,十八世纪宗教、政治、文化、经济的第一手最真实资料。你怎么就买不回来呢?”

    “要不,你安排人再去问一次?

    ”老头子不死心,敲着桌面问道。

    卢灿无辜的一摊双手,“他就是不愿出手,我也没办法。”

    是的,卢灿从阿方索那里购买了十四件新郑彝器,还将他家老房子也买下来,但是阿方索始终对祖上德西德里神父所传来下的《东游藏记》一直未曾松口,直说这是祖传文稿,不能外卖,甚至都没让卢灿见上——推辞说这些东西都在罗马老宅院中。

    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卢灿也不清楚。

    老爷子遗憾的搓搓手,倒是戴静贤出了个不错的主意,“阿灿,要不……购买一份影印本,应该问题不大吧?”

    卢灿摸摸鼻翼,影印本?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点头答应过几天去巴黎试试。

    卢灿不知道,阿方索并非不想卖,而是……他的祖上德西德里神父在这份手稿中,有着大量诋毁东方人的语句——可不仅仅是藏区,德西德里对印度和尼泊尔同样没啥好评价,堪称一份典型的中世纪歧视黄种人的笔录。

    这东西卖给欧美博物馆没啥大问题,可卢灿是亚洲人,阿方索敢卖吗?卖给对方岂不是给自己招黑?

    所以,他在得知卢灿身份的第一时间,就将那份手稿给掩藏起来,死活不愿拿出来。

    小小遗憾很快就被冲散,两人翻阅着卢灿这次在巴黎购买文物的名录还有实物照片,已经不是震撼,而是连连摇头——这家伙花钱真是……没谁了。

    东西确实好!

    南宋李唐的《秋山饮牛图》,宋官窑八角卷口盆、吕纪的《红梅斑鸠图》、王时敏的《太湖丘岭图》、戴震的《筹算》吴郡陆氏刻本、超格虔造供佛炉、陈洪绶的博古叶子、隋唐四系罐、楚国鼍鼓羞鼎、东瀛奥村政信的红折绘、和中地区的老货币,还有大量的欧洲老货币等等,这些无一不是馆藏精品。

    更勿论还有十四件新郑彝器,六件仰韶红陶

    ,数十件欧洲名家油画,欧洲老银器、玻璃器、老家具。

    如果不考虑类别,卢灿这次法国之行购买的物品足以再开一家分管——博物馆分馆展出品如果不含杂项,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二十件,七天一轮换,但在虎博,是三天一轮换。

    如果要算上他在英国购买的物件……妥妥的足够了。

    东西确实好,可是这花钱……卢灿绝对是香江豪门第一败家子!

    两人暗自咋舌,高兴之余也有压力——博物馆的内外部环境已经被创造的很好,如果再做不出头,他们这些管理层面子何在?

    “阿灿,有考虑过去台岛开设一家分馆吗?”李老爷子翻完这些照片后突然抬头问道。

    台北?卢灿一怔。

    世界四大博物馆都有分馆,譬如大都会艺术馆的曼哈顿分馆,卢浮宫博物馆的朗斯分馆,后世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在世界各地同样有不少分馆。大英博物馆虽然没有跨区域分馆,但它们在新牛津大街,就是以“十大分馆”的形式陈列。

    开分馆?貌似着急了些吧?

    “这次英国运回去的藏品,第一批即将抵达香江。”

    戴静贤在旁边补充道,“这些藏品想要面世,太难,即便增开六家专项展馆,三天一轮换,也需要整整一年时间才得以展览完毕。你不觉得……有些可惜吗?”

    戴静贤说的是事实——虎博开馆时间不短了,可是库房中的藏品,依旧有超过六成,未能展示。

    这自然是损失。

    只是,开设分馆,现在合适吗?

    此时,台岛经济正处于发展高峰,无限制的出口贸易让市民的收入猛增,亚洲四小龙此时已经开始开上快车道,进入台岛开分馆,貌似还真是不错的选择……

    港台虽然在很多时候,表现的很“一体化”,但毕竟不是每一位岛民都有机会或者兴趣来香江岛,更不用说参观

    虎园博物馆。如果能在台北开设分管,是不是有机会聚拢他们?

    可是,卢灿同样有担心。

    因为蒋复聪老爷子的关系,虎博与台北故宫的关系还不错,时不时还会进行联展。去台北办分馆,那就意味着直接和台北故宫唱对台戏。

    对抗台北故宫,虎园博物馆,做好准备了吗?

    另外,卢灿顾虑的一点就是,虎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人手一直不够用,开分馆,人手真的够用吗?

    卢灿捻捻手指,有些难以抉择。

    “阿灿,这次我和李老回香江,与家中几老商议过,开分馆是早晚的事。”

    戴静贤解释的说道,“虎园的面积虽然不小,但全部规划出来,大约也只能开设六十加专馆,再多就……不利于发展研究中心。”

    他摇摇头说道,“按照六十个专馆的展览面积,虎园博物馆最多容纳的藏品数量不会超过三十万件。当然,这其中不包含文本文件。”

    “以现在虎园的入货速度,达到三十万件展览品,大约只需要五年时间。我们现在不去台北开馆,难道要等到五年后?”

    卢灿挠挠头,当初拿下虎豹别墅,还以为面积够大,现在看来,还是小了!大坑一带属于港岛繁华商业区,虎博想要拿到更多土地……不太现实。

    虎博艺术研究中心的用地,肯定不能压缩,它才是虎博未来的核心,那么专馆数量不足,岂不意味着,摆放在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开区域分馆!

    香江还是太小了!

    “戴兄,那……台北的负责人呢?”这件事同样很重要,卢灿无法不去关注。

    “台北分馆,只展不研,所以分馆馆长要求无需很严格。”

    戴静贤笑着说出一个名字,卢灿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在李林灿老爷子身上。

    能让楚臣出任分馆,想来是这位老爷子的主意——楚臣的父亲与李林灿关系莫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