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归营盘整,战前见英国公

    回到大营,之间旬日之间,大营全变了样子,三丈高的围墙,看上去很有安全感,不过杨松也知道,抵挡辽人的大军,还是差得远。

    张凯召集了众人议事,开始研究下边的打法。

    “少将军,英国公这几日又送来两千余人,加上收拢的打散的兵丁和周边乐意从军的乡民,大营步兵现已达到五千余人,壮丁两千左右,”张义首先说道。

    “我这边,人马一千二百余,剩余马匹六百余,没有壮丁,”张凯接着说。

    杨家兄弟先后汇报了自己手下的人手,张凯暗暗盘算,现在骑兵已经达到三千七百多人,战马结余两千多匹,宋军目前缺马,是做不到一人双马的,只能边打边收拢敌军的战马,这样自己手里应该可以达到骑兵五千余人。

    几人商议过后,将骑兵扩充到五千,剩下战马备用,另外派人给英国公送信,以求再派过来些骑兵,预计接敌也就两三天的事了,众人不敢怠慢,开始整顿各个队伍。

    杨松手下有四个营了,留了一个营装备重骑,人马具甲,另外三个营配弓弩,长刀,做轻骑兵使用,应对辽国重骑。杨斌也差不多,剩下的多少都归少将军张凯,做拱卫中军,大战起也是总预备队。

    忙里偷闲,杨松带着亲兵到了镇子上火药作坊,火药作坊早已人去楼空,不过材料倒是留下很多,这类作坊地处宋辽边界,选这么个小镇子做烟火,并不是这里能消耗这么多的烟花,而是地处偏僻,做了烟花可以销往宋辽两边,火药还可以供给边军,这时候的火药军用主要是引火,并不能爆炸,不过这难不倒杨松这个后世来的做化工的人。

    来这大宋一回,怎么能不爽一把,杨松着亲兵看着,自己试验了几次材料的纯度,就将现代黑火药的最佳比例调配了出来,然后让士兵照着比例调配了五千斤!五千斤,杨松暗道,短时够用了。可是要想一路打过去,还是远远不够的。

    杨松兴冲冲找来张凯,给他看了自己的研究,试验着将这炸药五斤做成炸药包引爆,将出自国公府见多识广的少将军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只是作为烧营的火药还有这种用法,张凯不敢怠慢,一边吩咐张义派人继续火药制作,张凯叫上杨松赶往瓦桥关,有了炸药,自己等人还真的有可能拿回一两个州,但是没有将令,这泼天的富贵自己等人接不住,辽人这几十万大军不是摆设,自己这个小营地本来是为了减轻瓦桥关压力,等待赶来的禁军,可是要是真的下了涿州,那就是要被辽人追着打了,没有大军的配合,根本玩不转。

    瓦桥关上,英国公正在帐中盘算,这辽人二三十万大军,仅凭关上的五六万人马,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恐怕不会有什么战绩,出关野战几乎是必败,辽人的骑兵几乎是大宋的三倍,兵刃器械也不比大宋差,只能凭着这关隘去守,等宁远侯率禁军到来,也只是能把辽人赶回去而已。所以对后续的战事,对久经风霜的老公爷来说,影响确实有限,不过这一次奉圣命巡视边军,也存了探视几个老兄弟,提携后辈的心思。

    英国公年轻时身边有四员大将,仁,义,礼,智,都是国公府的家生子出身,自幼陪,无奈前些年战事吃紧,老三老四阵亡,张仁,张义守着兄弟阵亡之地不肯回京,兄弟二人就在太平镇做了营指挥使,一呆就是十几年了,这次辽人来势汹汹,张仁又战死,英国公也存了将仅剩下的张义带回京的心思。

    这次把侄子张凯派过去,也是告诉张义要他回京养老的意思。没想到,侄子少年义气,也想立下功勋,送来关内的太平镇居民,要骑兵等动作,显然这小子不甘心只是策应瓦桥关,英国公既是欣慰,又是担心,不知道这老少的要整什么大事。

    忽听亲兵来报,说少将军回来了,老将军连忙收拾心绪,等着这孩子进来,再问问什么情况吧。

    杨松随着张凯进的大帐,就见一位满身甲胄的老人做在大帐中央,正瞪盯着舆图,不知道想些什么,面目严肃,花白的发髻透着沧桑,杨松暗暗佩服,大宋一朝,武人都不好混,能国公级别长青不到,那不知道是用多少血肉换来了。尤其听张凯说了,英国公屡次调张义归京,只是张义张仁不舍兄弟坟前无人祭拜,不肯归京,老公爷也是听之任之,还给太平镇的营地各种超规格配置,只求保证这两个老兄弟的安全,无奈天不随人愿,张仁还是送了性命,还搭上了杨兴的一条性命。

    杨松暗踌,如果能投到张家这一脉,自己兄弟在大宋也就有了靠山,不再是无根浮萍。于是越发的小心翼翼。

    “你们两个小子过来,”英国公横了两人一眼,眼光又回到了舆图上,“说说你们的想法,军中不讲客套,想要老夫多少支持,凭本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