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2章 老先生求诗

    听到张升云的话,姜良也不再犹豫。

    迈步就朝里面走去。

    很快,就来到了张老先生的书房位置。

    只见老先生坐在书桌前,似乎在看什么东西,一脸的认真。

    姜良打了声招呼:“老先生!”

    张升云也说道:“爸~人给你带来了。”

    张文龙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指着前面的茶几位淡淡道:“先坐。”

    两人入座之后,张文龙瞥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看向张升云:“你还在这干嘛?”

    张升云不解道:“爸~这不是你让我们坐的?”

    张文龙声音平淡:“我只是让姜良进来坐,又没喊你!你给我出去。”

    张升云被怼了一下,表情有些无语。

    撇了撇嘴,起身拍了下屁股,然后就离开了。

    至于顶嘴,他是不敢的。

    在张家,张文龙的话跟圣旨没什么区别。

    房间,只剩下姜良和张文龙了。

    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姜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要开口又打扰到对方。

    一直过了半晌。

    张文龙这才从书桌旁起身,坐到姜良旁边,手里还拿着一张纸。

    “你啊你!天赋、才华,都不错。”

    “就是这脾气啊,还是要改一改。”说着,他把手里的纸,放到茶几上。

    姜良偷偷瞥了一眼,这才发现,上面写的是他之前参加国际海上音乐节那会,回怼网友的那首诗。

    《看戏》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原诗是前世诗人赵翼写的,诗名原为《论诗·其三》

    当初姜良就是借用这首诗,回怼了网上的一群跟风狗。

    他挠着头,尴尬的笑了笑:“好的老先生,我下次注意。”

    其实...

    他心里不认同对方的想法的。

    凭啥自己被人骂,自己不能骂回去?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才叫肆意人生,都重生了还活得束手束脚的,那还不如不重生呢。

    不过,他也不会直接当面反驳对方。

    谁让对方年纪大,让着点怎么了...

    张文龙摇了摇头,似乎一眼就看出姜良心里在想什么。

    他张了张嘴,话题就转移了:“我啊~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姜良拍了拍胸脯,保证道:“老先生,有事您就直说!能帮上忙的,我肯定帮。”

    张文龙缓缓点头,随着他的诉说,姜良也渐渐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作为一位从抗战时期,走到现在的老人。

    张老先生自然有不少,从那个年代一起走过来的战友。

    有一位已经好多年没见的战友,马上就到90岁鲐背之年了。

    邀请了不少当年的战友过去,他不想再错过这次机会了,所以决定前去赴宴。

    据张文龙所说,他这位战友,闲暇里喜欢舞文弄墨,当年抗战结束了,还在一所大学当过教授。

    所以,他想向姜良求一首诗,送给这位战友。

    姜良闻言,顿时肃然起敬。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对这些战士,报以最高的崇敬。

    一代人打完了三代人的仗!

    没有这些人,就没有如今的新中华。

    姜良点头道:“可以!我现在就写出来。”

    张文龙闻言,有些吃惊:“你不再准备一下?”

    姜良摇了摇头,脸上带着自信:“不用,现在已经有了。”

    张文龙也没在犹豫,朝门外喊道:“兔崽子,给我拿一份纸笔过来。”

    门外,传来张升云闷闷不乐的声音:“知道了。”

    很快纸笔就被送了进来。

    姜良提笔在纸上停顿了一下,望向张文龙。

    “老先生,你这位好友叫什么名字。”

    “宋军。”

    姓宋?

    姜良心中一紧。

    联想到宋红颜的姓氏,还有张宋两家的关系。

    他心里,渐渐有了些猜测。

    张升云则纳闷道:“你们不是在谈事情吗?要纸笔干嘛?”

    姜良回过神来,淡淡的应了一声:“写诗。”

    闻言,张升云直接赖着不走了。

    他可是亲眼目睹过,姜良的才华的,当初短短几分钟创作出来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直接让他惊为天人。

    他虽不是什么文化大师,但也算半个诗词爱好者。

    能第一时间看到姜良创作的新诗,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呼~”

    姜良轻呼一口,提笔就在纸上写下来三个大字。

    《赠宋军》

    唰唰唰~

    笔锋转动,几乎没有停留,姜良继续写下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几乎开篇的第一句,张升云就忍不住鼓掌了。

    姜良果然还是那个姜良,开篇就奠定基调!将朋友难以相见比喻成参星和商星此起彼落永不相见,简直是绝了!

    那种好友分别,命运难测感觉,顿时就扑面而来。

    张文龙没有说话,就这个开头,还不足以让他震惊。

    但也是面带欣赏之色。

    刷刷刷~

    笔锋再次转动。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句话一出,张文龙也开口了:“不错。”

    少壮与衰老的对比,用“少壮能几时”和“鬓发各已苍”写出人生变化之快。

    尤其是这句“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短短十个字,就把当年抗战时期的背景点出来了,社会动荡、生灵涂炭,描写的十分形象。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中间这一段,讲的是重逢场景和情感交流。

    无论是“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的描绘,或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热情款待和“一举累十觞”的真诚畅饮,都体现出,双对情谊的珍视和感动。

    语言质朴平实、通俗易懂。

    这也是这首诗的高明之处,不事雕琢却动人心弦,如话家常一般,让人能感受到从诗中流露出的感情。

    最后。

    姜良写下结尾两句话,然后停笔。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结尾一出,两人顿时拍手叫好。

    开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结尾“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首尾呼应上了。

    神来之笔,峰回路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