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
作为此时德国统治瑞典地区的核心,斯德哥尔摩的气候要远比其他地方要好,平均气温都十度以内,这个气温与周遭的那些动不动零下几十度,十几度的地区,形成了天壤之别,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和东罗马瓜分瑞典和挪威联合王国之后,德国人就及那个斯德哥尔摩作为了瑞典总督区的首府和统治中心和工业中心。
严格来说,北欧是有工业的,但主要都在少数几个气候温和的核心城市,而斯德哥尔摩,其实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
整个斯德哥尔摩依托当地的气候和瑞典矿产资源,在稳定原有的加工业,木材产业,重工业之外,还引进了汽车工业,成为了整个德国第二大的汽车生产中心,年产汽车超过一百五十万辆。
这是什么概念,截至到目前为止,排名第一的汉国,去年,也就是龙武四十七年,总计生产了一千二百万辆汽车,就这都已经被说产能过剩了。
而排名第二的英国总计生产了六百万台汽车,这些汽车主要出口目标其实就英国的殖民地,尤其是印度。
印度每年都要进口超过百万台汽车,以供应那些高中性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毕竟在如今的印度,坐汽车可比坐人力车有面子。
毕竟印度老爷们,这么辛苦从那些低种姓贱民手中捞钱,不就是为了花嘛,原来没的花,现在是个印度地主都喊着要用汽车替代“首陀罗”。
当然,是从交通工具上的替代,真的全替代了,那谁是首陀罗呢??
而排名第三的则是西罗马,总计生产了五百四十二万台,这还是因为其内部庞大的人口,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高的销量。
而排在第四的其实就是德国,整个德国去年生产了四百二十万台的汽车,其中多数都在传统的德国境内,这些年为了拉拢瑞典人,在当地人大搞德语教育,所以给人一种斯德哥尔摩很厉害的感觉,竟然有一百五十万台汽车的产能。
其实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国家帐,经济帐,就像俾斯麦对当初的老威廉所说:
“您是愿意看到一个动荡不安,随时给我们找麻烦的瑞典,还是看到一个为帝国贡献税金,提供士兵,愿意歌颂您万岁的瑞典,如果想要这样,我们德国人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德国,我们必须要在这之间做出妥协!!”
毋庸置疑,俾斯麦是个极其老道的战略家,他反对一味的“大日耳曼”做派,更反对不顾一切的扩张。
提倡用融合解决一切,瑞典就是这种战略的典型,就比如他对欧洲的看法,他认为欧洲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欧洲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为谁而战,今天十字军来了,就和十字军混,明天大航海了,就都去当海盗,后天大殖民时代到来,就一窝蜂的往海外润,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这样的欧洲,如果强大的时候还好,强国林立,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内部矛盾也能向海外转移。
但是一旦海外地区瓜分完毕,利益到地,又或是遇到汉国这样的一个“历史漏洞”,欧洲人就马上从乐观向上回到赤裸裸的种族竞争,这种竞争不止是东西方的,更包含自己人内部的。
而要想解决这一切,就得先在欧洲内部,进行彻底的统一,是的,就是统一,只不过俾斯麦的做法比威廉二世那种“顺者昌,逆者亡”的做法要温和许多。
要知道最早的时候,那群围绕在威廉二世身边的“大德意志狂热混蛋”,可是计划将整个欧洲吞并,然后在内部进行划分,规定什么地区搞农业,什么地方搞工业,说好听点是产业分配,说不好听就是殖民欧洲。
而俾斯麦则是温和许多,他提倡德国应该以向整个欧洲许诺不扩张一公里来换取其他国家对德国霸主地位的承认。
然后再重新拿起欧盟这个被撕烂的招牌,换个名字,逐渐推进欧洲的货币统一,经济统一,军事统一,最后形成他梦寐以求的“欧罗巴帝国”。
可以说,俾斯麦和威廉二世的目的都差不多,只不过威廉二世属于激进派,主张武力统一,谁不屈服就送他见上帝,而这一点,那些掌握军队和军工业的容克贵族,是最希望看到的。
而俾斯麦则是属于激进派中的温和派,主张“以柔克刚”“文武混用”,以最小的代价,控制住整个欧洲的局势,然后再花十几二十年逐渐洗脑改造,最终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新欧洲,也就是欧罗巴帝国,欧罗巴联合帝国。
而这样的温和,在那些少壮派眼中,简直就是对外妥协,对内无能,而这也就导致了威廉二世和俾斯麦的关系越来越不好,直到今天还在谈判磨时间的丹麦合并,就是双方斗争的蝴蝶效应。
当然,这一切都和斯德哥尔摩没有关系,因为这属于威廉一世的成果,哪怕那些激进分子,再怎么叫嚣,都无法改变瑞典逐渐成为德国重要经济军事力量的存在。
【德国内部有一群人认为对瑞典的扶持,就是对德国的背叛,是对他们老德国人的出卖,应该予以制止。】
——
“吱吱!!”
感受着战车履带在城市行进的声音,坐在“黑豹五号”战车顶的乔伊斯,此时无精打采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一个中士来说,这个时候其实最好的地方其实是去西线,去比利时,和法国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战车对决,而不是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到斯德哥尔摩这个鬼地方换防。
这地方有什么好的,到处都是颜色奇怪的瑞典街道,以及那些不断用奇怪眼神打量他们的瑞典人。
而且最让他烦躁的是,这些瑞典人最近在搞什么“城市禁烟”,刚刚他抽烟还被警告了,说是违反了规定。
这是见鬼了,在自己的国土上抽根烟都不行,这些混蛋是真可恶!!
心里这么骂,手却从兜里取了出来,毕竟德军的军纪还是严谨的,没有长官的命令,别说抽烟了,下车都不行。
“万岁,万岁——”
“皇帝万岁!!”
看着前方高喊口号的人群,乔伊斯还想说什么,一阵风吹来,一张报纸砸在他脸上,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用德语写着:
“德国与丹麦合并,我们是一个国家了!!”
“丹麦-——”
乔伊斯嘴里念叨着,他不明白,一个小小的丹麦有什么兴奋了,没准又是一群大爷进来了,看看这些混蛋,享受着帝国的好处,一天天的,尽搞一些虚头八脑的东西。
还说什么“文明”,哼,吃饱了撑的文明!!
这也是俾斯麦做法为什么不受很多人待见的原因,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做可以长治久安,但是真的这样做了,反对的人,可就多了。
哪怕是丹麦这个日耳曼人为主的国家,其实内部对于合并,德国内部也有很多人不满意的,因为很简单,你只要不和丹麦一个国家,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控制的小国,那从贸易上来说,基本全是好处,没有坏处,只拿好处,不负担治理责任和成本,这就是很多人的想法。
而统一欧洲也是如此,看似分配了工业区,农业区,但是核心的产业一直都会在德国本土,也就是目前这块所谓的“日耳曼传统地区”,其他地区哪怕后来真的成为德国一部分,也只会以表面领土,实际殖民地的方式存在。
这也是任何一个帝国在扩张时所遇到的问题,那就是是否要保障当地人的权利。
——
“东欧的那边准备好了吗??”
威廉二世看着自己的新任命的总参谋长毛奇。
“东欧方面通过夜间调兵,已经在当地驻扎了超过一百万陆军,当地的空军也都有所加强。”
“目前东欧地区的东罗马军队差不多是二百万左右,看似我们目前的兵力还不如他们,但是不要忘了,东欧很大,他们要驻守的地方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拥有足够的战略空间。”
“更重要的是,一个礼拜之后,我们就可以在中东地区再增兵一百万,到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总攻开始了,我们将在四个月内占领整个东欧!!”
毛奇是个四十年代末生人,今年刚刚才满四十周岁,这样的人,正是一个军人精力最旺盛,意志力最充足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他,对东罗马的看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个随时可以推倒的破房子。
尤其是东欧,更是被他形容成了“世界遗忘角落”,仿佛这里没有任何文明,就等着德国人去播撒文明呢!!
而威廉二世之所以用他就是因为他足够对自己的胃口。
尤其是那些天马行空的战术,诸如“进军北非”“远征埃及”“东线速胜论”,简直让威廉二世认为这小子是个人才,要重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东线战役,自然是由这位天纵奇才来指挥。
“陛下,东罗马在挪威和芬兰境围驻扎了大量军队,大概有七十万人左右,看起来很多,他们有大量战机,战车,还有英法给的雷达,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北欧足够大,这些雷达只能起到最基本的预警工作,早在一个礼拜前,我们就不断的在边境进行挑衅,陛下,他们其实已经习惯了我们的挑衅——”
毛奇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丝“跃跃欲试”的挑衅,而在他对面的威廉二世则是饶有兴趣的问了一句:
“多久可以打到基辅??”
“两个月!!”
毛奇自信的伸出两根手指。
“莫斯科呢??”
威廉二世紧跟着又问:
“你要知道,我们目前很缺石油,虽然我们利用技术,搞定了煤转化石油,但是那终究产量有限,成本巨大,我们不可能一直维持这个浪费资金的技术,我们需要高加索的油田。”
“如果不是碍事的法兰西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在打罗马尼亚了!!”
毛奇皱着眉头:
“此时高加索正在发生东罗马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哪怕我们打过去了,高加索的油田有不一定是我们的!!”
“其实我认为,控制里海就是我们的极限,东罗马这些年在里海附近也开发了不少石油,我们应该止步于里海,而不是向下和汉国人争夺高加索,乃至西亚,这样对我们来说,战线长不说,还容易得罪人!!”
【东罗马在里海周遭的土地,发现了大量的油田。】
毛奇的话威廉二世没有反驳,对于他来说,虽然不能直接介入高加索,介入西亚,有些不满,但他不是那种极端到认为德国天下第一的君主,他虽然激进,但他毕竟是个皇帝,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所以很快提出:
“尽快打通去里海的通道,我们的国家实在太需要石油了!!”
“是,陛下!!”
毛奇迅速敬礼。
——
六月,一个对于夏季的开端季节,也意味着整个东欧大陆正式迈入几个月的暖季。
而这个季节,其实也是用兵最好的时机。
对于德国来说,打东欧怎么打,多少时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这个时间必须划定在四到五个月内,因为这段时间也是德军攻势最猛的时间,其实真正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十一月初就差不多要停下来了,后面的一两个月完全就是德国军方搞出来的“面子”,
毕竟你要说三个月拿下东欧,有没有人信,当然有,而且不少,但是你要是对皇帝,对总参谋部说三个月可以,那人家可是要算一下路程和打仗的具体时间了。
东欧那么大,哪怕逛遍都不止三个月,要是真的像这帮家伙三个月都能搞定,那德国的总参谋部得弱智成什么样??
当然,说是这么说,真落实下来,其实又变了,那就是搞着搞着,德国总参谋部又回到了原来速胜论的基础上。
毛奇所说的前期百万大军,其实是个虚数,真实情况是,这百万人中有八万人属于空军,包括飞行员,地勤人员,空降兵,维修人员等,
而在剩下的九十二万人中,又有至少二十二万人是装甲部队,剩下的七十万人中,又有十五万人是后勤保障部队,也就是说,真正拿来占领东欧土地的步兵,其实只有五十五万人,这五十五人看似不是主攻的矛头,但却是整个矛身。
而上面那个最恐怖的,拥有三千辆战车,六千五百辆战车,几万辆卡车的矛身实在太消耗了,按照德国人自己的估计,这二十多万装甲部队,整整消耗了至少一半的物资,这还不算那像大爷一样的八万空军,这帮人看似只有不到六千架战机,但是消耗起来,是真狠啊!!
至于那五十五万纯陆军,其实真实消耗,并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工业化到最后,战争越不好打的缘故,人是不值钱,但是装备和油料,物资,值钱啊!!
而这也是为什么德军内部流行速胜论的原因,这还不算后续一到两个礼拜补充进来的一百多万人,这一百万人,加上前面的一百万,劳师远征的跑到千里之外打东欧,只要是个正常的德国后勤部军官就知道,这玩意有多耗费物资和金钱。
而这也是整个“腓特烈计划”中为什么要强调“铁路”的原因,只要先一步占领了东欧的铁路线,那么德国的消耗至少可以减少一半,尤其是对油料的损失,可以降到最低。
至于整套腓特烈计划,其实说起来也是受到法国人“战斧理论”的影响,主打的就是高效,一锤子命中。
——
“报告,炮兵准备完毕!!”
毛奇看了看腕表,耳朵上的铅笔不断的抖动,看起来刚刚画完战线图。
“俄国佬有什么动静吗??”
“没有,不过据说这几天加强了防务。”
副手达尔维是个典型的德国人,身材高大,金发碧眼。
“应该是法国佬察觉到了什么,我说最近一段时间西线怎么打的这么热闹。”
毛奇嘴角含笑:
“半个小时开战,按照预定计划!!”
毛奇并没有做什么反应,对于他来说,这很正常,但是重要的是,要让你的敌人知道,你的意志,这才是最重要的。
“开炮!!”
德军炮兵指挥的旗帜落下,当第一发炮弹飞舞的时候,也代表着东线的上万门各式火炮同时开火。
而在天际之上,数千架战机,就像是蜂群一样扑向刚刚反应过来的东罗马人。
当高唱军歌,开着战车的德国士兵踏入挪威的土地时,挪威的核心,也就是那座当初作为分界线的克里斯蒂安尼亚。
正在经受欧洲第一次大空降。
当漫天的白色蘑菇落下的时候,大批喊着德语口号,抱着冲锋枪的德军精锐,快速的占领了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随着外围攻势的展开,这座有五万东罗马大军驻扎的核心城市,仅仅坚持了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