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六十三章 足够的耐心

    一旁的李慕芸也附和道:“赵寒,你有什么话,尽管对姐姐说,你放心好了,姐姐不会追究的,她只是想要把大周治理好而已。”

    “你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那些黎明百姓,也帮姐姐出出主意。”

    “好,我就说了。”

    赵寒点点头。

    “如今大周最大的隐患,在于民间。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取天下和守天下靠的是什么,不就是这天下的民心所向嘛。”

    “但是现在,我朝的绝大部分田地,都掌控在那些乡绅豪强的手中。关键是这些人不用缴纳税赋,反而是那些百姓,一家几口人,却只靠几亩薄田养活,生活本就困难,还要面对层层盘剥。”

    “这些百姓吃不饱肚子,拿什么去交赋税,长此以往,朝廷所能收上的赋税便会越来越少。”

    “想要改变这个局面,便只能从那些乡绅豪强身上下手。”

    “这些人掌控了大量的土地,若是能从他们身上收服赋税,朝廷每年的收入,便可以翻好几番。”

    “如此一来,我朝的国用紧张问题,便迎刃而解,而那些百姓少了朝廷的盘剥,日子也会宽松许多,他们便不用落草为寇,躲避赋税,民间的形式也会稳定许多。”

    “你这可是给我出了一个大的难题。”

    李婉儿苦笑道。

    大周财政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官绅从不缴纳赋税,这个她又岂会不知道。

    在建国之初,大周的土地兼并问题还不像现在这般严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乡绅豪强勾结地方的官员,不停的掠夺那些百姓的土地。

    随着百姓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大周每年收取的赋税便一年少过一年。

    与此同时,大周的外部环境开始变得恶劣起来,这连年征战,每年的国用一年高过一年。

    无法节流,便只能开源,于是,在那些大臣的逼迫下,只能将主意打到了老百姓的身上,从建国到现在,已经接连加了七八次的赋税。

    若只是朝廷的赋税也就罢了,由于国用紧张,朝廷拨款不够,便给了地方收取税收的权力。

    于是,各种苛捐杂税横行,压在了百姓的头上,这让他们本就艰难的日子,愈发的雪上加霜。

    这几年来,山匪横行,就和这个有着极大的关系。

    “那些乡绅豪强不缴纳赋税的问题,父皇、爷爷还有太爷爷他们,都心知肚明。然而,这些乡绅豪强不只是在地方上势力庞大,他们多有亲族在朝为官。”

    “这些人沆瀣一气,联手鼓噪人闹事,最终,让他们缴纳赋税的事情,便不了了之。”

    “所以,想要从他们身上收取赋税,怕是难如登天。”

    “殿下,这事就是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才行。如今这个问题还只是心腹之疾,若是再任由其发展下去,可就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赵寒沉声道:“再不行,也要先减轻这些百姓的赋税,否则,晚些时候,整个大周怕是......兵变四起啊!”

    “你这话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李婉儿皱了皱眉头:“那些百姓最多也就是落草为寇,真让他们造反,他们哪有这么大的胆子?”

    “殿下,若是落草为寇都活下去呢?今年的旱情可是比较严重,许多村子怕是要颗粒无收,那些山匪弄不到粮食,只能将主意打到县城的身上。”

    赵寒解释道:“他们只要攻打县城,便是开了造反的口子,到时候,可就止不住了。”

    他也想乐观一些,但熟悉历史的他,根本做不到。

    如今的大周,和前世的大明极其相似。

    两者都是土地兼并严重,官绅都不缴纳钱粮,而外有强敌滋扰,只能一再的增加百姓的赋税。

    最终,引得众多流民揭竿而起,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最终灭亡。

    “你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李婉儿眉头紧皱:“可减少赋税的话,怕是朝廷上根本无法通过啊。”

    “这也不行的话,那只能提高耕种技术了。”

    赵寒无奈的说道:“据我所知,这种地不管是在选种还是耕种上,都极为讲究,像选种的话,必须挑选优良的种子进行耕种,来年庄稼的收成才会更好。”

    “但如今百姓手上的粮食,都是去年的陈粮,用这样的种子进行播种,这庄稼的收成怎么会好。”

    “依我看,朝廷应该设立专门的农业司,专门用来培育优良的种子,每年发给各个郡县的百姓,用来播种。”

    “不仅如此,农业司还要负责研究庄稼的种植技术,大周的百姓如此之多,总有几个庄稼种的好啊,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再加以杂糅改进,在各个郡县都进行推广。”

    “农业司,这个主意不错啊。”

    李慕芸眼睛一亮。

    如今大周的耕种技术,还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朝廷也没有专门管理农业的部门,任由百姓自由发挥。

    这种情况,要是能把庄稼种好了,才有鬼了。

    “没错,农业司必须要赶快设立起来,我回京之后,就会着手此事。”

    李婉儿有些激动道。

    “殿下,你可不要抱太高的期望,这种事情,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出功效的,最起码也得五六年甚至是十年朝上,才会有质的飞跃。”

    赵寒提醒道:“不过,一旦做成了,那绝对是造福万年的事情。”

    “我知道,欲速则不达,对于此事,我会有足够的耐心。”

    李婉儿点点头。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后,便进入到香皂厂进行观看。

    赵寒也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任由李婉儿在厂内闲逛,当然,逛完之后,莲儿提出了索要纸盒的要求。

    她倒不是贪图那些纸盒,纯粹是为了纸盒上面的诗词。

    赵寒知道之后,不免哑然失笑。

    “大牛,把那些诗词的原版,拿给莲儿姑娘一份。”

    赵寒看向一旁的大牛道。

    听到这话,莲儿一脸的欣喜,忙不迭的点头感谢。

    出了厂子,李婉儿好奇的问道:“你的那些琉璃,都是从哪里运过来的,为何品相会比那些西域商人的还要好上许多?”

    这话一出,四周的气氛骤然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