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9章 民国大文豪8

    第929章 民国大文豪8

    说书先生站起来大声道:“诸位,不是老朽不愿意说新的故事,只是本子就那么几本,要不今日暂且把这故事说完,明日我给你们说说我自己编的?”

    听客们不依从,“咱们都是几年的老顾客了,谁不知道你的本事?说书是一流,自己编故事还是算了吧。”

    见大家虽然不买账,但是气氛也算是稳定了不少。

    说书先生笑着说道:“在下不才,让诸位见笑了。”

    有人手举着一张报纸说道:“我看大家也不爱听你那相府千金和书生的故事,要不你就讲讲这报纸上的故事。”

    “咱认字也不全,自己看也看不明白,我是看好多人都去买了,就顺手买了一张。”

    那说书先生接过报纸,匆匆一瞥,第一版是关于最近风头正盛的山河先生的文章,大家想听的应该不是这个。

    快速扫过,最后视线停留在第二版的小说板块上。

    这一看,反而渐渐入了神,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

    他看的舒服了,旁边的听客可不满意。

    “干啥呢?能不能说你给大伙一个准话呀。”

    被大家的嘈杂声惊扰,说书先生一边赔罪,一边惊喜道:“这故事写的可真好!穿越一词,闻所未闻啊!”

    “哪用得着你说?这故事要不好,我舍得花钱买?”那递报纸的人道。

    说书先生想了想说:“这报纸多少钱?我买了,这位客人今天的茶水钱也由我出。”

    能免费听故事,免费喝茶,报纸的钱还能赚回来,这人想也不想就同意了。

    飞快的把买报纸的钱递给了对方,生怕对方后悔。

    “诸位,这故事大家肯定闻所未闻,容我先看一遍,再跟大家细细道来。”

    两人的对话已经让在场的听客拉满了期待值,当下也就不再催促。

    等说书先生通读全篇后,在脑海里理清思路,“啪”的一下,惊堂木拍在桌上。

    一个民国女子在古代改良纺织发家的故事,在对方口中娓娓道来。

    大堂中的听客都是男子,虽说以女主的视角展开,故事对他们来说不容易代入,但故事胜在新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金堂木一拍,说书先生条件反射的说出了这句话。

    正当他们听得如痴如醉,想看正主角如何渡过眼前难关时,说书先生居然戛然而止。

    听客们纷纷闹着让对方继续说下去,有那不差钱的直接就丢了几块大洋上去。

    若是平时遇到听客想要继续听的,打赏几个大洋就能解锁后面的故事。

    可今天不行,说书先生肉痛的看着台上的几个大洋,只能拱手道歉:“非是在下不愿意说下去,只是这报纸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后面的内容在下想说也没得说呀。”

    大家不再为难这说书先生,问出后报社的名字后,识字的都结账离开准备自己买一份回去慢慢细看。

    “小孩,有没有通行报社的报?”卖报的孩子被一人拦住问道。

    这卖报的孩子礼貌道:“这位先生,通行报社的报纸已经卖完了,不过我这里还有华兴报社的报纸,您需要一份吗?”

    这人摆了摆手,脚步匆忙的朝前走去。

    报童那里没有,报摊更没有,等他亲自来到报社时,却发现连挤都挤不进去,最里面的全都是各大报刊的老板。

    “那三百份哪里够卖的,没有一小时就卖光了,再给我加五百份!”

    “我们那里人流量比较大,我要补一千份!”

    “谁踩我的脚啊!”

    “哪个王八蛋偷我的钱包?!”

    “别挤了,别挤了!”

    望着外面的盛况,三娘既喜又忧。

    没想到这小说居然这么受欢迎,报纸的销量甚至比当初写爱国文章时还要高。

    酝酿了几日,又经过说书先生和底层人民的宣传,山河这个笔名,不只是在文人圈内出名,在底层老百姓那里也有了一些知名度。

    报纸销量好自然是好事,可是太好了,他们的产量根本跟不上,那么多人围堵在门口,要是出个好歹他们也得摊上麻烦。

    最后还是大娘带着纺织厂的一些工人过来帮忙维持秩序,又按照安景之的要求,让他们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定金,货到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如果不愿意留定金,那就抱歉了,只能等,后面卖完了如果有多余的才能轮到这些人。

    如此一来,围堵在报社门口的人总算是慢慢散去。

    至于那些想买报纸的散户,观望一会儿也会自行离去。

    ……

    自从张廷友登门拜访证实安景之确实就是山河先生本人之后,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而安景之也热情的招待他们,不管是打着什么目的上门的他都务必让人感受到他宽大胸襟。

    经过一番讨论,无一不被他的才华折服。

    知晓山河先生居然写杂文小说后有人赞同有人质疑。

    赞同的以张廷友为首,质疑的人数不多,但也不算少,他们觉得山河先生这样的正统文人应该谈天论地,指点国事,怎么能写那些白话文。

    “诸位如果看过山河先生写的这篇《常萍记》,恐怕就不会说出如此言论。”张廷友严肃道。

    “那等文章毫无可看之处,岂能观之?”有人皱着眉头反驳。

    张廷友突然哈哈一笑,仿佛是在嘲笑对方无知。

    “山河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写给我等文人看的,可天下人何其多,难道就靠我等文人就能够救国吗?”

    “山河先生说过,国家是百姓的国家,《常萍记》正是一篇写给普通百姓看的救国文章!”

    他慷慨陈词,语气激昂:“以通俗的、虚构的方法,把最深奥的道理,用一本小说展示,此乃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

    “这才正是山河先生文章中所说,人无高低贵贱之分!”

    “山河先生写这本小说正是要警醒吾辈,切莫曲高和寡,切莫自得意满,赶路时需低头看看普通百姓。”

    “难不成你们口中说着爱国,却对受苦的百姓视若罔闻,视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