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1

    “叔父大人,孩儿为何暂时不能学“亢龙有悔”?”

    3刻钟前,在府门处说赵旻暂时学不了“亢龙有悔”之人,正是赵云。

    但因为甄宓向众人吐露刘协、伏寿欲阴死赵旻之事,致使赵云勃然大怒,以至于众人暂时忘记了这1桩事。

    于是赵云先是1怔,旋即反应过来。

    “哦,此等心法便是某亦暂不能习练,阿旻你尚需勤练武艺、锤炼心性方可。”

    终于松了1口气的赵震,此刻也笑着向赵旻解释起来。

    “阿旻有所不知,此心法乃老夫于知天命之年,方才顿悟而得之。

    彼时天下大乱,关东、关中诸侯混战不休,老夫甚悔昔年未诛董仲颖,以至于其人祸乱天下、涂炭生灵。”

    赵云温言宽慰自家从兄道:“兄长勿要自责,黄巾之乱时董仲颖仍为义士,兄长焉有无故而诛义士之理邪?”

    赵氏兄弟所说的,乃是十9年前黄巾之乱时,赵震曾先后助卢植、董卓平定冀州黄巾贼之事。

    平定黄巾之乱并非重点,重点是赵震做为冀州豪强,曾在下曲阳之战中,率常山赵氏部曲助董卓破城。

    但诚如赵云所言,彼时的董卓,的确还是忠于大汉、1心讨贼的义士,恰如昔年的义士曹操1般。

    所以彼时的赵震无论如何,都没有诛杀董卓的理由。

    但诚所谓福祸相依。若非如此,赵震又怎么可能在数年之后,因董卓祸乱天下而顿悟出“亢龙有悔”这等绝技?

    虽然此刻的赵旻还学不了。

    这时,赵云忧心忡忡地看向大侄子。

    “阿旻,天子、皇后责令你于十年内修缮完毕关中2渠,对此你有几成把握?”

    赵云此言1出,赵震、甄宓皆忧心忡忡地看向赵旻。

    他们只见,赵旻胸有成竹地微微1笑。

    “请大人放心,孩儿于3年之内,必可将此2渠疏浚、修缮完毕。”

    赵云根本不相信。

    “阿旻休要胡言!郑国渠、白公渠相加,足有近千里!你焉可于3年之内竣工?”

    赵云所说的里程数不准,郑国渠加白公渠,全长并未超过6百里。

    然而…

    这时代毕竟没有挖掘机和装载机,更不可能有蓝翔这个能培养出无数移山填海人才的培训基地,所以,赵云以这个时空的眼光来看…

    赵旻确实不可能在3年内竣工。

    但是,赵云忽略了两点:

    1是,赵旻已不间断修缮郑国渠长达3年之久,郑国渠而今已经基本可以正常使用;

    2是,赵旻只是疏浚、修缮白公渠,而非新建白公渠。2者间可谓天渊之别。

    赵旻所需要做的,只是利用现有的已废弃旧渠,进行清淤、疏浚既可。

    虽然白公渠已废弃数十年之久,但其大体线型、结构仍未完全遭到破坏。

    赵旻最多只需要将其彻底堵死的部分改线、重建,而无需将这2百里白公渠全部重建。

    更何况,赵旻在途经关中之时,曾多次现场踏勘位于泾、渭2水之间的白公渠。

    其人在亲眼目睹之下,早已得知白公渠废弃的原因,并已经测算、设计出来,自己应该如何快速恢复这条兼具灌溉、施肥两种功效的神奇土渠。

    1言蔽之,赵旻只要充分组织好人力、物力及财力,便可迅速恢复白公渠的引水、灌溉、施肥等功用。

    苟哥这个水利专家兼建造专家之所以提出3年工期,只是担心自己会吓到这时代的1群门外汉罢了。

    综上考虑,面对赵云的关心及担心,赵旻便显得智珠在握。

    “请两位大人、阿宓尽管放心,旻有信心于3年之内竣工,何况就算无法如期竣工,亦无需十年之久。”

    赵云闻言,眉头仍然紧紧蹙起。

    “然则…阿旻,长安宫城之修缮,亦同样不容乐观!”

    赵震扬起袍袖,打断了赵云的话。

    “且慢!阿云,长安宫城为何要修缮?”

    赵云将下午承光殿内发生之事,151十地将赵震讲述了1遍。

    赵震抚须静静听完,再次在心中,刷新了对伏寿的认知。同时,其人大有深意地瞥了赵旻1眼。

    以赵震之智,其人焉能不知…

    真正有意还都于西京长安城者,绝非庸碌无为之刘协,必是赵旻无疑。

    是以,当赵云讲罢,赵震便颔首称善。

    “而今西域都护府既已重设,则关中之西京长安,实为都城之首选!”

    赵云啼笑皆非。

    “兄长,长安城是否都城之首选暂且不提,阿旻焉能于太子束发之前,将长安宫城悉皆修缮?”

    甄宓此刻同样芳心大乱。

    “大人,长安城屡遭战火荼毒,阿兄如何可在十2年内将其修缮?”

    迥异于忧心忡忡的赵云和甄宓,赵震对此事毫不担忧。因为赵震心知肚明,伏寿绝无可能谋害亲夫。伏寿既有如此把握,则证明修缮长安宫城必然不难。

    果不其然。

    不待赵震开口,赵旻便抢先抱拳。

    “实不相瞒,长安宫城3年以来从未间断修缮,兼且诸如桂宫、北宫、建章宫等宫殿基础保存完善,是故,修缮诸殿何需十2年?”

    赵云刚要冷笑时…却陡然想起,自家大侄子新建以长乐宫为主体、长秋宫为副殿的许都南宫,也不过用了大半年。

    赵旻这修建速度,曾使许都乃至颖川无数士人为之惊艳、赞叹。

    于是云哥果断闭口不言。

    甄宓不知南宫修建之内情,所以佳人犹然为爱郎兼表兄担忧不已。佳人那心忧如焚、泫然欲泣的神情,委实惹人爱怜。

    “兄长,不如妾明日进宫恳求陛下,请陛下再为兄长宽限十年?”

    甄宓对赵旻的情意,至此展露无遗。

    纵然赵云于感情之事1向木讷,此刻也明显看出,甄宓对自己大侄子爱意满满。

    做为当事人的苟哥,又怎么可能对此毫无所觉?

    苟哥轻轻叹了口气。

    “阿宓,万万不可。刘协既已存心害旻,又岂肯对旻手下留情?

    再者说来,旻既可于不满1年兴建长乐、长秋2宫诸殿,便可于十年之内修缮长安宫城。阿宓大可不必为我担忧。”

    不待甄宓多言,赵旻便霍然而起。

    其人先后向赵震、赵云深施1礼,复又向甄宓抱拳。

    “2位大人、阿宓,明日旻便须速作准备,3日后将率兵卒赶赴关中,家中之事,便有劳诸位代旻照看。”

    显而易见,面对甄宓的情意,赵旻选择了躲避策略。

    这也难怪。

    以伏寿的脾气,若其人得知甄宓这个女史对其人之爱郎情根深种…

    甄宓怕是要倒血霉!

    而赵旻又实在说不出拒绝甄宓这种话。

    甄宓如今父母双亡,进京投奔姨母赵大娘。若赵旻直言拒绝甄宓之爱…那所有人都将极为尴尬?

    本书中原创人物甄宓(音同蜜)的身世,可参照其同胞阿姊甄宓(音同伏)。

    2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嫁给袁熙作妾,而今正在邺城伺候婆婆、袁绍续弦刘氏;

    而前者在为亡母、赵大娘胞妹张氏守孝3年后,进京投奔大姨妈、赵大娘张氏,并与青梅竹马的表兄赵旻相认。

    这关系看似有些乱,但1言蔽之则极为简单:

    甄宓姊妹是赵旻小姨妈的女儿,赵旻是甄宓姊妹的表哥。

    先前官渡之战时,赵大娘之所以竭力反对亲儿子娶张凝为妻,便是存了让亲儿子娶甄宓之心…

    彼时赵大娘的胞妹张氏故去未满1年,甄宓正在孝期中,不便与表哥完婚,所以便宜了张绣的宝贝女儿张凝。

    在后世看来,这属于妥妥的近亲结婚;但在两汉时期,这却是最合适、最般配不过的婚姻方式。

    以是故,赵旻很为难。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虽然曹魏中军的大体框架如上描述,但在不同阶段,领军、护军的职权是在不断变化的。

    比如负责“主武官选举”的中护军,按理应该只具备人事职能,但实际在齐王时代(239-254),护军的权力极大扩张,开始“总统诸将”,与领军分庭抗礼。其原因不外乎彼时担任中护军者,是权臣司马懿之子司马师。

    首先主要谈1谈曹魏中军职务的历史来源。

    类似中领军、中护军前缀的“中”字,1般隐喻朝廷或京师。

    两汉时代,负责处理国政的机构(3公9卿系统)被称作外朝,负责服务皇帝的机构(将军、侍中、尚书)被称作“内朝”,也被称作“中朝”。

    在此背景下,侍中、中常侍这类职务,便可以视作君主的贴身文秘,他们的职务也确实是“顾问应对”(见《续汉书百官志》)。

    换言之,中领军、中护军这种带“中”字的头衔,其实就是指执掌京师禁军的武官。

    有鉴于中军职位的特殊性,曹魏1朝,绝大部分中领军、中护军与骁骑将军,均是由曹氏子弟、姻戚或乡党担任,罕有例外。

    曹魏有记载的中领军,最早是史涣。

    史涣是谯沛子弟,“太祖初起,以客从”。“客”在两汉是1个带有强烈人身依附关系色彩的词汇,可知史涣属于完全听命于曹操的心腹爪牙。

    沛国史涣与(韩)浩俱以忠勇显。--《魏书夏侯惇传》

    太祖初起,(史涣)以客从。--王沈《魏书》

    领军职务诞生于建安之初,按《晋书》描述,当在建安4年(199),即吕布覆灭之后、官渡之战爆发之前。

    中领军将军,魏官也。汉建安4年,魏武丞相府(误,建安4年当为司空府)自置。--《晋书职官志》

    在制度草创阶段,史涣被称作“中军校尉”,经过长期历练,得到了曹操的信赖,建安十2年(207)“转拜中领军”。

    太祖初起,(史涣)以客从,行中军校尉,从征伐,常监诸将,见亲信,转拜中领军。--王沈《魏书》

    建安十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宋书百官志》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