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勋贵子弟上学(五更)
唐大帆看着沉思的顾正臣,叹息道:“若是文官支持非进士不得入仕,那格物学院的人日后想要入朝为官,那就难了。”
顾正臣将文书放在桌案上,看向唐大帆:“礼部尚书、侍郎发话,显然不是小动作,若是陛下不答应,说不得会有国子学、府学、县学一起上书。所以——格物学院支持非进士不得入仕。”
“啊?”
唐大帆站了起来,着急不已。
顾正臣摆了摆手,示意唐大帆莫要慌张:“格物学院支持礼部,这是个态度,也是做给所有读书人看的。”
唐大帆直言道:“若是如此,对格物学院的弟子们不公啊。”
顾正臣知道这个道理。
按照现行的科举考试内容,格物学院的人除了儒学院能打之外,其他学院别说会试了,连个秀才都未必能考得上,一群研究蒸汽机、各类材料、医学、兵学等等的学员可不擅长吟诗作对,八股文也写不来。
如果格物学院的人才进入不了朝廷,端不了铁饭碗,时间一长,格物学院的影响力便弱了,甚至没人愿意来进学。
顾正臣的本意是将格物学院打造为工业革命的基石,引领大明走上科学发展的车道,哪怕是慢一点,走一点弯路也不打紧,总归是一代人才胜过一代人才,总有一日,格物学院会化为漫天星辰,照亮大明。原本以为蒸汽机出来,格物学院已成,可现在来看,一个接一个的阻碍接踵而来,很多人的意识与观点都没有转变过来,还没认识到蒸汽机的珍贵,没有认识到格物学院对大明的重要性。
想刨了格物学院的根?
呵,那就割了传统儒学的尾巴!
顾正臣敲了敲桌子,轻声道:“洪武六年,朝廷为何停罢科举?陛下认为,观其文辞,亦若可用,及试之,不能措诸行事。说白了,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有文采,没能力,所以陛下将科举停了。”
“现如今恢复科举,这个问题依旧没解决,选拔出来的人才,和洪武六年时存在的问题一模一样。所以,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唐大帆一双眼变得明亮起来,言道:“堂长的意思是,支持科举取士,但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让通过科举之人,皆是真才实学,有能力之人?”顾正臣含笑:“格物学院选拔人才,并不太看重文章,但这些年出去的人才,无论去了哪里,谁能说一句没有胜任?吏部考核时,可有一人不过?文官牵了绳子给我们使绊子,我们就将这绳子拉高一些,有本事,大家一起跳过去,没本事,绊倒的是他们。”
唐大帆明白了顾正臣的意思,问道:“可科举取士,主考四书五经,历朝皆是如此,想改不太容易吧?”
顾正臣起身,沉声道:“那就看陛下想要什么样的人才了。”
“好,我去办。”
唐大帆领命而去,顾正臣准备陪陪顾治平,这家伙演戏不合格,该哭的时候不知道哭,顺带教导下朱雄英、朱济熺,朱标和朱棡也真是,孩子都不带领回去的……
这还没说几句话,唐大帆去而复返。顾正臣眯着眼问道:“没明白?”
唐大帆直摇头:“不是那件事,现在可能要顾堂长去格物学院坐镇几日了。”
“为何?”
顾正臣不想去格物学院,各自忙各自的,自己还得守孩子呢。
唐大帆凑到顾正臣身旁,低声道:“早朝之后,陛下召集了一干公侯去了武英殿,说公侯得之不易,子孙世袭之下,难免不进修学问,败坏了家门风气。故此令诸公侯将子弟送入国子学,学习忠君亲上之道,鉴前人成败之迹,以永保爵禄,与国同休。”
顾正臣皱眉:“送国子学,与我们格物学院有什么关系?”
唐大帆苦着脸:“本来是没关系,可魏国公说孩子在格物学院进修有所成,不想转去国子学,陛下准了。随后曹国公、宋国公与多位侯爵也去请旨,陛下发了话,准许公侯子弟去国子学或格物学院,这会——不少公侯正准备将子弟送去格物学院……”
顾正臣叹了口气:“既是如此,明日我去一趟。”
雪时大时小,至下午时,突然又大了起来。
朱雄英、朱济熺、顾治平三个孩子闹腾起来,先是打雪仗,随后是堆雪人。
天真灿烂,无忧无虑。
顾正臣看得很是羡慕,人长大之后,就没了孩童时的快乐,回忆下来时,也只能叹一句回不去了。
没办法,成长起来的肩膀必须扛得住一些东西才行。
林白帆走了过来,对顾正臣递上一封信:“南洋的消息送来了,黄森屏、于四野等人在渤泥岛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帮着渤泥国消灭了吕宋进攻渤泥国的军队。”
顾正臣看过之后,道:“给黄森屏传话,让他抓紧划出地界并建国,之后告知南洋诸国,在明年二月份派使臣入京,使臣回去之后,全民公投加入大明。五月之前,大明水师的船队要能在那里堂堂正正地驻扎。”
林白帆领命。
这一次黄森屏进入渤泥国没有挂出陈祖义的旗帜,好运作得多,之所以多那么几道手续,实在也是为了安抚南洋诸国,维护海洋贸易的稳定与可持续。
夜来,风雪不休。
顾正臣看过三个睡着的孩子之后,转身出了门,看着漫天风雪,走向亭子,递给萧成一壶酒:“辛苦了。”
萧成接过就往嘴里灌了几口,指了指屋顶上的“雪人”:“他才是真辛苦,我这至少还能避下雪,走动走动。”
顾正臣看去,知道张培在那守着。
为了这个家,每个人都很努力。
翌日。
马车难行,依旧前行。
顾正臣早早在格物学院门口候着,徐达、李文忠、冯胜、傅友德等人纷纷而至。
皇帝发了话让子弟去上学,谁敢让子弟在家窝着?
既然要上学,那就早点送去,皇帝安心,一个个也能回去睡个安稳觉。
徐达下了马车,将只有十二三岁的次子徐添福交给顾正臣,对徐添福道:“叫先生。”
徐添福恭恭敬敬行礼,喊了声:“先生。”
“这孩子我交给你了,日后你带船上去,让他历练历练,最好是——”徐达爽朗笑过,对顾正臣意味深长地说:“给他选个好去处,别总在我眼前晃悠,看着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