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章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出生于陇西贵族,自幼便十分聪慧,自小便跟随父亲李渊参军征战,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朝命运已终,李世民暗中图谋起义,常常降低身份推崇士人,拿出财物来供养门客,群侠大盗,没有一个人不愿效死力。同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

    东征西讨,于虎牢关之战,三千破十万,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奠定了大唐统一的基础。

    可以说大唐的领土有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奈何李世民不是嫡子。

    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封嫡子李建成为太子,而李世民因为立过的众多功劳,真的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若李世民只是臣子还好说,大不了就是学以前的帝王狡兔死走狗烹,可是李世民不是臣,他是李渊的儿子,是皇子,李渊无奈之下就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列三公之上,终唐一朝,得此殊荣仅李世民一人。

    而李渊的优柔寡断造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

    太子一党不断地迫害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甚至向李渊请求亲自带兵除掉李世民,一时间秦王府属官人人自危,李世民也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六月四日,天还没亮,李世民就带着秦王府的属官以及麾下部队埋伏在玄武门内,而在此之前,李建成与李元吉已经准备妥当,将部队驻扎在城外,两人仅带数名护卫便进城想要李渊下定决心。

    天空渐渐明朗,但是还有雾气飘荡,李建成和李元吉骑着马刚进玄武门,就听见有人大喊关门,两人大惊向身后看去,只见刚通过的大门,迅速关闭,从城墙上下来众多士兵,死死的挡在城门前面,李世民漠然的看着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即下令放箭。

    李元吉惊慌大喊:“李世民,尔敢如此!”

    李建成也同样大喊:“李世民,我才是太子,你竟敢对国之储君动手,我一定要请示父皇,将你斩杀!”

    两人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齐王,谁都不信李世民真敢对自己下手。

    可是李世民只是冷漠的看着两人,眼中迸发出怒火。

    我才是真龙,我才是大唐的未来的主人,是我打下了大唐的万世基业,我本该遨游天际,可是你们却非要将我囚禁于此,谋害我,陷害我,甚至还想杀害我,既然如此,那就让你们试试,什么才是真龙天子的怒火!

    “放箭!!!”

    乱箭之下,李建成和李元吉沉默了,直到箭矢没入胸前,他们这才醒悟,原来,天命这东西,真的存在.....

    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中数箭,不甘的倒在地上,最后只看见李世民的背影。

    只见有甲士向自己走来,手中的大刀高高的举起,带着冷笑,仿佛是在笑他们不自量力,仿佛是在笑他们愚蠢。

    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十分气愤,可是自己此刻没有了一丝力气,只能看着大刀高高举起,重重落下,再也看不到任何色彩。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世民提着两人的头颅向皇城走去,面见李渊时不卑不亢。

    李世民:“父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意图谋反,已经被儿臣诛杀,这是他们的头颅。”

    李渊大惊,不敢相信,李渊知道双方不对付,但是从没想过自己的儿子会为了皇位自相残杀,看着自己两个儿子的头颅,悲伤过度的李渊立刻昏了过去。

    事后,李渊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立李世民为太子,秦王府的属官一应封赏。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心灰意冷,加上李世民的强势,宣布退位,传位李世民,至此,千古一帝李世民正式上线。

    而此次事件被称为玄武门之变,这场事变成为经典,好处是李世民用最小的代价完成政变,没有使得大唐动乱,但是坏处就是李世民开了个不好的先河,唐朝后边的皇帝也有好多效仿李世民,大都是竞争上岗,通过政变杀掉对手从而登上皇位。

    再后来,大明的燕王朱棣通过战争登上皇位,大明的国力严重受损,与玄武门比起来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这场政变虽然波及的范围十分有限,但是所造成的流血惨案,却残酷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不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双双毙命,就连他们的数十个子嗣也被李世民屠杀殆尽,其中甚至包括仅有一两周岁的婴儿。

    李世民虽然在这场政变中获胜,但是同时也背上了杀兄逼父的恶名,不过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历代后人表现出来态度导致极为包容。认为李世民只不过是在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并非实际意义上的谋权篡位。

    就像《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记载的那样:

    “建成残忍,岂主 《上》 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

    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

    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油》,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也就是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两个人,完全是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那样的荒淫无道,昏庸好色之徒。如果让他们二人去治理天下的话,那么大唐帝国迟早会毁在他们的手上。

    所以说李世民杀兄逼父夺得皇位,完全是大义灭亲之举,是为了避免整个天下落入一个无道昏君之手。

    但是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如何,我们无从得知,都知道,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在漫长的岁月里,对于这场政变,也有了不同的声音。

    按照古代的制度,皇帝对于史书是无权干涉的,这样史官才能放心大胆的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

    可唯独李世民却不断的要求看史书,为了迎合他的要求,负责编修的史官只能将原有内容大肆删改,以至于让那段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面目。

    按照这样的说法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包括高祖皇帝李渊,他们这些人在史书中的形象,显然已经受到了某些程度上的人为加工,而绝非历史上的事实真相。

    按照玄武门事变之前的书籍,上面描写李建成的又是另一种说法。

    按照这本书里面的记载,太子李建成非但不是那种荒淫无道之人,而且其文治武功也并不在李世民之下。

    从李渊晋阳起兵到定都长安的这段时间里,李建成在军事上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与李世民平分秋色。

    也正因如此,李渊在定都长安建立大唐之后,才会在第一时间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

    也就是说,李建成之所以能够得到太子之位。并非完全得益于嫡长子的制度,而是凭实力拿到的这个头衔。

    而且自从李建成当上太子之后,大唐大部分的政务基本都是李建成在处理,除了事关生死存亡的军国大计之外,基本上都是李建成一人独自处理。

    俗话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李世民在外四处征战,史书只记载如何英明的打败敌人,对于后方的情况说的并不准确,或者根本没人关注。

    那李世民在外征战的时候,后方谁负责?答案就是李建成。

    而且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兄弟二人的配合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珠联璧合。太子主内,坐镇天下;秦王主外,平定四方。

    有这样两个文武双全能力出众的儿子,负责总领全局的皇帝李渊,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兄弟二人的全力配合之下,李世民率领大唐帝国的军队,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先后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在乱世中割据一方的各路枭雄。

    彻底奠定了唐朝的基本版图,但是就在李渊为自己的宏图霸业而感到万分欣慰之际,一个无形的变数也在悄然滋生。

    因为李世民变态般的军事才能,打下的领土越来越大,功劳也越来越高,唐朝建立之后,李渊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这两个儿子针锋相对,李世民也升起了夺嫡之心。

    但是太子已立,李渊不想建立的大唐分崩离析,于是在决定后,暗中支持李建成。

    从武德七年到武德九年,这段时间里,李建成的太子党对李世民的天策府集团,先后进行了多次毁灭性的打击。

    先是找借口让李渊驱逐了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位顶尖谋士,然后又剥夺了李世民对军队的控制权,想方设法将他留在长安,使其始终处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

    最后又以抵御突厥南下为借口,将李世民麾下的战将,尽数调往齐王李元吉帐下听令,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李世民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眼看就要被彻底架空。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属于李世民的辉煌即将结束的时候,异变突起。

    谁都没有想到,在李世民的最后时刻迎来了属于天策上将的反击。

    李世民在某天收到了来自太子东宫的密信,那是他安插在东宫的眼线。

    信上说齐王李元吉与太子密谋,准备在几日后大军出征之时,邀请李世民前往昆明池为三军饯行。到时候他们就会找机会安排武士在营帐中将其杀死,然后便向皇帝李渊谎称秦王暴毙而亡,至于李世民麾下的那些战将,如果谁敢不服,就会被他们尽数坑杀。

    得知此消息的李世民迅速将自己的亲信召集过来,连房玄龄、杜如晦也被秘密召集。

    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私下培养的800名武士,悄无声息地安插在秦王府内,同时他还特地拜访了李静和李世积这两位当朝重臣,赢得了他们保持中立的态度。

    但是好景不长,李渊也收到密信,说秦王李世民正在召集部众,意图谋反。

    李渊大怒,命人传召李世民,他要当面质问。

    李世民得知后根本不慌,镇定自若的跟着小吏来到皇宫。

    在与李渊的争吵中,李世民告发了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丑闻,李渊一听顿时又一次龙颜大怒,让李世民先行回府,自己则会在明天上朝之时公开审判此事。

    李世民也成功的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后几个时辰的时间。

    他用这几个时辰做了详细的部署。

    首先由李世民亲率第一梯队,埋伏于玄武门,总计十人(含李世民),负责追击太子与齐王。

    其二由尉迟恭统率一部分人马,分散隐藏于太子一行入宫之路沿途各处,总计七十人,负责来往侦查策应。

    最后第三步,还有一支人数不详的奇兵,由高士廉、长孙无忌舅甥二人组织带领,聚集于玄武门西面的芳林门,这支军队主要由临时从长安大牢中释放的囚犯组成,主要负责支援配合。

    而玄武门的守将早已被李世民暗中拉拢。

    剩下的七百甲士进入皇宫,抢先控制李渊,待李世民这边完事之后,这才有恃无恐的去面见李渊。

    等到李渊见到二人的头颅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李渊堂堂的大唐开国皇帝,却不如自己的两个儿子,说起来也不知道是祸事还是幸事。

    可能也正是李世民下手太狠,这才导致李渊在当太上皇之后始终没有原谅过李世民的原因吧。】

    大秦-始皇。

    嬴政忍不住鼓掌说道:“精彩,太精彩了,这一场政变属实是精彩,比嫪毐叛乱高明多了。”

    大汉-高祖。

    刘邦仔细的看着视频,心中对韩信等异姓王的怀疑更深了。

    而韩信等人还不知道刘邦的想法,依旧镇定自若的观赏舞姬的舞蹈。

    大汉-武帝。

    “看来这个李世民也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不过他打仗确实有一手啊。”

    大唐-武德。

    李渊等人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连忙说道:“我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呢,这是抹黑。”

    李建成说道:“难不成你还要否定你篡位的事实吗?”

    李世民淡淡的说了句:“不是,我是说我改史书的事,我看史书纯属好奇,绝不会改史书的。”

    李建成:.......谋权篡位,弑兄杀弟就这么不在意吗?

    李元吉:好冷血......

    大唐-贞观。

    李世民冷眼望去,严肃的声音响彻大殿:“传朕旨意,任何人不得谈论这件事,乱说的,给朕死!”

    大唐的贞观时期的臣子对于那场政变记忆犹新,那是谁也不愿提起的事,都知道李世民爱面子,哪怕搁他们,他们也要在意身后名。

    此刻听闻李世民的话,各个称是。

    民间的百姓倒是对此不在意。

    “陛下以前下手那么黑吗?那不是暴君吗?”

    “你可拉到吧,有没杀你兄弟,囚禁你爹,你慌啥,现在有陛下在,北方的突厥不敢南下,你我家里都有钱有粮,这不都是陛下的功劳吗。”

    “就是,别管别人怎么说,在我心里,陛下就是千年难得的好皇帝。”

    “说的没错,咱们管那些事干嘛,想想晚上吃什么才是关键事。”

    “那好办,我家有一坛好酒,晚上上我家喝酒去。”

    “真的?一言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