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编辑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1-2], 子姓, [3]孔氏,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4]中国着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5]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 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 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6]

    人物关系

    纠错

    政治思想核心:“礼”与“仁”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 无论人性善恶, 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 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 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创立儒家学说派更多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开创全新教育理念更多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相关词条: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天下为公

    本  名孔丘别  称孔子,尼父,孔夫子字  号仲尼 所处时代东周春秋末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出生时间公元前544年9月28日去世时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主要作品 《六经》,《春秋》 主要成就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 祖  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4]父  亲叔梁纥母  亲颜徵在妻  子亓官氏尊  称孔圣人,大成圣至先师,至圣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信  仰儒家思想倡  导 仁义礼智信

    目录

    1 人物生平

    贵族出身

    圣人降世

    早年经历

    步入仕途

    鲁国内乱

    出仕修经

    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

    回到鲁国

    驾鹤西归

    2 成就

    道德思想

    政治思想

    经济思想

    教育思想

    美学思想

    史学思想

    旅游观念

    人生观念

    专着作品

    知名弟子

    语录汇编

    3 评价

    名人评价

    历史评价

    4 轶事典故

    义利之辩

    孔子学琴

    孔子相师

    实验欹器

    藏书始祖

    5 地位

    6 历代追谥

    7 亲人

    8 史书记载

    9 后世纪念

    祠堂

    孔庙

    孔林

    孔府

    10 艺术形象

    电影

    中剧

    舞剧

    动画

    邮票

    人物生平编辑

    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7]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8]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4]

    圣人降世

    《孔子圣迹图》之《麒麟玉书》

    《孔子圣迹图》之《麒麟玉书》(2张)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6]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6]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9](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4]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u di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6]

    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6]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10]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经十九岁了,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11-12]

    步入仕途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6]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孔子圣迹图》之《命名荣贶》

    《孔子圣迹图》之《命名荣贶》(2张)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13]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10]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6]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14]

    鲁国内乱

    汉画像石《孔子问礼》拓片

    汉画像石《孔子问礼》拓片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15]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16]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14]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17]

    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已经40岁了,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18]

    出仕修经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19]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着《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