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94章 大审判(十六)

    “被告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被起诉的9项罪行中,支持纳粹政权战争罪,成立。

    支持希特勒的反人类罪,不成立。

    在波兰战役中对波兰平民和军人的所犯下罪行的间接同谋,不成立。

    在苏德战争中,对白俄罗斯地区苏联战俘的非人待遇,不成立……”

    审判长11对曼施坦因的罪行审判结果进行宣布。曼施坦因静静地听着,心中并没有多大波澜。

    自从被俘之后,曼施坦因反思过自己的过往。他觉得自己有罪,尤其是得知希特勒在柏林引爆核武器,几乎摧毁了柏林城区,造成了数十万人伤亡。曼施坦因便确定了自己的确有罪。

    不过这罪行并非是投身战争,而是选择了支持希特勒。希特勒对德国造成的损失如此巨大,而且大部分损失是希特勒在战争明显没有胜利可能之后,故意造成的。

    但曼施坦因并没有后悔。作为德国军人,服从政府是天职,尤其是服从1个坚持对外战争的政府,更是德国军人不能拒绝的责任。

    由于认为自己有罪的方向与纽伦堡法庭不同,曼施坦因并没有特别介意审判长说了点啥。纽伦堡国际法庭允许被告在判决后上诉,曼施坦因希望在自己心情平静的时候再看看判决书。

    不仅这么想,曼施坦因也是这么做的。等审判结束,被带回牢房后,曼施坦因吃了晚上的牢饭,才打开了判决书。

    9项罪行中,7项罪行被否定。只有支持纳粹战争罪以及执行枪毙苏联战俘中的政委以及犹太人这两条罪行被认定有罪。曼施坦因对此倒是不怎么在意,德国国防军在战场上的暴行并不比党卫军少多少。非得说国防军比党卫军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德国国防军在非战时的杀戮没有党卫军多。

    这并非是国防军比党卫军道德高尚,只是因为党卫军对纳粹德国有更强的责任感,会主动进行对占领区苏联民众的屠杀。国防军很自然的将这些差事交给党卫军去做而已。如果不存在党卫军,国防军就得亲自去干这些脏活。

    刚看完判决书,有狱卒进来告知曼施坦因,要他出去。曼施坦因很认真的思考了是否会被狱卒趁着夜色杀死的可能性,但这并没有阻止曼施坦因行若无事的起身随着狱卒走出了自己的牢房。

    身为高级军人,哪怕是在监狱也有特别对待。曼施坦因所在的监狱区都是单间,穿过长长的通道之时,曼施坦因在不少牢门的小窗口后看到了熟悉的脸庞。龙德施泰特,古德里安,以及不少德军高官。

    不管是总参谋部的“红裤子”(贵族军官的绰号),还是前线的泥腿子将军,纽伦堡法庭倒是没有对他们进行特别甄别。

    穿过空旷的监狱内的空地,曼施坦因抵达了会客区。在1件颇为宽大的会客室内,有3名中国军人等在里面。见到曼施坦因进来,3位中国军人举手敬礼,“您好,元帅。”

    曼施坦因没有回答,也没有回礼,只是静静的看了看中国军官们。1位中校,两位少校。在世界有着正规军事体系的国家军队中,中校与少校都是负责干具体工作的中层军官。派他们来,应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有了这样的想法,曼施坦因直接坐在了明显给他留下的位置上。中国军人并没有指责曼施坦因的无礼,在曼施坦因坐下后,3位中国军人也在曼施坦因对面坐下,中校用流畅的德语说道:“元帅,我们此次前来是想请教1件事。”

    中校说完,旁边的少校掏出1份文件推到曼施坦因面前。看到封皮上的符号与印章,曼施坦因有些意外,这是1份绝密文件。在德国没有战败前,只有极少数高层才能看到。

    屋内灯光很明亮,曼施坦因停了片刻,终于有些怀念的打开文件。看了头两页,他的心情终于起了波动。这是海德里希给曼施坦因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海德里希详细的提出了关于在德国本土利用正规军打运动战的方案。

    在第3帝国中,海德里希是曼施坦因唯1有相对不错评价的纳粹高层。而且海德里希与曼施坦因讨论过核武器的使用方向,至少在那次讨论的时候,海德里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要在柏林使用核武器的意思。

    当然,大部分纳粹高层都不会做出和希特勒1样的选择。譬如戈林就不会。但戈林不会这么做,是因为他怕死。海德里希不去做,是因为海德里希到最后还是希望为德国赢得体面的投降。

    合上文件,曼施坦因有些感慨的问道:“海德里希还活着么?”

    3位中国军官对视了1下,交换过眼神后,中校答道:“海德里希在核爆炸的时候留在柏林。因为距离爆炸中心太近,受了伤,并且遭到辐射黑雨侵蚀。苏联人抓到他的时候,他还活着。不过听说他在被俘的3周内就因为遭受过量核辐射而去世了。”

    曼施坦因并不太清楚核武器的情况,所以无法理解很多专用词。不过听到海德里希在被俘后3周内去世,心中甚至为海德里希感觉到有些庆幸。如果海德里希活着,苏联人对他是恨不得食肉寝皮。早早死去,对海德里希不是坏事。

    中校明显不是来谈这个的,他看曼施坦因再次陷入沉默,就询问起德国国防军中谁对这个计划比较有了解的问题。

    曼施坦因听了片刻就直觉的认为,中国方面是希望曼施坦因推荐1些可以被中国利用的人员。等中校问完问题,曼施坦因平静的答道:“这个计划中的运动战理念还是从何锐先生的论文中取得,德国也没有能力执行这样的作战模式,我不认为德军中有什么人可以符合中国方面的需求。”

    听曼施坦因竟然是完全不希望德军牵扯进来,中校觉得曼施坦因的格局相当高,忍不住问道:“请问元帅对运动战有什么看法?”

    曼施坦因1直没机会与中国高级别成员会面,他挺羡慕赖歇瑙元帅能够与李润石会面。

    现在回想赖歇瑙元帅向曼施坦因讲述交谈的主要内容之时,曼施坦因觉得李润石在吹牛。事后看来,李润石当时在战略上所说的内容基本都实现了,中国的确武装起了上千万的前殖民地人民,将其训练成能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英勇军人。中国军队负责技术含量最高的作战领域,与这些来自前殖民地的解放军人亲密无间的并肩作战,彻底击败了欧美。

    对这件事,曼施坦因觉得德国输的不亏。中国能够给世界人民解放军装备上中国军队的通用装备,并没有因为对方来自前殖民地就对他们另眼相看。德军与东欧军队盟国1起作战的时候,可是不给东欧盟友装备全套德国装备。

    虽然德国的确物资匮乏,但是硬挤挤,也未必做不到。这就是态度问题。中国有实力,态度还正确,赢得不亏。

    看着对面中国军人期待的目光,曼施坦因决定做个小测试,便答道:“我看过何锐先生的那本论文。我认为何锐先生设定了1个极端的作战环境。交战双方中,1方是工业国,至少得到了工业国的全面支持,另外1方则是农业国。农业国的1方具有完全的劣势,但是其抵抗作战的领导团体,却是以真正的工业国模式组织起来。这难道不是1个悖论么?”

    曼施坦因是用相当的格局做出的发言,其中每1句都是真的,并没有为难对方的意思。如果是德国校级军官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会回答,却没有办法给出让曼施坦因觉得有收获的回答。

    对面的中国中校稍1思考就答道:“如果您将这个视为中国1915年的情况来看,就能看出非当时东北的确的情况相当符合这个基本设定。就我个人听到的1些内容,那份论文本身就是基于何主席在东北时候制定的1系列计划中的1个。

    之所以看着极端,只是因为对手太弱。如果对手更强,有更长远的视野。又或者中国的运气不太好,这种情况未必不会发生。”

    听到中校的回答,曼施坦因并不很认同,却觉得这位中国中校不太1般。能听明白曼施坦因的问题,说明中校已经拥有了逻辑与方法论。在这个基础上给与回答,并且内在逻辑自洽,说明中校已经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虽然中校情不自禁的为何锐吹了吹,曼施坦因并不喜欢,却也不想鸡蛋里挑骨头。何锐能暴打全球,这样的人绝不会是1个狂徒。考虑各种极端情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既然如此,肯定是中国军方对此更有体会,为何要来询问德国军人?”曼施坦因继续问道。

    “因为我们并不理解欧美对这种战争模式的理解。根据我们的观察,欧美的掠夺式思维下,战争并没有被视为创造更先进经济的手段。运动战的体系不仅是战争,还包含了大量利用战争构建适应敌强我弱战争形态下的地方小规模经济模式的内容。

    先进的工业化革命组织利用战争造成的对我方传统经济模式的破坏,团结对抗外敌入侵的人群,夺取地方的主导权,组建起制度上更高效的地方经济,并且不断将这些地区联系起来,从而组建起更强有力的地方政权。

    这个模式的本质是先革自己的命,脱胎换骨后,击败敌人。

    ……不知元帅怎么看?”

    曼施坦因先是听得愣住了,有些想法活跃起来。不过看中校说到最后,明显有些不自信。又觉得年轻人真的挺有趣。哪怕是年轻人真的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但是面对核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说,面对那些必须掌握到了核心权力才能做出判断的问题之时,他们很自然的就不自信起来。

    既然对方有些不自信,曼施坦因就没有立刻回答。他回想着方才自己所考虑到的那几个点,其中1个就是海德里希这家伙在捷克与波兰当总督,其统治手段就是与当地普通人站到1起。

    当时曼施坦因只是觉得海德里希在政治上颇有天分,现在听了中国中校的话,曼施坦因觉得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

    海德里希这家伙肯定是认真研究过何锐的着作,因为德国高层当时只要有点真材实料的,都会研究。希特勒的秘书鲁道夫·赫斯据说收集了何锐所有着作。

    如果按照中国中校的思路去考虑海德里希,海德里希当总督的时候的确是破坏了捷克与波兰当地的旧经济秩序,用更有效的模式替代。当时就有纳粹高层向希特勒告状,说战争期间的波兰人过的比德国人都舒服。

    当时曼施坦因对这话很生气,波兰作为苏德战争中重要的后勤中心,为前线德军提供了巨大的后勤支持。曼施坦因觉得没有人能替代海德里希在波兰的作用,如果海德里希被搞掉,再上来的人不可能比海德里希做得更好。

    现在曼施坦因觉得有点明白过来海德里希为什么在波兰有那样的成就,波兰人肯定恨德国,也绝不会热爱海德里希。海德里希所做的只是破坏了波兰旧秩序,提供了新生活。如果底层波兰人还肯出力,那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获得的收益。

    想通了这1点,曼施坦因很自然的回想起他询问海德里希为什么明知会战败,还要拼命推行他那套全国范围内的运动战与游击战的计划。

    曼施坦因回想不起海德里希具体说了什么,只记得海德里希的大概意思是,“这种战斗方式,是第3帝国留给德国人民的财富,是能够融入德国民族精神的财富。这才是第3帝国的价值所在。”

    当时曼施坦因觉得海德里希疯了。现在曼施坦因依旧觉得海德里希的确疯了,但是海德里希这个疯子想做的事情却并不是没有道理,甚至是非常有价值。

    ……只是第3帝国没有能力现实这么伟大的理想。而无法实现的伟大理想,就是疯言疯语。

    “元帅,您怎么看?”对面传来中校的声音。

    曼施坦因抬起了不知道何时因为回忆而低下的头,爽快的答道:“德国国防军对此并无理解,真正有理解的都在党卫军内。不过以我的看法,你们也不用去找党卫军,只有党卫军高层才真正懂这些。”

    说到这里,曼施坦因就不想多说什么。中国人是否愿意和党卫军合作,已经不是曼施坦因有必要关心的事情。如果不是中校说出了让曼施坦因感觉有价值的话,曼施坦因连后面的解释都不想说出口。

    果然,对面的中国中校很识趣,他道了声谢,就起身告辞。

    回到自己的单独牢房,曼施坦因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才睡着。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体会过德国战前的兴盛,也见识过德国沉沦时候的绝望。

    与德国相比,中国的国家变化曲线反倒是曼施坦因所羡慕的。从1901年后,中国这个国家就没有战败过。虽然内部的问题很多,中国却赢得了1次次的战争,国势越来越强大。

    德国自认为哲学很发达,曼施坦因也觉得德国哲学领域很厉害。但这种认知反倒给曼施坦因制造出了更强烈的困惑。从哲学角度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德国与中国的命运竟然如此不同。

    在睡着之前,曼施坦因决定接着这次机会,给中国占领军最高司令程若凡元帅写封信,这封信自然不是为了给曼施坦因自己托关系想办法摆脱被审判的命运。

    经过这番交谈,中国中校的思维方式给曼施坦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哪怕这位中校是中国年轻1辈中最优秀的典范,但是在30出头的年龄就能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问题,足以证明中国的教育非常成功。成功的教育背后必然有强大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曼施坦因认为程若凡肯定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4天后,曼施坦因正考虑着是否放弃上诉的权利,狱卒就给他送来1封信。如果放弃上诉,就意味着将会被判处17年徒刑。曼施坦因还是不那么想继续坐牢,所以心情有些糟糕。

    带着糟糕的心情打开大信封,就见到里面是1封非常工整的通用信封,封皮上用汉字写了什么。曼施坦因汉语不行,但是连猜带蒙,大概觉得是程若凡的回信。

    糟糕的心情立刻消失了,打开信纸,里面是中德两国文字的两份信。看字迹,汉字是手写,德文是打字机打的。

    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读起来,曼施坦因很快就读了进去。程若凡在信中解释了曼施坦因的问题。

    “……曼施坦因阁下,以鄙人之浅见,中国的文化之所以看着没有哲学分析,是因为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先贤经过对大量历史旧事,以及朝代更替,邦国覆灭的总结,得出了和谐共处的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这种方向就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不管中国是强是弱,中华文明始终坚持这样的态度。不管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阶级分析法,这些优秀的知识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被吸纳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明整体方向中的1部分。

    反之,侵略、殖民,这些理念就无法被中华文明所接受。因为这些内容与和谐共处的方向背道而驰。

    中国国内很多人在反思大航海时代,在种种假设推演中,中国即便在那个时代也与世界在海上争锋,也不会搞出种族屠杀,大规模贩奴的行动。因为这些与中国的文明背道而驰。

    中国并非没有哲学,而是哲学本质上是1种非常具备进攻性的思维武器,中华文明的理念本就厌恶战争,所以使得中国的思维看似与哲学背道而驰,或者过分关注社会理念。

    如果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存续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基础之上。社会的良好发展是人类良好发展的基础,中国不可能舍本求末。

    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斗争的能力已经无需赘述。但是作为胜利者的中国,现在考虑的依旧是如何在当下让整个世界更加良好的发展,而不是陷入胜利的狂欢,准备享用胜利的飨宴。

    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时时刻刻都去重视,这可以说是历史积累,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哲学。这个道理虽然人人都懂,但是把这个道理上升到必须执行的层面,却并非是大多数国家都愿意接受。

    而中华文明通过历史经验,得出了1个结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不是哲学可以推导出的结论,而是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中,由无数的经验得出的规律。哲学只是1种认识工具,并没有与规律对抗的能力。

    如果只是从结果来看,中华文明延续万载,以至于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历史学家就公开在其着作中承认,5000年前的历史太过于久远,他自己根据资料也搞不清楚记载内容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认为,曼施坦因阁下不必为德国哲学的问题而烦恼,因为德国的哲学并没有经历过历史的考验。

    最后,请允许我模仿哲学家的口吻说1句话。既然不是和宇宙同时诞生的存在,就没有理由存在到宇宙灭亡之时。

    此致敬礼!”

    曼施坦因将这封信读了两遍,终于苦笑着将信放下。作为德国人,曼施坦因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嫉妒程若凡。因为程若凡作为中国人,可以很自然的用1个万年文明的继承者自居。甚至能够承认,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学家公开承认搞不清楚5000千前的历史。

    同时,程若凡自己貌似也不认为中华文明可以亘古长存。能够更长久存在的是人类社会而不是中国。

    但在这小小的嫉妒之下,曼施坦因却发现自己貌似没办法反驳程若凡的看法。

    如果中国是以整个人类社会为思考对象的话,欧美是有罪的。而现实中,中国正在对欧美进行着大审判。